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國重臣呼風喚雨,炮擊皇帝不是貴種,死後數十名士兵朝他撒尿

一國重臣呼風喚雨,炮擊皇帝不是貴種,死後數十名士兵朝他撒尿

崔浩出身儒學世家,精通文學、經史、占卜、軍事等,單是學問優長讓人甘拜下風倒也罷了,他還是陰柔型帥哥,其門第也是北方高門中之翹楚,他自己的謀略才幹又直追張良——這樣的實力派帥男,任誰見了都會心生喜歡。但崔浩唯對北魏統治者情有獨鍾。

進入北魏後,崔浩的仕途之路走得快而穩,20歲出頭便因一手漂亮的魏碑體在北魏道武帝身邊嶄露頭角。

一國重臣呼風喚雨,炮擊皇帝不是貴種,死後數十名士兵朝他撒尿

道武帝晚年性格大變,身邊近臣動輒得咎。為了保命,文武百官都恨不能隱身。崔浩卻無視道武帝眼中的殺氣,始終忙碌在喜怒無常的道武帝身旁,有時甚至終日不歸。

沉醉於工作的帥哥最具魅力。道武帝被這位年輕人熱火朝天的工作熱忱所打動,「輒命賜以御粥」。這粥是安慰獎:好好乾,小夥子,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還沒來得及重用崔浩,道武帝便死了。即位的明元帝治國有方、知人善任,初即位,便拜崔浩為博士祭酒,賜爵武城子,讓他為自己講授經書。崔浩引經據典、侃侃而談,風度好,口才佳,明元帝陰鷙的雙眸遂汪著對崔浩深潭般的仰慕。

崔浩奉明元帝之命去郊外祭祀天地時,那身影多高大上啊,生生拽疼路人的脖頸。當時若有街拍,跟蹤拍攝「崔浩的一天」,定是一組閃瞎人眼睛的快鏡頭:他留心於制度、科律及經術言辭,製作家祭辦法,排列五宗次序,制定蒸嘗之禮、豐儉之節,朝廷禮儀、優文策詔、軍國書記……他將自己忙成了陀螺。

一國重臣呼風喚雨,炮擊皇帝不是貴種,死後數十名士兵朝他撒尿

明元帝越來越重視他,「恆與軍國大謀,甚為寵密」,崔浩也逐漸在北魏朝站穩腳跟。可惜,明元帝只統治了北魏14年便英年早逝。

好在崔浩有資本。性情敏達且長於計謀的他屢次力排眾議,又助新即位的太武帝拓跋燾成功擊滅胡夏、北涼和柔然,使北魏解除了來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脅。其中,北涼滅亡更使北魏打開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北魏天地為之豁然開朗。

拓跋燾因此對崔浩尊崇備至,將他舉到人臣能及的制高點—官至司徒的崔浩已赫然成為拓跋燾朝最重要的謀臣及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

拓跋燾對他言聽計從,即便有時腦抽筋,聽不進去其進言,事後也會主動檢討。崔浩對此好不感動,當即表示:我樂意為您效命,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拓跋燾投桃報李,在提高崔浩的榮譽及名望上,更是不遺餘力。在一次北魏舉行的大型國宴上,拓跋燾將他隆重推介給新近投降北魏的部落酋長們:你們可別小看這個文弱書生,他雖不識彎弓,也舞不動鐵矛,但胸中的智謀遠勝於兵甲萬千。我前前後後建立的功勛業績,都是因為他的教導呀!

結果,北魏的文武大臣一口菜卡在嗓子眼裡,心裡堵得慌。功勞全歸崔浩,敢情我們全是飯桶?他們轉頭看看本來長得挺養眼的崔浩,覺得此時的他既可惡又可恨。

意猶未盡的拓跋燾還下詔書給尚書省:以後凡是制定軍國大事,你們所不能決定的,都應該向崔浩請教,然後再付諸實施。詔書一出,文臣武將都大驚失色。

此外,每次到崔浩家,拓跋燾都輕車簡從,保鏢也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了。崔浩也可直入其寢宮。這是什麼樣的信任,什麼樣的交情?是肝膽相照的生死之交,高山流水的千古知音啊!

作為一個特殊存在的崔浩,他像一柄華麗而柔軟的劍,優雅地插進同僚的胸口。憑什麼他風光無限,別人卻只能站在其陰影下,巴巴成為他的反襯?若是敏感的人,一定會叫苦不迭:皇帝啊,你不要再誇我了,再誇獎下去,我的敵人會越來越多!但是,天才也有軟肋。崔浩能謀天下,卻不能自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不能明了世俗的算計,依然大大咧咧地享受著拓跋燾對他的誇讚。

於是乎,大家紛紛抱成「反崔團」,眼裡齊齊射出足夠有殺傷力的詛咒:姓崔的,快從地球上消失吧!

更致命的是,拓跋燾的推崇讓崔浩感到北魏殿堂基本上是他的自留地,他願意咋樣就咋樣。作為有著深厚歷史背景的漢族士家子弟,在鮮卑貴族的擠對下,他憋屈得太久了。這一憋屈,說話就亂了章法。他一見到漢人王慧龍那無法山寨的酒糟鼻子,便給出鑒定報告:此乃江南王氏子弟,是真正的貴種。

「貴種」一詞一經說出口,頓時飆升至北魏年度最毒舌排行榜榜首。被刺激到的鮮卑貴族流著屈辱的老淚集體告御狀:王慧龍是真正的貴種,俺們都是假冒偽劣品?鮮卑貴族怒了!拓跋燾也火了:崔浩你舌頭吐出的不是話,是導彈啊!你那打擊面太大,炮擊的人太多!難道我也不是貴種嗎?你讓我情何以堪!崔浩得知後,慌得脫下帽子,連連叩頭認錯,才平息這場風波。

一國重臣呼風喚雨,炮擊皇帝不是貴種,死後數十名士兵朝他撒尿

挨了罵,一定會認清形勢嗎?非也!崔浩在腹誹:沒文化真可怕,鮮卑貴族竟是「貴種」盲,算了,我勉為其難為你們掃掃盲,普及一下關於譜系的常識吧。之後,他開始動手整頓宗譜源流和貴族血統脈絡。

結果可想而知,費力不討好。北魏以武立國,刀把子握在鮮卑人手裡,漢族知識分子不受重視,崔浩八成想借著整頓譜系的機會,提升漢人的政治地位。

這當然是崔浩的一廂情願,鮮卑人正在漢化不假,但這不等於他們會讓出權力與漢人分享,崔浩這一招不但失敗,而且讓自己生生成了鮮卑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在北魏統治者眼裡,馬上得天下才是硬道理,征服者才是「貴種」,崔浩整理過氣的譜系,打他們臉,他的小命還要不要了?不論是主觀意願,還是客觀形勢使然,他就這麼被推著搡著站到了鮮卑貴族的對立面,成了焦點人物。

焦點人物有兩種下場:一是紅了,一是紅了之後焦了。崔浩的結局顯而易見。

之前嫉妒他「處處出風頭」的人再次報名組成了「反崔團」。於是,拓跋燾的耳朵被磨出了老繭。考慮到不給崔帥哥點兒顏色看看便不能徹底治療鮮卑貴族的集體憂鬱症,拓跋燾不再一味地偏袒崔帥哥了。

此時,崔浩主編《國史》,不料誤把《國史》刊刻在石碑上,坐實了自己「暴揚國惡」的罪名,數罪相加,他很快被送上了斷頭台。一貫愛漂亮的他,死前卻備受侮辱,幾十個士兵往他身上撒尿。

一國重臣呼風喚雨,炮擊皇帝不是貴種,死後數十名士兵朝他撒尿

雖然崔浩被殺不久,拓跋燾便後悔,嘆息他死得可惜:朝中百官大多隻顧撈取眼前蠅頭小利,只有像崔浩那樣的王佐之才方考慮千秋大業。但為時已晚—當憤怒的獅群露出猙獰的面孔,必須要撕咬一個活的牲口來滿足自己嗜血的慾望時,處在皇帝和貴族之間的崔浩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崔浩是謀士,也是不願與平庸妥協的鬥士。當失去了拓跋燾這一同盟,他仍將自己磨礪成一柄鋼刀,孤軍奮戰,至死不悔。他若肯苟且,與落後勢力握手言和,大可求得善終,卻會失去作為戰士的驕傲。於是,「謀雖蓋世,威未震主」的他終究無法保全自己,不得不披一身繁華,揣一腔寂寞,消失在歷史深處……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陳家萍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多爾袞為何不稱帝?他有兵有權,卻有一個消滅不了的對手

大宋神箭手,一出手全射偏了,敵軍一看大笑,再一看全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