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繼《城市的精神》後的又一部力作:《城市的精神2:包容與認同》

繼《城市的精神》後的又一部力作:《城市的精神2:包容與認同》

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城市化發展,我們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員,回不去故鄉,也離不開城市。馬克?吐溫說:「一個人每天都要無聊地在同一條漫無盡頭的路上走數英里,擠過嘈雜的人群,卻看不到一張熟悉的臉孔。」但這只是城市的一個面目。孤獨、疏遠、快節奏、緊迫感、危機感,等等,是我們遠離熟人社會所必須承擔的壓力。而另一方面,我們也享受著城市的自由和平台,多樣的文化生活與無限的機遇可能。我們住在城市裡,但城市也住在我們內心

我們每天生活在城市中,行走在城市的土地上,呼吸著它的空氣,感受著它的氛圍。無論是仍然漂泊的,還是已經紮根的,唯有認同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覺得它與眾不同,城市生活才比鄉村生活更令人滿意。

我們的天性中深植著想要經歷獨特感的願望,所以,全球著名政治學者貝淡寧教授和艾維納教授提出的「城市的精神」(「市民精神」或「愛城主義」),看上去是一個宏大的主題,實際上關涉我們每個個體的自豪感、認同感、歸宿感與安全感

在全球化席捲世界之前,每座城市都是有著自己特色的。而貝淡寧、艾維納教授們提出這個新議題,是因為經濟模式的一致,造就了極其相似的城市空間。重提「城市的精神」「城市的獨特身份與氣質」,實際上是邀請大家一起來回顧和感受城市的歷史,體味城市的細節特點,並思考在挖掘和彰顯城市精神的過程中盡一己之力

幾年前,貝淡寧、艾維納教授推出《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時代,城市何以安頓我們》時,適逢中國各個城市大力提倡「城市精神」,因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城市的精神》一書也因此獲得「中國影響力圖書」的殊榮

與《城市的精神》不一樣的是,《城市的精神2:包容與認同》聚集了全球15位知名學者及媒體人,所探討的城市也更加多樣化:從東京到迪拜,從上海到成都,從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到檳城,無論是大型全球化城市,還是特色小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也應該擁有獨特的精神氣質

■■■■■

《城市的精神2:包容與認同》試讀

作者|貝淡寧、艾維納

重慶出版社

城市各有各的地理特點。倫敦就像一枚雙黃蛋:東邊的蛋黃是金融區,銀行、交易所和貿易公司林立,是金融實力的象徵;西邊的蛋黃中有威斯敏斯特、法庭和倫敦西區,是君主和政治權力的中心,王宮、國家機構大樓、貴族的宅邸都位於那裡,還有閃動著耀眼光芒的夜生活。

兩個蛋黃周圍是蛋白,這片環形區域中遍布著城市村莊,建有房屋、商店、餐館、休閑中心和公園。裡面的環包含切爾西、哈默史密斯-富勒姆、卡姆登、伊斯靈頓、哈克尼、格林尼治和薩瑟克。外面的環包括伊靈、布倫特、哈靈頓、達格南、劉易舍姆、布里克斯頓、溫布爾頓和里奇蒙。

大多數倫敦人都住在這些城市村莊,也在這裡工作。其他的則要乘車前往蛋黃區域上班。每天,倫敦的火車、巴士和地鐵都會搭載許許多多人前往倫敦金融區和西區,人們在那裡工作一天後再回家。倫敦空間上的心臟區域都是與金融和政治權力有關的建築,而這座城市的靈魂中心則在於周邊城市村莊里的人和人本主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生在倫敦,長在倫敦,最早的記憶是與父母的公寓相關的(我們英國人習慣用flat這個詞來表示公寓)。幾棟公寓樓中間有個中心花園,我們一有空就去花園裡踢足球。花園分成兩個區域。

一部分屬於我們。我們玩遊戲時會踩踏地面,弄得寸草不生,地上只有泥土。另一部分屬於成年人,那兒的草坪完美無瑕,每年到了英格蘭足總杯決賽那天,我們就把那裡當成完美的足球場,踢一場比賽。漸漸地,公園以外的倫敦在我面前顯現出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時候,我記住了與我的世界相連的路線:從花園走到荷蘭公園去玩板栗遊戲,在遊樂園進行冒險活動;到肯辛頓教堂街去上小學;到哈默史密斯劇院看周六上午場電影,去富勒姆泳池學游泳;去斯坦福橋球場,那裡是我喜歡的切爾西隊的主場。我最早是和哥哥一起在東看台的座位上看他們比賽,後來,我和我弟弟、朋友們在舒赫特看台的走廊里看比賽。

後來我長大了,倫敦在我腦海里的地圖擴大了。我對地鐵站已經很熟悉了,便去與車站相連的街道探索,找到了從荷蘭公園和肯辛頓高街到諾丁山區的路線,去那裡的加勒比黑人嘉年華會;從哈默史密斯去雷文史各公園,我的校隊在那裡打激烈的比賽;從伯爵宮去南肯辛頓區,我母親在那裡兼職做接待員;從斯坦福橋球場去國王路和斯隆廣場,我在那裡發現了剛剛萌芽的朋克搖滾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倫敦何時有人居住,名字從何而來,歷史上均無記載。現在的沃克斯豪爾橋附近有一座青銅時代的古橋,那座橋使用的木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考古學家近來在古橋偏南方向發現了一座木建築遺址,而這棟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幾乎可以肯定倫敦區域總是有人居住,因為這裡毗鄰泰晤士河,有豐富的水資源優勢,還有港口便於通商。

沃克斯豪爾的遺址就在埃弗拉河與泰晤士河南端的交匯處附近。後來凱爾特人在更遠的東邊定居下來,而那裡正是弗利特河和泰晤士河北端的交匯處。如今泰晤士河流經倫敦金融區和西區,這樣一來,通過數座橋樑,就可以從泰晤士河以南包含全部城市村莊的區域前往金融和權力的中心區。

我說話有倫敦西區口音。說到倫敦,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倫敦腔。二戰期間,在英國的宣傳造勢下,歡快堅定的倫敦腔已經深入人心。但倫敦腔只是倫敦東區的方言,至少在那裡的貧民窟被拆除、倫敦東區的人帶著他們的口音遷到埃塞克斯之前,情況如此。

《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近來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倫敦西區口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通用的倫敦中部口音,這種口音受加勒比黑人和新南亞人的影響較深。沙查·巴隆·科恩扮演的喜劇人物阿里·G就模仿這種現代的倫敦口音。

小時候,我周圍的人都操著一口倫敦西區口音。北區路及其街市距離我家只有五分鐘,我們都是去那裡購物。母親推著一輛帆布手推車,幾乎每天都要買滿滿一車的東西。我的第一份零工就在北區路上的一家玩具店。剛開始工作那會兒,因為年紀太小還不到法定使用收銀機的年齡,所以只能幫助顧客購物,再帶他們到收銀機邊結賬。到了午休時間,我就去街市上買一個三明治或漢堡,坐在長凳上,邊吃邊看人們過著他們的日常生活。

逛街市對倫敦人來說是一項社交活動。小販吆喝著他們的貨物,大聲喊出價錢,與顧客閑聊,和其他小販互相大聲喊話。購物的人時常會停下來聊幾句,說說當地的小道消息,誇讚一下對方的孩子,聊聊健康問題。這樣的對話節奏很快(我卻依然覺得人們說起話來太慢了,恨不得替他們把話說完,但只能強壓下這股衝動)。

在形形色色的人類生活中,逛街市這一特有的活動是娛樂之一。假裝吃驚和在心裡偷著樂,可比評判說教更為常見。有容乃大,人們皆抱著「互不相擾」的態度。最重要的是,這裡蘊含著智慧。這種智慧勝過了個人感情和社會禮貌。有可能惹怒別人不是罪過,無聊才是。

倫敦人是幽默桀驁的人本主義者。文學作品對這些品質進行了深刻的描寫。倫敦的作家對普通人和他們的日常活動表現出了殷切的同情,這可謂一大特點。他們的故事顯示出普通人的生活是如此平凡,缺乏創造性和戲劇性。倫敦的作家有個特點,那就是專註於描寫人們的奮鬥掙扎,以便儘可能維持、重塑和重建他們那岌岌可危的世界。

他們的故事暗示,平和、滿足和善良存在於充滿感情的人際關係、家庭和友誼之中。倫敦的作家很少以抽象的理論原則為基礎,進行道德審判,但他們的故事往往會譴責那些缺少溫情的角色。倫敦作家對人們的個人缺點表示了同情,使得他們中的一些人顯得滑稽可笑。他們的文字常常讓人捧腹大笑,而作品的基調則大多是沉醉於各種各樣的人和他們的個性。

傑弗雷·喬叟(Geoffrey Chaucer)可以說是中世紀最偉大的詩人,14世紀中期出生於倫敦,父親是一位釀酒師。他的詩作是中世紀基督教人本主義的早期例子,而《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虛構了一群朝聖者在前往坎特伯雷大教堂朝聖途中所講述的故事。

喬叟的人本主義不是完全世俗的,卻是最終削弱教會權威運動的一部分。諷刺的是,喬叟的人本主義從一定程度上而言來自他的信仰,他的信仰令他對神職人員的惡行極為不滿。

本文節選自:209 倫敦:人本主義和權力之城…………馬克·貝維爾

重慶出版社

作者|貝淡寧、艾維納

本文編輯:王穎

【悅讀城市】致力於為諸君尋求與城市相關的、國內外優秀讀物並推薦給大家進行閱讀學習,不作商用。感謝原文作者及出版社為此付出的辛勞,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俊傑看城市 的精彩文章:

TAG:丁俊傑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