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繁榮/《古城》詩中說古城

王繁榮/《古城》詩中說古城

清乾隆年間,章丘廩生李紹祖(刑部郎中李慎修之孫)在一個月朗星稀之夜登樓遠望,弔古抒懷,賦詩《古城》一首:「問月樓頭望,煙村號古城。碣銘無剩跡,父老少知名,南接回軍界,西聽寧水聲。茫茫千載恨,一帶碧山橫。」(載清代《綉水詩鈔》)

詩中的古城說得是哪兒?又在何處?筆者不揣譾陋,初作考釋,鉤沉發微,試將一千多年前章丘古城影顯現出來。

我們還是從李紹祖《古城》中詩句說起。「南接回軍界」中的回軍,指的是現在綉惠街道辦事處的回村,據《章丘市地名志》載:該村原名回軍鎮,即公元前479年「晉趙鞅伐齊,侵及賴而還」的回軍地,以此得名回軍店,也稱回軍鎮,後沿革為回村。

從詩中所述方位和形式看,古城應在回村以北的一個地方,這樣才能「南接回軍界」,顯然不是今天的章丘城,再根據詩中所述「茫茫千載恨,一帶碧山橫」來看,此處千年之前之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有這兩個條件一考證,詩中所述古城應是今天水寨鎮的城子庄。據《章丘市地名志》載:城子庄,漢末黃巾軍在此建城堡以屯兵,名曰黃巾固。該村即建在古城廢墟上。清乾隆年間章丘廩生李李紹祖賦詩《古城》一首時,黃巾起義早已失敗一千多年了,「茫茫千載恨」也就不難理解了。

城子庄作為章丘的古城,起止時間有多少年呢?這在章丘歷史上也是一個爭論的話題,即使是在清乾隆年間,《古城》的作者也感慨道「碣銘無剩跡,父老少知名」,城子庄的石碑銘文當時就所剩無幾,已沒有多少人知道此處是章丘的古城了,但只要我們仔細查閱歷史,還能窺知一二。

唐憲宗(806-820)時宰相,地理學家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圖志》卷十云:

章丘縣,本漢陽丘縣也,屬濟南郡,高齊文宣帝天保七年,自高唐故城移高唐縣理於此。隋開皇十八年,以博州亦有高唐縣,改為章丘縣,屬齊州,取縣南章丘山為名也。縣理城,即黃巾城也,在濟水之南岸,漢獻帝建安中,黃巾賊張角之所守也。

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十九云:

章丘縣,本漢陽丘縣地,屬濟南郡。按古高唐,即春秋時齊邑,在廢禹城西四十里高唐故城……高齊天保七年移高唐於此,即古黃巾城也。隋開皇十八年以博州亦有高唐縣,改此為章丘縣,因縣東南章丘為名也。

元朝人於欽也在《齊乘》中寫道:

女郎山,章丘東南七里,又號小田山。

綜合分析,唐宋元時期的文獻中都有「縣南章丘山為名」、「縣東南章丘為名」、「章丘東南七里」的文字,可見從北齊五保七年(556年)一直到隋、唐、宋、金,水寨鎮的城子庄都是一個重要地方,間或為章丘縣城。但當時的章丘行政區域絕非今日可攀,面積要小得多,期間還有亭山縣、臨濟縣、營城縣、朝陽縣的出現,有的駐地已無從可考,但今天普通的城子庄千年之前是縣城之地並持續了數百年,應確認無疑。

【作者簡介】

王繁榮,1969年生於章丘明水街道淺井村一個耕讀之家,現供職於明水街道辦事處。業餘時間從事章丘歷史學習和研究,對章丘清末民初尤其是抗戰歷史尤感興趣,出版了系列叢書《章丘文史拾遺》五輯和《藕花深處老明水》一本。

協辦單位

山東百脈泉酒業有限公司

山東榮元糧油有限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丘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章丘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