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魏延?因為魏延威脅到了他的地位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魏延?因為魏延威脅到了他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劉備、關羽、張飛桃的桃園結義的事。張飛是涿州的一屠戶,在州里賣肉。張飛賣肉有個習慣,只賣到午時,過了午時就把未賣完的肉懸掛在一口涼水井裡,上蓋重塊千斤重的大石塊,聲言誰能舉起石頭,這肉就給誰。正好這一天關羽東行賣棗至涿州,關羽前來,二話不說,輕而易舉的舉起石頭,取肉就走。張飛追來,兩人展開角斗,雙方膂力相當,難解難分,剛巧劉備賣草履經過,把他倆勸止了。三人一聚談,意氣相投,於是就在張飛庄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歃血為盟,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備、關羽、張飛兄弟,桃園結義後就想到要建功立業,建功立業就得打仗啊,打仗先得有好的兵器啊,像什麼好劍、好刀、好槍什麼的啊,於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新手村找到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矮人(大霧)鐵匠,這個無名鐵匠,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點鋼矛這三件《三國演義》中最牛的滿級無級別限制武器的製造者……。

劉備對魏延無疑是偏愛的,作為中途入伙的魏延,劉備並沒有像馬超那樣防著他,在諸葛亮懷疑他的人品和忠誠度時,力保魏延的便是劉備,後來劉備入蜀時,漢中乃蜀漢要道,沒有漢中就沒有成都的安全,沒有成都就沒有蜀漢,所以說漢中的重要性和荊州是一樣的,荊州是派關羽防守,那麼漢中照理說應該讓張飛防守,但是劉備卻力排眾議,讓魏延去防守,魏延的表現也很不錯,駐守漢中十餘年無恙。

那麼劉備為何要這樣的信賴魏延呢?原因很簡單,劉備從一介布衣到後來的蜀漢皇帝,他的身份地位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當他與關羽、張飛一齊打江山時,他的身份地位沒有被確定,霸么此時,維繫劉備最重要的便是「義氣」。

(圖片源自網路)

後來,隨著劉備奪取荊州,攻下益州,成為益州之王后,劉備再也不是之前的城南織草鞋之輩了,於是劉備需要將權力分散,以鞏固他的皇權,在軍事上,首要的就是削弱關羽和張飛的兵權,於是魏延就成為了劉備新的心腹,就這樣,漢中才讓魏延去守。

關羽,劉備幾十年的生死兄弟,蜀漢的五虎上將之首,劉備對關羽的器重不言而喻。

而馬超,身為西涼軍的領袖,手下的西涼鐵騎威名赫赫,劉備真正有實力入主西川、逼降劉璋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得了馬超的西涼騎兵軍團。具體原因,請大家參見下面由筆者摘錄的《三國志》和《魏略》原文。

《三國志·馬超傳》: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劉)璋即稽首,

《典略》: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超到,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

央視版三國馬超

而馬超另一個重要的身份,就是身世顯赫的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以至於劉備攻下漢中以後,群臣一百二十餘人聯名上書漢獻帝表劉備進位為漢中王時,聯名書都是以馬超為首,什麼諸葛亮、關羽、張飛都排在後面。若論戰鬥力的考量,關羽和馬超這二位虎將平分秋色,但若論政治象徵意義(劉備稱王一定要取得法理支撐),馬超的重要性就要遠遠高於關羽了。

魏延是在劉備征討張魯的時候,率領部隊向劉備投誠。但是,諸葛亮在看魏延之後,便當場否決了魏延想要加入劉備軍隊的請求,並且還叫軍士將魏延拖出去斬了。劉備快速的阻止了諸葛亮的這一決策,而諸葛亮也向劉備說明了直接這麼做的原因。

諸葛亮發現魏延的腦後有反骨,認為魏延在日後必定會起兵造反。而且,魏延一直都是張魯的手下,本應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但是魏延卻拿著張魯的俸祿,背叛了張魯,這是魏延不忠的表現,而這也正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喜歡魏延的原因。但是劉備出於仁慈之心,還是魏延給留了下來,只是警告魏延將來不許造反。

稍觀《魏略》與《漢晉春秋》,就不難發現魏延功勛卓著,在蜀漢集團,其軍功僅次於關、張,甚至在馬、黃、趙之上。

公元212年,魏延平克劉璋所部劉璝等九位將領的精銳部隊,平定廣漢郡。

公元214年,魏延攻克重鎮雒城,並於雁橋之戰中擊敗生擒劉璋麾下名將張任,並率軍包圍成都。

公元230年,魏延率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連敗郭淮、費瑤等十餘將,名霸武威。

公元231年,魏延奉命引兵逆襲,魏兵大敗,魏延軍團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退還保營。

以上四個案例,還都是抽選自魏延平生中極為尋常的幾次戰役。如果魏延單單同張苞、關平等人一樣,只不過是有「犬馬之勞」,那還不足以攝人眼目。問題的關鍵在於,魏延軍團還參加了劉備定鼎蜀漢的核心戰役,隨著「三虎將」的去世,魏延的元老地位顯得愈發的突出。

另外,諸葛亮經年北伐,所帶主將不過是關、張、趙的後輩,而魏延的輩分雖略遜三人,比之於其他少將堪為「叔伯」了。如此特殊的身份和功勞,確令蜀漢丞相心生疑忌。

魏延的能力強,智勇雙全,又深得劉備和諸葛亮的器重,唯一的一點,就是其性格高傲,難以容人,並且與諸葛亮之間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軍事路線上有分歧。太過冒險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就提出冒險的「子午谷奇襲」計劃,並且每次北伐,都提出一個建議,要求分兵,要求自己帶一萬人走另一條路,然後和諸葛亮在潼關會師。這些都不是諸葛亮能忍受的,故而「制而不許」。

魏延並非是諸葛亮的合適人選,所以另外大力提拔姜維。但是諸葛亮病逝的時候,最終以姜維還年輕,不足以執掌大權,讓自己的心腹蔣琬繼承了。蔣琬在職位,資歷,以及派系等方面都符合諸葛亮的要求,再加上蔣琬為人穩重,做事公允,讓各路人物都心服口服。蔣琬不僅僅在內政方面出色,在軍事方面雖然改變諸葛亮的戰略,但是仍舊提出新的北伐方案,建議從東路進攻魏國,但是得不到朝臣的支持,最後作罷。

諸葛亮北伐時,蜀漢已死名將凋零,特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先後故去,已經沒有良將可用了,只有魏延能獨當一面,算是將才,諸葛亮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沒有任用魏延,卻任用馬謖、陳式等人。而對大將魏延卻視而不見,非常可惜。

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覺得太冒險,沒有採用,魏延覺得自己沒有用武之地,心中常有不平之意。《三國志 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其實,諸葛亮只需一招,就能任用好魏延,讓魏延有用武之地,也能高興地服從命令。那就是讓魏延做北伐先鋒,給魏延一萬或者兩萬人馬,讓魏延直接和魏軍作戰。

你魏延不是很厲害嗎?很能打嗎?給你機會,你上前,給你兵馬。

魏延有兩點優勢,第一,勇猛過人,有武力,有謀略,加上又是北伐方針堅定的支持者,這是一個很好的先鋒人才。

第二,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和魏國相持,了解魏軍的情況,加上魏延在建興八年,在陽谿擊敗過魏國大將郭淮,取得大勝,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因此,讓魏延做先鋒,衝鋒陷陣,沖在最前面,諸葛亮只需在後面率主力層層推進,穩定北伐成果,豈不更好?

這樣,諸葛亮省心了,魏延也發揮了最大才能。可惜,諸葛亮沒有這麼做,沒有給魏延沖在北伐最前面的機會,讓魏延覺得憋屈,不公平,並因此有怨言。

諸葛亮作為丞相,不可能不知道魏延做先鋒的優勢,可能是擔心讓魏延沖在最前面,取得大的成功之後,魏延有二心,因為,魏延的伯樂劉備死了,劉備提拔了魏延,魏延只對劉備感恩戴德,諸葛亮應該對此擔憂。

其實,魏延一直是忠於蜀漢的,也是一支忠於北伐總方針的,諸葛亮死後,魏延要求楊儀等人率兵護送丞相靈柩回去安葬,他自己率軍繼續北伐,就是明證。《三國志 魏延傳》: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

而魏延卻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因為和楊儀爭權,失敗後被殺,但就是被殺,魏延也沒有投降魏國,足以證明魏延是忠臣了。魏延之死,令人無限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屌絲煙灰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聯是如何被美國一步又一步坑跨?美國陰招太損

TAG:屌絲煙灰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