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見聞|只有一半的花瓶:這種花瓶不僅樣子特殊,而且不能擺在桌上

見聞|只有一半的花瓶:這種花瓶不僅樣子特殊,而且不能擺在桌上

經公眾號「文物背後」(ID:huzhu_group)授權轉載

▲清乾隆 綠釉弦紋壁瓶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壁瓶小口,細頸,碩腹,下連仿木座。通體施綠釉,頸部及上腹部凸飾七道弦紋。

底施仿木紋釉金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文款,釉色純凈,色調清新,一改大眾對乾隆朝瓷器的印象。

今天,我們換一個角度來介紹的這隻綠釉弦紋壁瓶:

有沒有恍然大悟呢?原來,壁瓶的背面是平的,可以躺倒或者掛在牆上,所以它又稱掛瓶。

它也可以掛在轎子的壁上,用作古代的「車內裝飾」,因此也被稱作轎瓶。有沒有想到這種可以掛在牆上的花籃?

而相比這種現代花籃,壁瓶的設計可謂更為精緻。

工匠們為了使壁瓶掛在牆上的效果更美觀,特意將壁瓶背後用於懸掛的方形凹槽設計在了壁瓶背面的頸部或中心處。

這樣一來,牆上用於懸掛壁瓶的凸起或者掛鉤等物,就會完全被壁瓶遮蓋住。

▲壁瓶背面的高糊黑白圖,大家看看領會精神就好

▲故宮三希堂內景,三希堂的牆壁上掛了很多壁瓶,裡面插的花是用各種珠寶做成的

壁瓶這種裝飾品,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從現有資料來看,唐代時已出現陶瓷壁瓶的雛形,但主要是作為一種盛水或酒的器具。宋元時期,壁瓶基本定型,並具備了懸掛插花的功能。

元人仇遠《題小閣》詩云:

斫窗黏紙著方床,四面虛明取向陽。

氈席坐來終日暖,皮簾揭動北風涼。

掛瓶水滿梅花活,折鼎湯鳴芋子香。

布被蒙頭畫眠熟,不知門外雪洋洋。

從中可知壁瓶已具有盛水插花的功用。

▲宋 龍泉窯壁瓶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亦云:

床內後柱上釘銅鉤,用掛壁瓶,四時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滿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兩可。

▲明萬曆 五彩雲鳳紋葫蘆式壁瓶 故宮博物院藏

▲壁瓶背後的萬曆年款

在清代宮廷中,隨著各種禮儀活動的增多,用於裝飾宮殿內外的壁瓶大量出現,以瓷瓶插花逐漸成為宮中習俗,並且會根據所插的不同花卉賦予不同的吉祥寓意,如瓶中插牡丹花寓意「富貴平安」,瓶中插月季花寓意「玉堂和平」等等。

而小巧精緻的壁瓶獨獲乾隆皇帝的青睞。乾隆皇帝不僅多次作詩吟詠,並常常下旨,命令景德鎮御窯廠大量燒制不同式樣的壁瓶。壁瓶的製作和使用,也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高峰。

壁瓶的材質,除了陶瓷以外,還有金屬胎畫琺琅、漆木等。

▲清乾隆 剔紅纏枝花紋開光御制詩壁瓶

剔紅是一種漆器工藝,以木或金屬為胎,在胎上層層塗紅漆至相當的厚度,少則八九十層,多達一二百層,待半干時描上畫稿,再在厚厚的漆層上雕刻花紋。

▲清乾隆 掐絲琺琅夔龍紋開光詩句壁瓶

掐絲琺琅即通常所說的景泰藍。它的製作流程複雜,首先用紅銅錘出器物的胎體,用細扁的銅絲掐成花紋,焊貼在銅胎表面,然後將石英、瓷土、長石、硼砂及一些金屬礦物原料磨成粉,塗在金屬胎體上,經焙燒冷卻後,鍍金磨光而成。

壁瓶這種器物,很好地將工藝美術和插花藝術結合起來,又節省了空間,頗受古代文人的讚賞與喜愛。

清朝統治者雖為滿族,但至清代中期時,受漢文化的熏陶已經很深。宮廷中在製作各類器物時已越來越多地加入了漢文化色彩。壁瓶在清代的發展便是一例。

▲清乾隆 金地粉彩開光詩句花卉紋壁瓶,上有乾隆皇帝題詩《詠瓷掛瓶》:「依然膽槌式,卻異汝官珍。動挈路搴秀,靜懸屋盎春。制惟日趨巧,道不易還淳。紅紫隨時閱,何曾著點塵。」

而乾隆皇帝早在身為皇子時,便按照父親雍正帝的要求刻苦讀書,繼位後,他的身邊也不乏學養深厚的漢族大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乾隆帝的個性。

他對壁瓶這種器物的喜愛和讚賞,將乾隆皇帝優雅的情懷和濃厚的漢文化素養展露無遺,也使得壁瓶這種器物的歷史內涵更為豐富。

參考文獻:

高曉然. 動挈路搴秀 靜懸屋盎春 清宮壁瓶賞鑒[J]. 收藏家, 2015(2):19-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陵寵妃愉妃,兒子是一度要被立為儲君的永琪,畫像流傳到了法國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