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秘史:光緒「衣帶詔」之謎,是不是傳說中的驚天騙局

大清秘史:光緒「衣帶詔」之謎,是不是傳說中的驚天騙局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守舊勢力發動政變,至此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維新派首領康有為逃亡海外。同月,康有為在給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信中,附錄了政變發生前光緒帝賜給他的兩道詔書,其一說:"……今朕位幾不保,汝可與楊銳、譚嗣同、林旭、劉光第及諸同志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勝企望之至。"其二說:"朕今命汝督辦官報,實有不得已之苦衷,非格墨所能馨也。汝可迅速出外,不可遲延。……將來更效馳驅,共建大業,朕有厚望焉。"正因為有這兩道詔書,康有為及其門徒儼然成了身負皇上重託、四處奔走"救駕"的忠臣。他們在政變後最初幾年的活動,就處於比較有利的環境中。此後,許多專家學者都相信康有為奉有"衣帶詔"的說法。

但也有學者認為,康有為公布的光緒帝密詔,是他逃亡海外後的偽作。康有為、梁啟超都曾說過,光緒帝賜給康有為的第一道密詔是由楊銳帶出的。宣統元年(1909年),楊銳之子楊慶向都察院呈繳了這份光緒手詔,其中有:"……但必欲朕一早痛切降旨,將舊法盡變而盡礎此輩昏庸之人,則朕之權力,實有未足。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今朕問汝,可有何良策……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而又不致有拂聖意。爾等與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及諸同志等妥速籌商……朕實不勝緊急翹盼之至。"此詔書與康有為所公布的詔書,內容有很大不同。詔書中既沒有講"今朕位幾不保",也沒說"設法相救",只是要楊銳等拿出一個既可推行維新,又不激怒慈禧太后的辦法。楊慶昶所出示的手詔,獲得清政府的認同,而且王照的《與木堂翁(犬養毅)筆談》和袁世凱的《戊戌日記》所述密詔內容,與楊慶所藏手詔相吻合。王照、袁世凱記述密詔時,楊慶所藏的手詔還不為外間知曉。這都證明,楊慶交出的光緒手詔是真的,而康有為公布的第一道密詔是根據賜楊銳手詔假造的。

康有為公布的第二道密詔中,有"汝可迅速出外"一語,後康有為再談到此詔時,卻成了"汝可迅速出外,設法相救"。康有為還反覆宣稱,他奉有"出外求救"詔,第二密詔是令他"出外國求救"。正由於康有為所述密詔文句多變,使人對其真實性產生懷疑。此外,從光緒帝當時的思想狀況來看,他不會以向外國求救這一遠水不解近渴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樣做只會激化與慈禧太后間的矛盾,進而危及自己的皇位。作為皇宮封閉環境中長大的封建帝王,光緒帝也不大可能在危急時派人到外國去爭取外交支援。康有為偽造密詔的目的,就是為了便於其在海外的保皇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