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求索 再談人工智慧

求索 再談人工智慧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慧」開始不斷的搞事情,它們在我們的生活服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甚至在圍棋中也出現「阿爾法狗」來插一腿,徒留圍棋大神在那裡尷尬些許……

沒錯,這一切就是「人工智慧」在搞事情!

年度熱詞「人工智慧」給了我們現代科技無限的進步空間。幾個世紀前,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西方國家,蒸汽機的廣泛性使用使得勞動階層的利益受損,眾多由人手親自操作的工作被大型機器所取代,人類第一次大範圍的用科技革命的力量改造這個世界。殊不知,這引發了一系列大的爭論:1821年,經濟學家 David Ricardo 第一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重點關注研究機器對於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勞動階級懷有的意見,他們認為使用機器通常會不利於他們的利益。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又有大批哲學家,經濟學家對機械工業發表看法,其中,蘇格蘭哲學家Thomas Carlyle對於此類科技發展做了抨擊,他寫道,「機械惡魔」破壞性的能力將會擾亂整個工人團體。

然而,時至今日,科技革命又以「人工智慧」一詞重現於人們的腦海中,人工智慧早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步步的進入到社會更為廣泛的階層中去,人工智慧產品以「高科技、寬領域、強適應性」作為標籤,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各種便利,人工智慧程序AlphaGo的出現,使得我們清晰的認識到,人工智慧已經超越人類智力,向更高層次發展。AlphaGo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薩比斯領銜的團隊開發。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學習」,它也是第一個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程序。

那麼也許讀者就會有個問題,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與技術都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那人工智慧會不會超越人類呢?

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應不應該為此感到恐懼呢?在這裡我還是想引用一下李飛飛博士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忘初心,保持謙卑,因為目前的 AI 還是一個剛起步的研究方向,無論是誰,我都希望能帶著敬畏去把 AI 融入產品中。無論是在矽谷,上海還是其他任何地方有所突破,AI 都有可能讓整個世界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AI 沒有國界,它帶來的福祉亦沒有邊界。」

當然,這只是筆者個人的粗略看法,不少學者對此持完全相反觀點。在知名科學家之中,認為人工智慧永遠不可能接近人類的也不乏其人,本文對此不做討論。然而有兩點是那些持否定意見學者所忽略的。首先,學者往往以本身作為衡量人類智力的標準,卻很少考慮到人類智力分布極廣,可能跨越好幾個數量級,而他們自己處於分布曲線的高端。其次,專家對本專業出現突破可能性的判斷往往過分保守,這可以歸結為「愛因斯坦情結」。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保守態度,以及盧瑟福堅決認為核能的實際應用絕無可能,就是兩個最著名的例子。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許多專家學者可能也持有過於保守的看法。

人工智慧即使能趕上人類,它也並不等於人類思維的全部:人不僅具有智能,還有意志、慾望、品味、感情、理想等一系列稟賦和動力。人工智慧與現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結合成智能機器人是順理成章且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科研工作。未來還會發展出更複雜的機器人,譬如具有感情和品位的多用途機器人,可照顧兒童、護理老年人、陪伴孤獨者等。那麼會不會出現在科幻小說中那些具有獨立意志、慾望和行動能力,會顛覆人類存在的全能機器人呢?很難想像,在人類主導下,機器人會有意識地朝這個方向發展。當然也不能否認,當智能機器人發展到極致,它是否還能完全由人類所控制;品位、感情、慾望、意志又能否截然劃分,這些都是頗難回答的問題。在我們能夠想像的未來,智能機器人始終是人類的好夥伴和忠誠僕人。不過,即便如此,它對人類社會的顛覆性仍然會極其巨大,遠超於想像。

所以答案究竟是什麼呢?我想,未來會給我們一個完美的解釋...

文案 董彤彤 於春雨 謝杭宸

信息來源 學術部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電學生會 的精彩文章:

TAG:西電學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