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製造業向智能服務轉型報告:物聯網是新引擎,建立生態圈是關鍵

製造業向智能服務轉型報告:物聯網是新引擎,建立生態圈是關鍵

在上世紀90年代,得益於資源稀缺的環境,和借著政策的東風,中國製造業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中國製造以「Made In China」的標誌走到了世界的前沿,創造了短暫的輝煌。但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席捲全球。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和不同產業結合,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同時,伴隨著紅利褪去,中國製造業受各種內部因素和外部壓力的影響,也開始邁入製造業的新常態。世界上的主要製造業強國為了應對這一變革,都紛紛推出了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計劃,如德國的「工業4.0」計劃。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未來我們會迎來工業X.0計劃。

埃森哲數字服務大中華區主管董事總經理俞毅曾表示:「工業X.0的核心就是由單一產品向產品加服務模式的轉變。製造業企業需要將硬體變成以軟體為推動的智能互聯產品。同時,該產品要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極致體驗。」埃森哲在《物聯網:製造業向智能服務轉型的新引擎》的報告中指出:這種基於數據的智能化給製造業帶來的變化不僅是生產效率的提升,還會在傳統的產品之外衍生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模式,開闢全新的增長空間,製造業的運營模式和競爭力會被重新定義。


隨著傳統工業巨頭的衰落和新興「數字原生」企業的崛起,製造業基於硬體資產規模的優勢已經逐漸淡化。在工業X.0時代,數字技術正在重塑企業的競爭格局,價值分配也已經超脫傳統行業界限,硬體產品和實體資產不再是企業競爭力的必然保證,製造業亟需轉型。

根據埃森哲報告,製造業發展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方面,重資產企業不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化,而近年來不斷湧現的眾多輕資產、數字化原生公司實現了高速發展,在短短几年內市值達到了10億美金,而過去財富500強企業平均需要20年才能做到。

另一方面,硬體產品的價值不斷向服務和軟體遷移。未來的製造業不只是製造硬體,軟體和服務在製造業中會逐漸佔據主導作用,製造業要放棄「硬體式思維」,從服務和軟體的角度來發展製造業。

過去十年,中國製造業的營收增長不斷放緩,盈利水平停滯乃至下降,以股東權益回報率為指標的投入產出比惡化。經濟增長變緩,逐漸喪失成本優勢,創新能力不足,以及來自新興企業的跨界競爭讓中國製造業傳統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

為了應對傳統製造業面臨的挑戰,世界上主要製造業強國都提出製造業振興計劃,把向服務轉型作為製造業升級升級的關鍵方向。此外,不少製造企業已經開始著手為客戶提供服務,但大多數還是基於產品的傳統服務,難讓企業實現服務轉型。而物聯網的發展則為企業向服務型轉型開闢了新空間。物聯網通過各種感測器抓取物理世界的數據,再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幫助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高運營效率;更為重要的是藉助物聯網,企業得以持續感知客戶的需求,創造新的服務模式,推動業務增長,這才是物聯網對企業最大的價值所在。

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一項研究顯示,受訪的首席高管中有72%確信產業物聯網將徹底改變其所在行業,但僅有20%經過深思熟慮後,制定了產業物聯網的應用戰略。埃森哲報告顯示,在其對中國企業的調研中,阻礙企業開展智能服務的因素來自於以下四方面:需求不穩定性、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外部合作亟待改善和內部組織能力尚需時日。


要克服上述挑戰,單單靠企業自身的能力和資源是不夠的。首先,單靠物聯網收集數據本身沒有意義,需要和不同產業以及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霧計算等新興技術相結合,才能開發出創新服務。而且,智能服務場景眾多,企業自身的資源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最後,智能服務需求的不確定性和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也需要和外部夥伴的協作來共擔風險。因此,要開發出智能服務,企業需要和「物聯網+」相關外部夥伴合作,統統創造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思維,而非產品思維

傳統製造業遵循「產品思維」,即提供產品主要考慮產品功能、質量和成本因素,而基於物聯網的服務需要構建「生態系統思維」,即基於服務場景,著眼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與他們合作,共同為客戶提供服務。因此,設計智能產品時,除了在縱向上考慮設計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功能,而在橫向上考慮到其他產品和系統的互通和兼容,以及和第三方開發者的合作(比如提供API介面和相應的開發工具)。集成第三方的產品和服務或被集成到第三方系統中,是工業X.0時代所有企業的必然選擇。

案例:農機生產商John Deer的農業管理服務

「物聯網+」的「朋友圈」

「物聯網+」的生態系統包含了以下角色(圖8),這些角色相互協作,共同進化,推動「物聯網+」產業的進步。這些角色在「物聯網+」的發展中承擔不同職責,企業承擔的角色也將變化、疊加、融合。

在生態系統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物聯網+」從挖掘物理設備的數字化價值,進化到與產業經驗、尖端技術緊密融合以釋放更深入的「設備+信息+服務」價值,與生態系統的演進密切相關。在演進過程中,各角色的潛在價值也在動態變化。

物聯階段:萬物互聯剛剛起步,物聯網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孤島式的企業內部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價值有限。系統部署設施使能者和物聯網平台在物聯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據的價值開始為人重視,企業把數據的採集和處理放在重中之重。

 物聯和服務交融階段:隨著物聯進一步加強,物聯網的應用價值逐漸被挖掘出來,從效率提升延伸到提供服務:基於硬體的服務和基於信息的服務和應用相關的應用者和應用開發使能者的角色凸顯出來。物聯網平台商起的作用不僅是連接和彙集數據,還能起到匯聚物聯網+相關資源的作用。

 萬物服務階段:萬物互聯基本完成,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一切都可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客戶,並給客戶帶來高度個性化的體驗。經過市場競爭、兼并和淘汰,市

場競爭格局趨於穩定,並形成了行業巨頭和跨行業的巨頭。平台型企業更有可能成為這樣的巨頭。

由於不同的角色在物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的參與者需要隨生態演進和企業的發展目標進行戰略轉移,並確定自己在不同階段扮演的角色和在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對象,提前做好能力準備。集成和被集成,是「物聯網+」生態圈中所有角色的必然選擇。無論哪種選擇,企業應對自己的定位有個清醒的認識,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提前布局卡位,保持競爭優勢。

案例:某製造企業利用物聯網向服務轉型的路徑


在價值螺旋中探尋「物聯網+」智能服務的價值所在

基於「物聯網+」的智能服務轉型並非一蹴而就,如何從概念驗證走向規模化應用是智能服務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企業要根據實際需求,在不斷的嘗試—反饋—改進的螺旋中探索「物聯網+」的價值所在,從概念驗證逐步走向規模化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數據量、合作夥伴,應用場景都會逐步豐富起來,螺旋體量會逐漸變大,源於服務的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案例:施耐德電氣數字服務工廠——從產品轉型至服務

數字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在探索服務價值的價值螺旋過程中,作為智能服務的載體,智能產品的開發會碰到新的挑戰。首先智能產品和服務需要快速迭代,這意味著開發周期變短,對市場的反應要更快。其次,由於硬體的開發周期要慢於軟體的開發周期(智能服務通常是以軟體的形式交付的),造成軟硬體開發周期不匹配。

所謂數字化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就是利用互聯網數據技術的優勢,創建出能循環處理數據的產品開發價值網路。其特點主要表現為快速、可伸縮、智能和互聯。

探尋合適的商業模式

要實現規模化應用,企業需要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因此一定要觸及到客戶的真是痛點。傳統思維往往滿足的是「偽需求」,而設計思維則以客戶為中心了解客戶想要什麼以及如何實現,但更重要的探究背後的原因,只有進一步了解客戶動機和偏好,才能找到客戶真正的痛點。

管理投資風險

提供規模化的「物聯網+」智能服務,需要提供長期和大規模的投資,投資風險較大。根據思科的調查,只有26%的公司的物聯網方案獲得了成功。因此,在向服務轉型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兩條腿走路:立足於現有業務,同時探索新業務。同時,面對碎片化的物聯網服務場景,企業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萬物互聯」已從十年前的憧憬,逐步發展為現實。如今,我們正從人與人的連接邁向人與物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互聯網也從消費端延伸到企業端,這將打開一個全新的物聯網世界。中國已經計劃在2018年實現窄帶物聯網(NB-IoT)的大規模商用,各個產業的工業雲,物聯網平台,智能硬體發展的也是如火如荼,萬物互聯已不再是一個憧憬,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我們期待中國的製造業能利用好物聯網這根數字槓桿,結合各自所在的產業和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把「+」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工業X.0的時代並不遙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金蝶雲之家」對外宣布已獲得A+輪融資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