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人照相為什麼總是面無表情?難道他們都不愛笑么,看完就全明白了

清代人照相為什麼總是面無表情?難道他們都不愛笑么,看完就全明白了

清代,照相機從一位法國人手裡傳入中國。 1839年,攝影術在法國正式誕生。1842年,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中國向外國開放五個通商口岸。隨後,大批商人、傳教士來到中國,攝影術也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傳入中國的香港、廣州等地。在攝影術到達中國後,很快中國人就學會了這門技術。但當時並沒有「照相館」的稱謂。原來,在攝影術傳入之前,人們要把自己的形像保存下來需求助於畫師和他們開設的「畫樓」或者「影像鋪」,利用傳統的繪畫技法把人的容貌留在紙上。

照相技術從清朝開始流入我國,為此也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那麼大家可能會發展,清朝的歷史照片中大多都是表情嚴肅的,很少出現笑模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面對這一新生事物,在當時也是高科技,中國的富人們都很好奇。圖為當年小康人家的結婚照。面對鏡頭,男的眼睛睜好大,充滿了疑惑和不安。

對於老照片缺乏微笑的一個常見的解釋是:需要長時間曝光。照片上的人物需要盡量保持不動,這樣畫面才不會顯得模糊。據說在最初拍一張照片需要爆光8小時,這麼長的時間就是找人畫都畫完了

這張照片發大看會發現人物臉部是模糊的,應為它的曝光時間過長。理論上來說,長時間曝光的情況下,需要盡量保證一個姿勢不動,照片才會清晰,因此相對於微笑的表情來說,平坦的面部表情更容易維持,拍攝起來也更加容易。

當時的人拍照是一件很鄭重的事情,都會穿最好的衣服,鄭重其事的拍,拍後又不可以修。那時的照相館很少見,價格昂貴,有的人一生只拍一次照,大戶人家才有錢拍照

參考文獻:《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曉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金庸筆下殘障高手,個個武功出身入化,東方不敗上榜,第一毫無爭議

TAG:三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