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地、熟地煲靚湯?

生地、熟地煲靚湯?

鮮地緩烘八成千,

灰黑柔軟揉變團。

滋陰潤肺去心煩,

常食其粥可延年。

黃酒浸晒成熟地,

炒至發泡變地炭。

張熟地與章柏年,

重用熟地退黃疳。

小時候經常會留意路邊好看的、長得奇怪的小花小草,雖然不知道名字,但給我留下了印象。後來學了藥用植物,才恍然發現:原來這也是中藥!所以不可以小看任何一株小小的植物哦,也許它也有著很神奇的力量~

當你在路邊看到像這株如此美麗的植物時,是否知道它就是我們常用的中藥生地黃的原植物?

傳說在唐朝時,有一年黃河中下游瘟疫流行,無數百姓失去生命,縣太爺來到神農山藥王廟祈求神佑,得到了一株根狀的草藥,送葯人將此葯稱為地皇,意思是皇天賜葯,並告訴他神農山北草窪有許多這種葯,縣太爺就命人上山採挖,解救了百姓。瘟疫過後,百姓把它引種到自家農田裡,因為它的顏色發黃,百姓便把地皇叫成地黃了。

玄參科植物地黃

葉長橢圓形,具鈍鋸齒;基部漸狹成柄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

花冠外紫紅色,內黃紫色

地下莖肉質

地黃是四大懷葯之一,以河南懷慶最為道地。明朝名醫劉文泰在《本草品彙精要》中說生地黃今懷慶者為勝,藥物學家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

地黃根據炮製方法可分為鮮地黃,乾地黃和熟地黃,其藥性和功效大有差異。

鮮地黃是採挖後洗凈直接應用;乾地黃則是將鮮者晒乾或烘乾,使內部乾燥而顏色變黑,通體柔軟;而熟地黃是將乾地黃拌黃酒反覆蒸曬,直至內外黑潤為度。

鮮地黃,味甘苦,性寒,主要作用是熱清涼血,生津止渴;一般應用時直接搗碎取汁使用。多是熱毒熾盛時使用,否則性寒傷脾。

剛採挖的鮮地黃

右為洗乾淨的鮮地黃

是不是有點像紅薯~~

乾地黃,味甘苦、性平,主要作用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變干後涼性降低,性由大寒轉為微寒。但也仍是性寒,脾胃虛寒的人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過度使用。

乾地黃表面

乾地黃切片--生地

熟地黃是經過炮製後的地黃,其寒性大為減弱,由寒轉為微溫,味由苦轉甜,成為益精添髓、補氣益血之良藥。古人採用九蒸九曬的方法炮製熟地黃,質量最佳!(九蒸九曬:指採用蒸法和曬法反覆炮製中藥材的方法,具體細節因藥材品種不同而不同,主要目的是為了糾偏藥材藥性或增加藥物成分。九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數字,不一定就指準確的九次,一般蒸曬次數以藥材色澤和形態判斷。)熟地黃較為滋膩,脾陽不足的人過食也可滋膩礙脾。

熟地黃-外表油潤,斷面烏黑油亮,質軟

除了以上三種炮製方法,根據臨床需要,我們還會炮製生地炭。炭可止血,生地黃可涼血生津,所以生地炭常可用於涼血止血又不傷血。

生地炭

一葯三用,可見炮製的力量之大!

最後小編再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成員--洋地黃,它是美美的存在,一般用於園藝觀賞。

是不是美得很怪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地 的精彩文章:

佛教的誕生地菩提伽耶 菩提樹下的一份份虔誠摩旅南亞

TAG: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