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判斷細菌or病毒感染,看這個意義更大

如何判斷細菌or病毒感染,看這個意義更大

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時,我們通常會先在家觀察幾天,如果癥狀不好轉或加重,可能會去醫院找醫生判斷病情,這個時候抽血化驗明確感染類型(細菌or病毒),成了關鍵的一步,根據化驗結果來指導我們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感染指標有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沉等,但缺乏特異性。有些病毒感染,也會表現的很像細菌感染,這個時候就不太好通過上述化驗來做判斷。1993年Assicot等報道細菌感染患兒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升高,之後逐漸被臨床診斷所應用。

這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紹降鈣素原(PCT)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降鈣素原(PCT)是一種炎性指標,有甲狀腺C細胞產生,正常生理狀態下不釋放入血,健康人血中幾乎監測不到(

PCT在敗血症、膿毒血症時通常為10-100ng/ml,甚至更高值,有學者認為,當PCT>10ng/ml,即使血培養陰性時,也應該結合臨床考慮細菌感染伴全是炎症反應。

研究發現,PCT能夠有效區分細菌性感染和非細菌性感染,尤其是全身性細菌性感染時,PCT會顯著增高。而非細菌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創傷,窒息,中毒,心律失常等均未見變化。但有研究發現,一些細菌感染時,PCT濃度並沒有顯著變化,研究觀察到,某些肝功損害和血液凈化治療中而無細菌感染的患兒,出現PCT增高的假陽性情況。目前不能很好的解釋這種現象。

C反應蛋白(CRP)作為一個敏感、早期診斷細菌感染的重要標誌物之一。由於其診斷細菌感染特異性較低,各種炎症、組織損傷、手術創傷、甚至一些非感染性炎性反應,如嘔吐、劇烈運動等也可以升高,而且CRP在機體受到各種刺激應激後迅速升高,待病情好轉後,又會迅速下降,給標本採集帶來一定困難,所有臨床上很少單獨用於診斷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可以與PCT聯合判斷細菌感染,提高診斷特異性。

而用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判斷細菌感染、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有時也缺乏特異性,會受諸多因素影響,如:嘔吐、某些特殊病毒感染,應用糖皮質激素都會對結果造成影響。臨床上,從為患兒家長經濟考慮,常化驗的是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但化驗血常規、C反應蛋白存在主觀因素干擾,由於WBC,CRP,N(中性粒細胞比率)等常用的診斷指標特異度差,不推薦單獨使用以上參數指導臨床應用抗生素治療。我院目前早已開展降鈣素原檢查,可以更好的幫助患兒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

通過PCT的結果我們可以判斷是否需要應用抗生素治療。

PCT

0.1ng/ml

0.25ng/ml

PCT>0.5ng/ml 強烈主張使用抗生素

根據PCT的濃度作出是否存在細菌感染的診斷,並是否使用抗生素,減少抗生素的濫用,減少患兒家長的經濟負擔及降低細菌耐藥性發生的幾率。降鈣素原(PCT)可謂功不可沒。

下面上傳幾張我科判斷感染類型的化驗單,供大家參考。

病史介紹:5歲的男孩,主因咳嗽8天,發熱2天。目前診斷:支氣管肺炎

從這個孩子第一張血常規化驗單和第二張C反應蛋白來看,看不出細菌感染,但是看下PCT結果0.53ng/ml, 考慮還是有細菌感染,但不是嚴重的細菌感染,另外這個孩子支原體抗體1:320+,所有綜合來看本次感染類型是細菌感染+支原體感染,因細菌感染指標不高,孩子精神狀態還可以,治療上選擇了口服希舒美治療,希舒美是進口阿奇黴素干混懸劑,可以治療支原體感染的同時,也覆蓋了常見的陽性球菌,通過降鈣素原檢查,可以更好的指導抗生素的應用,避免了過度用藥。

不知道看完這篇文章,您有沒有學會看PCT化驗單,如有不清楚的,可以在文章下方給我留言。

參考文獻:

實用醫學雜誌2016年第32卷第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精緻的豬豬女孩&萌貓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