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無問西東》:寫給理想主義的情書

《無問西東》:寫給理想主義的情書

片名:無問西東

導演 / 編劇:李芳芳

主演:章子怡 / 黃曉明 / 張震 / 王力宏 / 陳楚生

類型:劇情 / 愛情 / 戰爭

上映日期:2018-01-12

看電影之前,光看海報我對《無問西東》的期待值是不高的,明明都是大咖,但是海報製作的要不要這麼沒品?

而且鋪天蓋地的新聞稿宣傳都是電影製作完成暌違六年之久,六年間每年都說要上映,後來上映的事遙遙無期,各位主演卻完成了結婚生子。

奔著東西屯久了也就無味了,電影大概會撲街的心情去看《無問西東》。結果喚起的竟然是——

每個拚命努力學習的人都曾有過一個清華夢。

這是千瑜看完《無問西東》之後的第一感想。

《無問西東》是拍給清華大學建校120周年的獻禮,片名也來自清華校歌歌詞「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章子怡+張震+黃曉明+王力宏+陳楚生,能看到這樣的卡司也算有生之年了。張震說「如果今天再演,可能會處理的更細膩點」。

已經很久沒看過讓我熱血激蕩,想起自己曾有過赤子之心的電影了。

1

不同時代的芳華

雖然電影強調致敬青春,在當下充斥狗血青春的電影環境下,毫無疑問這是一股清流。不同於一般小我的青春,這是有著宏大視野的史詩級青春片。

從預告片中也能看出多條敘事線,四位在不同歷史時空的青年,在時代的洪流下有著各自的矛盾和命運。如果說《芳華》講的是一代人的青春,那《無問西東》展示則是幾代人的芳華。

1923年北平的吳嶺瀾,雖然擅長的是文學,卻在大家都選擇實學的道路上隨波逐流。

1937年西南聯大的沈光耀,在孝與忠之間徘徊不定。

1962年清華土木工程的陳鵬,在愛情、友情與將來之間艱難抉擇。

21世紀從清華一字班畢業的張果果,習慣了職場的爾虞我詐,卻越活越不開心。

每個人都在青春盛放的世代,遇到了命運帶來的問卷。

影片前半段一直交叉敘事,四條敘事時空穿插剪輯,一度以為這是一個敗筆。人物之間沒有交集,多線敘事就失去了意義,單個片段拎出來都可以擴展成一部電影。直到接近尾聲,人物之間的潛在關係,也就是敘事暗線慢慢浮出水面,才恍然大悟導演的用心。

青春到底是什麼呢?過去的青春片帶來的觀感青春是張揚、放縱和無怨無悔。這是小愛層面上的。《無問西東》最大的不同在於年輕人的迷茫不是因為個人的情愛,而是時代機遇中在理想與現實間的何去何從。

這樣的青春不再單薄,而具有了歷史的厚重感。在西南聯大求學的沈光耀最終聽從內心的聲音,選擇成為飛行員。

上級的一句話成為他安身立命的原則: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內心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自願捲入了那場戰爭,也將年輕的生命獻給了戰場。最後留下的遺言是「媽,對不住」。自古忠孝本就兩難全。

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簡直散發著乾淨青年的光芒,滿滿的青春熾熱氣息,一掃《色戒》中那個激進青年的陰霾。尤其是最後犧牲時候的鏡頭特寫,太觸動人心。

知識分子都希望活在文化興盛,諸子百家的時代。也難怪姜文愛將電影設置在「北洋年代」。

2

為理想不改初心

讀書時期,會有一種民國情結,那是大師輩出的時代,也是用知識武裝自己,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赤誠熱血。

不能否認,電影大多時候用音樂過度渲染氣氛。要營造氛圍,過於抒情使得電影蒙上了一層唯美的色彩,而看上去有些「不接地氣」。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電影的格局和它具有的文人氣魄感動了我。知識分子向來有著更宏大的願景,在小我與大我、現實與理想間的猶豫,即使有著宿命般的結局,不改為理想奮鬥和獻身的壯志。

除了主演,電影中的配角毫不遜色。祖峰的梅貽琦,無論是外形還是言談都非常梅校長氣質了;米雪飾演的沈光耀母親將大家族女子的華貴溫婉氣度展現無遺,即使後來未能倖免喪子命運,那種隱忍和剋制讓人見識到大家長風範。

最初讀書是為了用知識改變命運,改變自己的命運,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那股熱情和豪情在現實中無數次碰壁之後,可能早已蕩然無存。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即便如此,真實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梅貽琦對吳嶺瀾說的話。我看到的時候竟也為之一振。

現代人很難理解這種為國為民請命的大胸懷,他們稱之為「矯情」。熱愛民國文人和歷史的人,一定能懂身處時代之中,希望為自己為國家有所作為的宏大理想。

《無問西東》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在不同時代下的眾生相。借用青春的外殼,卻又不止於青春。

青春也就不過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讓你們在意的。

如果知道將要面對的命運,你還會願意來這世上嗎?

電影不僅是給清華校慶的獻禮,還是給擁有過理想主義青年的情書。

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遙馬亡,仍要持抱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3

寫在最後

正如文中我提到,從票房來說,《無問西東》我是不看好的。內容上,電影也頗近於吳宇森的《太平輪》這種史詩情懷。用小人物托起整個時代的基調並不討巧。翻看現在電影市場,什麼最受歡迎?必然是接地氣。陳導的《妖貓傳》已經說明問題。

所以如果你像千瑜一樣,曾經有著滿腔的理想主義和對民國文人的無限嚮往,不妨走進電影院再去感受一番家國情懷。

畢竟有些東西真實的存在於生命中,至少讓它妥善安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藤井樹觀影團 的精彩文章:

榜單:愛上張震的十個瞬間!

TAG:藤井樹觀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