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孝」之中什麼為大?

「不孝」之中什麼為大?

『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孝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一項基本準則。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的人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對於父母的態度。

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什麼呢?

在漢代人趙岐所著的《十三經註疏》中,趙岐說:「於禮有不孝者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

也就是說我國古代「不孝」之中並非「無後」為大,為大的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可是為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常在很多父母嘴裡排第一呢,這是因為有一種父母的愛叫做「我不管你過得好不好,但我們覺得好才是你過得好。」

那天閨蜜來訴苦,說老公的母親打電話給她,讓她做老公的主,沒有孩子生也要去領養一個孩子,不要背負不孝之名。閨蜜說她和先生雖然多年沒有孩子,但兩人感情很好,她就不明白了,老公的母親為啥總是看不到他們的恩愛,而非要以有無孩子來評判他們的婚姻幸福與否,來評判他們老年生活幸福與否,還口口聲聲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帽子扣壓在她頭上。閨蜜說,不孝順的方式那麼多,為啥就把」無後「排第一;孝順的方式也有很多種,為何只把有個孩子當作是唯一的法寶。

不少父母都有神邏輯:沒有結婚,沒有孩子,老了就沒有依靠。所以,子女若沒有結婚的被逼結婚,沒有生孩子的被逼生孩子,生不出孩子的被逼「科技」生子或領養孩子,只為「老有所依」。

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的養老早已進入社會養老,大多數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都提出去養老院養老或抱團養老,主動替子女減輕壓力,他們知道自己脫離社會進步的無謂的擔憂和操心其實是加重了子女的精神負擔,束縛了子女尋求精神獨立的需要,他們懂得子女完美的人生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所以,「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你好」「你怎麼總是不聽我的話呢」「我覺得這個更適合你」……這些類似的話,早已被很多知書達理的父母棄用。在這些開明的父母嘴裡說得更多的是「你開心生活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好好對待和你相伴的那個女孩(男孩),媽媽爸爸可以互相照顧」「選擇過怎樣的生活你們自己拿主義,拿定主意就努力達成」……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是何意呢?通俗解釋的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

孔子《孝經》上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就是說要順從、唯唯諾諾,哪怕明知道長輩有錯,也要認可,不能指出。

而到了孟子時代,儒家思想已經開始反思,對於這種情況,孟子的儒家思想認為這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即不孝。

這是一種思想上的進步,因為父母也是人,父母也會犯錯,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由於父母們有時候未必有機會接觸到社會上的新鮮知識,加上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是過來人,有的是經驗,故主觀上就缺乏自省和學習,對自身認知也不夠客觀和公正,更缺乏對自己不足的清楚認識,這就需要子女幫助父母們多多學習,多多提高。

造成「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在當今社會家庭中,仍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追根溯源,子女不敢也不善於發現、辨析和幫助父母身上的不足,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跟其從小生活的環境有關。

這些子女的父母的個人層次格局素養比較低,他們的嘴裡吐出來的都是老子、他X的之類的齷蹉辭彙,或自閉狹隘,或三觀不正,或自私自利,或唯利是圖……但他們自己不覺得有任何問題,更談不上去修鍊改變了。同時,他們的生活方式也無和諧可言,要麼整天麻將撲克抽煙喝酒,要麼夫妻關係劍拔弩張,家庭充滿抱怨氣氛,要麼亂七八糟雞飛狗跳的事情層出不窮……

但是,這些父母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當然」精心「培養子女,因為他們不懂得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往往也是這樣的家庭還會沉浸在「盲孝」之中,作為長輩的父母看不到自己思想文化的局限,也看不到自己性格品行的不足,他們習慣用命令式的大喊大叫代替溝通,用指責代替理解,學不會道謝,也不懂得道歉。當子女試圖溝通和交流時,便會覺得自己家長顏面掃地、權威收損,立刻拿出自己的輩分優勢來壓倒晚輩:我們再怎麼錯也是你父母!

面對這樣的父母,很多子女也多選擇逃避現實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雖然覺得父母有過錯,也不指出並勸解,借口是「都一把年紀了,還活得幾年,隨便吧。」孰不知,正是子女這樣的態度,讓父母完全不知自己走出家門以社會人形象出現時,被周圍人側目卻茫然不知。

當然,還有一種現象也不能忽視,就是子女沿襲了父母的思維方式,本身就看不到父母的問題所在,因為這樣的家庭,父母似乎無法用正常的眼光和正確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子女,認定自己的子女都是全天下最優秀的,無論自己的子女犯了什麼錯誤,都是事出有因,責任都是別人的,沒能力是應該的,吃軟飯是應該的,就連出軌也是可以原諒。從來都認為自己子女沒有問題的父母,本身就是問題父母,但這樣問題父母教育培養出來的子女,又何來明辨父母問題的眼光。

究竟「不孝」誰為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看到自我「不孝」的根本原因在哪,然後對症下藥,去除沉痾,做一個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真正有社會公德的孝心的人。

「 美好,從分享和點贊開始 」

若您願意讓《小寶專欄》分享您的文字

在添加信息里標註「投稿」

ios系統讚賞

長按下面二維碼支付

Android系統讚賞↓

(以下內容ios系統用戶無法瀏覽,敬請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寶專欄 的精彩文章:

別人下雪我下雨

TAG:小寶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