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岐溝關之戰是怎麼回事?

岐溝關之戰是怎麼回事?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聽信雄州(今屬河北)知州賀令圖等的進 言,認為遼國皇帝聖宗年幼(年僅十二),承天太后(即蕭太后)專權, 寵臣韓德讓掌權,內部不穩,是攻遼的好時機。本來宋太宗準備御駕親 征,但高梁河之戰的狼狽逃跑記憶猶新,於是採納大臣建議,命曹彬、 崔彥進為統帥率東路軍出高陽關,持重緩進,等待中、西路軍到達後會 攻燕京;又以田重進為主將率中路軍出飛狐口(今河北淶源北),攻山後 (今太行山西北)諸州;西路以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出雁門關(今 山西代縣北)東進,然後一齊會師燕京。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宋朝的三路軍節節勝利,中路軍完成預定任務, 攻佔了靈丘(今屬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等山後要地,西路軍也 很快攻下寰州(今朔州東)、朔州(今屬山西)、雲州(今大同)、應州 (今應縣)等地,東路軍則攻佔了新城(今新城東)、固安(今屬河北)、 涿州等地。

然而東路軍卻並沒有按預定計劃緩進,而是在糧食轉運困難的情況 下,迅速進軍,佔領涿州,又以糧乏退回雄州。但東路軍聽到中、西路 軍勝利的消息後,急於爭功,重又攻至涿州^時至五月,天氣炎熱,人 困馬乏,糧食又快沒了,只好再次退兵。恰在這時,遼援軍耶律抹只部 趕到,與留守燕京的耶律休哥會合,趁機攻擊從涿州南退的宋軍,在岐 溝關(今琢縣西南)北追及宋軍。宋軍環糧車以自衛,大敗後乘夜渡過 巨馬河(今河北南拒馬河)。因宋軍主力倉皇南逃,岐溝關城中只剩幾萬 運糧軍民,遼軍不知虛實,因而未加強攻就退兵了,數萬運糧軍士與民 夫得以順利退回宋境。此戰實際上主要是遼軍追擊潰退的宋軍,並未發 生重大戰鬥,史稱「岐溝關之戰」。

東路軍的潰敗影響到整個戰局,於是,宋太宗命令各路撒軍。結果 中路軍田重進全軍而返,西路主力也已撤回,宋太宗又命令潘美、楊業 保護雲、應、朔、寰四州的百姓南撤。而此時遼的十萬大軍已向西猛攻, 並攻下蔚州、寰州,給掩護百姓南撤的宋軍以嚴重的威脅。宋西路軍統 帥潘美、監軍王侁(sh§n)不聽從副帥楊業的合理建議,迫令楊業在不 利的形勢下,前往朔州接應南撤的居民,楊業要求潘美在陳家谷口設下 伏兵。等到楊業與遼軍激戰於朔州南,為遼軍伏兵襲擊,按預定戰略退 回陳家谷口時,潘美等卻已違約率軍逃走。楊業終於全軍覆沒,自己也 在身負重傷後,為遼軍所俘,絕食三日而死。西部戰事也告結束。楊業 之子楊延昭(延朗)、孫楊文廣後亦是抗遼名將,後世將楊家三代抗遼事 跡,演繹為「楊家將」故事,流傳至今。

宋朝收復燕雲的戰爭再次大敗,且損失慘重,宋太宗從此放棄攻遼, 改而採取防禦戰略。後來,遼軍為了報復,又揮師南下,宋遼兩軍發生了多次戰爭,遼 雖然小佔優勢,但得失大體相當。遼國深感連年戰爭,勞民傷財,於是 也採用休民息兵的政策,宋遼邊境因而得以相安數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真正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都誤會趙普了!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