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王朝十一帝

東晉王朝十一帝

東晉一帝:司馬睿東晉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晉愍帝被俘後,司馬睿在晉朝貴族與江東大族的支持下於建興五年(317年)稱晉王,建元建武,太興元年(318年)即帝位,為晉元帝。

東晉二帝:司馬紹即晉明帝(322年-325年在位),晉元帝司馬睿長子,晉簡文帝司馬昱異母兄,司馬紹於永昌元年(322年)即皇帝位。在位期間,憑藉弱勢之中央,成功做到對權臣的制衡,使社會呈現向安定的趨勢發展。太寧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亂,並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度,成功對「王敦之亂」作出善後,穩定東晉王朝的局勢,對安定國家大局的影響非常深遠。

東晉三帝:司馬衍即晉成帝(325年—342年在位)東晉第三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長子,晉康帝司馬岳同母兄,太寧三年(325年)司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臨朝聽政。在位期間,由於蘇峻與祖約的叛亂,宮城遷移至石頭城;直到咸和四年(329年)才遷回建康。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馬衍身體不適,下詔讓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馬岳繼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駕崩,享年二十二歲。

東晉四帝:司馬岳即晉康帝(342年―344年在位),東晉第四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次子,晉成帝司馬衍同母弟。司馬岳在其兄晉成帝繼位後,受封吳王。後改封琅邪王,歷任散騎常侍、驃騎將軍、侍中、司徒。咸康八年(342年),晉成帝病重,在掌權的庾冰等人建議下,捨棄二子,立弟司馬岳為皇位繼承人。同年,晉成帝去世,司馬岳繼位。建元二年(344年),司馬岳去世,終年二十三歲!

東晉五帝:司馬聃即晉穆帝(344年—361年在位),東晉第五位皇帝,晉康帝司馬岳之子,母褚蒜子。東晉建元二年司馬岳死,司馬聃即位;由於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並由何充輔政。司馬聃在位期間東晉雖然北伐失敗,但是由於桓溫消滅了在四川立國的成漢,並且於永和十二年奪回洛陽,雖然不久就因為糧運不繼而撤退,但東晉的版圖仍然有所擴大。昇平五年司馬聃死去,終年十九歲!

東晉六帝:司馬丕即晉哀帝(361年—365年在位),晉成帝司馬衍長子,晉康帝司馬岳之侄,晉穆帝司馬聃的堂兄弟、母周貴人。東晉的第六位皇帝。咸康八年(342年),司馬丕受封琅邪王。昇平五年,晉穆帝去世,皇太后令司馬丕登基,改元隆和。興寧二年,司馬丕斷谷、餌葯以求長生,結果中毒,崇德太后臨朝攝政。興寧三年,在太極殿西堂去世,時年二十五歲!

東晉七帝:司馬奕即晉廢帝(365年—371年在位),晉成帝司馬衍次子,晉哀帝司馬丕同母弟,母周貴人,東晉第七位皇帝,也是東晉唯一一位在位期間被廢黜的皇帝。興寧三年二月,司馬丕死後。同年二月丁酉,司馬奕即帝位,在位六年,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為桓溫所廢。被廢后降為東海王。

東晉八帝:司馬昱(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東晉第八位皇帝,晉元帝司馬睿幼子,晉明帝司馬紹的異母弟,母為簡文宣太后鄭阿春。司馬昱歷經元、明、成、康、穆、哀、廢帝七朝,先後封琅玡王、會稽王,累官撫軍將軍。晉穆帝時,升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與何充共同輔政。太和六年十一月(372年1月),桓溫廢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司馬昱名為皇帝,實同傀儡。在位僅八個月後,便因憂憤而崩,年五十三。

東晉九帝:司馬曜即晉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中國東晉第九任皇帝,四歲時被封為會稽王,晉簡文帝駕崩前夕被立為皇太子並繼承皇位,時年十一歲。最初由大司馬桓溫輔政,太后褚蒜子臨朝聽政,實權由謝安為代表的謝氏掌握。太元八年擊敗前秦大軍,贏得淝水之戰的勝利,保全了東晉王朝的國運。但他耽於享樂,沉湎酒色,後因司馬曜與寵姬張貴人酒後戲言,導致張貴人一怒之下將熟睡中的司馬曜用被子捂死!

東晉十帝:晉安帝司馬德宗,晉孝武帝司馬曜長子,晉恭帝司馬德文同母兄。東晉的第十位皇帝,397年―419年在位。即位後,內亂頻發,國勢日衰,419年駕崩。時年37歲。

東晉十一帝:司馬德文即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次子,晉安帝司馬德宗之弟,母為淑媛陳歸女。初封琅邪王,晉安帝被桓玄所廢時,司馬德文與晉安帝都居於潯陽;桓玄敗死後被遷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劉裕殺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司馬德文禪位於劉裕,東晉自此滅亡。司馬德文被廢為零陵王,同年九月,劉裕派人以棉被悶死司馬德文,時年36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與其兒子之名蘊含著巨大秘密,東晉大才女也是因其而死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