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省文保單位名片——邵氏家廟:歲月變遷,孝文化傳承

省文保單位名片——邵氏家廟:歲月變遷,孝文化傳承

金華新聞客戶端1月12日消息 記者陳麗媛

邵氏家廟位於蘭溪市女埠街道焦石行政村焦石自然村,面朝蘭江,背靠焦峰山,山清水秀,寧靜致遠。門前是一片開闊的空地,一座石牌坊巍然聳立。中華特色建築之一的石牌坊,是表彰嘉獎的象徵,標準是忠孝節義等主流價值觀,邵氏家廟前的石牌坊也不例外。斗大的陰刻「孝子」二字寫在石牌坊最顯眼的位置,下面的陽刻石雕文字則作了進一步說明——「為耆民邵有泰立」。百善孝為先,對焦石村裡的邵氏族人來說,孝不僅是石牌坊上的教誨,是家訓族規里的頭號訓誡,也是生活的常態。先祖邵有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受到表彰,200多年過去了,孝順還是村裡衡量一戶人家幸福與否、品質高低的重要標準。歲月變遷,邵氏家廟保存良好,石雕木雕仍栩栩如生,這裡的孝文化也得以傳承發揚。

焦石邵氏曾出過「中央巡視組組長」

焦石村如今人口近千,除了兩戶人家,全部姓邵。宗譜記載,南宋紹興年間,太公邵祖義從金華下干遷居至此,椒石邵氏得以開枝散葉。當時的村名還叫椒石,後來因為村邊的山峰岩石呈赤黑色,似火燒焦,人們便將村名傳為焦石。邵氏家廟也就是焦石邵氏的宗祠,始建於明,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

說起邵氏家廟的建造,就不能不提家族中赫赫有名的邵玘。邵玘(1375~1430)字以先,號貞白,享年56歲。明永樂三年(1405),他獲得鄉(省)試第6名,第二年赴京試考中進士,後被命為按察御使,歷任湖廣道監察御使、江西按察使、福建按察使,諸多政績留芳百世。如永樂十四年(1416年),他受命巡視浙江水情,家鄉蘭溪是重災區,見到災情嚴重,他急奏明明成祖朱棣,祈求賑濟災民。在河南,他鐵腕反腐。在福建,他先斬後奏,開倉放梁,幫助了無數饑民。明成祖宣德三年(1428)升任為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類似如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或監察部的職能。邵任上,不顧個人安危,以上書彈劾切諫,正揚風氣為己任,時有「不怕丟官」和「無冤都察院」之譽。據《明史列傳》記載,任職期間,邵玘「奏黜御史不職者三十餘人,簡黜諸司庸儒不肖者八十餘人,風紀大振。」

邵玘在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任上去世,享年56歲。邵氏宗譜記載:「皇上驚聞,深為痛惜,加重恩典。朝野上下莫不嘆息,羨為廉憲。城中百姓,莫不奔哭,如喪父母。」

邵氏家廟的興盛與邵玘不無關係。這座佔地約370平方米的祠堂建築始建於明朝,現在門前的石獅子、青石抬基、青石護欄均為明代遺物,主體建築的樑柱、斗拱雖有部分為清朝同治九年(1870)重修,也有模仿原來明代建築風格的痕迹。邵氏家廟,前後共三進,面寬13.5米,進深32.7米。正門前兩側有青石台基,上面豎著兩面青石欄,石欄上雕刻著鹿、鶴、麒麟等瑞獸,石欄後八字門兩側各有一個一人多高的石獅子。石獅子後面的院牆上分別寫著碩大的「忠」「孝」二字。從額枋到邵氏家廟匾額四周再到疊層屋頂,都遍布著細緻的木雕,保存完好,是整座建築的木雕構建中最繁複精緻的一部分。重檐歇山頂翼角起翹,中置寶瓶,屋脊上有石雕鰲魚裝飾,兩側是四疊式馬頭牆。遠遠望去,這座建築肅穆而不失靈秀,走到近處,各種雕刻細節又留人駐足徜徉。

「這裡的木雕花了一千工」

推門而入,一進建築兩側展示著焦石邵氏中的傑出子弟,除了前面所說的邵玘,還有他的父親邵奇。邵奇好學孝悌,字型大小「守拙先生」,受到鄉鄰敬愛。還有宋朝國子監助教邵吉甫、明太祖授官鎮守婺州的邵常、樂善好施的孝子邵有泰等。建築以石柱支撐,扁作樑上有回字紋裝飾,飾有木雕花草,正中是戲曲人物主題雕刻。諸如牛腿、斗拱等細部構建,也都是精雕細琢,體現了清代木雕發展的精湛技藝。今年75歲的焦石村村民邵春良說,村裡的老人傳下來的說說法是,邵氏家廟的工匠在木雕上耗費了上千工時,所以這裡的木雕才會這麼栩栩如生、耐人尋味。

拾階而上,是中進明堂永思堂,這是邵氏家廟裡面積最大的一進,也是青石柱木架梁,裝飾比一進簡單古樸,兩側牆體上重點展示著明明朝「中央巡視組組長」邵玘的生平事迹。坐在永思堂東側回望,天井雖然面積不大,但也遍灑陽光,植物鬱鬱蔥蔥。八字門樓敞開著,門框中遠山層巒疊嶂,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據介紹,邵氏家廟正對蘭江,原來沒有建防洪壩的時候,在永思堂里不僅能看到遠山含黛,更能看到蘭江水波漪漪。這樣的風水,也正是當年先祖選址的原因所在。

穿過永思堂,是一方狹長的小天井,因為中進與後進挨得太近,這裡就顯得有些濕冷了。後進為寢堂,堂前有門廊,寬度不及兩米,裝飾的工藝卻比正廳更細緻。牛腿上雕有有瑞獸童子,梁架上是祥雲紋案,斗拱是荷花裝飾,雕工細緻入微,就連童子的頭髮也絲絲分明。

村中男子造屋須帶父母同住

寢堂里除了安放祖先的排位,還記載著邵氏一族的來龍去脈,陳列著族規家訓。邵氏祖訓第一條,就是尊祖重宗,和家睦族。邵氏家訓共十條,奉先祖、孝父母是寫在最前面的,「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須預為戒,俾知改過」。

在孝順這件事上,家規家訓是這麼寫的,邵氏族人也是這麼做的。

族中名人邵玘,出了為官公正清廉,勇於進諫,還是個出了名的大孝子。《明一統志》記載,邵玘「居家有孝行,在官以威嚴憚吏,遇事善斷。所至,削妄費、黜貪庸,能舉其事」,「秉承家訓,侍母至孝,聰明膽壯」,是世人的典範。

邵有泰是邵氏家族裡最出名的孝子,邵氏家廟正前方的孝子石牌坊就是為他而立。邵有泰出生於清朝順治年間,是當時焦石村的「首富」。他為人敦厚低調卻樂善好施,在他的資助下,村裡的祠堂得以修繕、擴建,族中的優秀學子獲得了助學獎勵。當時蘭江水道暢通,上通金衢,下達富陽,是重要的交通商業樞紐,邵氏家廟前便有一個熱鬧的水運碼頭。邵有泰捐助錢財,在焦峰山上修建了縴夫路,還在蘭江上修了一座橋。他用家中的糧食救濟災民,還善待村中的孤寡老人,不僅平日送錢送糧,在其死後還為其下葬。邵有泰是怎樣對待父母的?家譜中沒有詳細記載,「他對別人的父母都能如此善待,對自己的父母就更不用說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村民邵春良和馮志鑫這樣認為。

為了表彰邵有泰,清乾隆九年(1744),閩浙總督德沛等人為其在邵氏家廟前立起8米高的「孝子石牌坊」。牌坊寬約7米,四柱五樓,中柱有2米多高的石鼓,上面有龍紋裝飾。頂樓正脊中間置有葫蘆飾物。青石角角方柱,每樓正脊邊飾有龍嘴魚尾吻。頂樓下的石匾上刻有「恩榮」,下額刻有「孝子」,其下刻有「為耆民邵有泰立」七字,並有雙獅搶球圖案的浮雕裝飾。石牌坊枋身有大量透雕、浮雕及刻花圖案裝飾,包括麒麟、白鶴、祥雲、鯉魚、花草、牛、馬等豐富的主題。大額右邊豎刻碑文若干,左邊豎刻小字「皇清乾隆九年歲次甲子十一月立」。

兩百多年過去了,每天都要從石牌坊旁走過的焦石村人和先人一樣,依然以孝為先。村裡的文化禮堂里,定期舉行針家族家訓教育,為村中孩子進行孝文化洗禮。永思堂里剛剛為村裡30對鑽石婚、金婚夫婦舉行了一場慶典,他們的子女都到場祝賀。村民邵美娟丈夫外出打工,她10多年如一日地照顧癱瘓的婆婆,被鄉鄰傳為佳話。在焦石村,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村中男子要是造新房子,一定要帶著父母同住。如果家中兄弟眾多,也一定要給父母留一間房間。「要是誰造新房子,不帶著父母一起住,在我們村裡是要被笑話的。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村裡,目前一例都沒有。」村民馮志鑫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發展網 的精彩文章:

這20個細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

TAG:中國發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