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90後成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最年輕得主!

這位90後成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最年輕得主!

27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而馮礎因為從小博覽群書,27歲的他已經憑藉優美的筆觸和嚴謹的科學精神,問鼎國家科技進步獎。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人文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出生於1991年的馮礎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為本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最年輕的項目參與人。

馮礎

張文敬研究員(左)和馮礎(右)

馮礎參與編撰的獲獎作品

科學界「大咖」中的年輕面孔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每年舉行一次,根據2017年5月發布的《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

經過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1個項目和9名科學家。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21項(含創新團隊),二等獎146項。

在這170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得主中,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馮礎顯得十分不同,出生於1991年,僅27歲的他,以「科學家帶你去探險」叢書中《走進多彩的冰川世界》、《說不盡的北極故事》兩本書參與者的身份,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是本次評選中最年輕的獲獎者。

「科學家帶你去探險」叢書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與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合作,於2011年9月推出的一套科普圖書,叢書一共分為4本,馮礎參與撰寫了以上2本,項目第一完成人為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張文敬研究員。

「我參與完成的這兩本書,其寶貴之處就在於,它們來源於張文敬教授長達半個世紀的科考經歷,其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而生動,既有科學性,又有人文性。」馮礎說。

馮礎參與編撰的獲獎作品

從小博覽群書是秘訣

馮礎的母親是成都理工大學副教授,同時也是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成員,在母親的影響下,馮礎很早就開始接觸科普圈,在他科普創作的過程中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按照馮礎的話來說,母親給自己最大的影響就是——培養了一種「嗜讀書」的習慣。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他從小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他用「小型圖書館」來形容家裡的藏書,上到經史子集,下到藥品說明,各種學科、題材的都有,至少10個大書櫃,滿滿的全是書。「一天到晚和書待在一起,沒事就拿來一本看看。」據他回憶,高考前一天還在津津有味地看《史記》。

高中就是文藝青年

高中時,馮礎所在的成都七中高2009級14班被稱為「最牛高三班」,全班62名學生,全部考上名牌大學。但即便是在這樣的「學霸班」里,馮礎依然給同學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肚子里墨水不少。」馮礎的同學吳國居這樣評價他。

當年,14班班訓「日出東方,十四不敗」的提出者就是馮礎。他純粹是為了填滿黑板上預備班訓的空隙,搞笑地提出了這一班訓,沒想到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同意。「提出這個班訓是因為,我們希望成為中國的精英,我們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據馮礎的很多同學說,高中時他就是班裡公認的「文藝青年」。

大二就完成8萬字科普書

從「學霸班」畢業後,馮礎本科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專業,碩士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技哲學專業,良好的理科專業背景,紮實的科技哲學知識,再加上從小的人文浸染和科普閱讀積累,為他的科普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大二時,馮礎已經獨立寫完一部8萬字的科普書,獲獎的這兩本書也是馮礎在本科期間參與完成的。在研究生和博士生階段,他的科普創作依然在繼續。

本次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是最年輕獲得者,馮礎表示自己並不會止步不前,「這次獲獎,對我來說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激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正在告別的城市街角修車攤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