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薩的「說話之道」,你也可以做到

菩薩的「說話之道」,你也可以做到

胸懷慈心、悲心

很多人問我,什麼是菩薩的說話之道?

我認為,第一,說話首先要有慈悲心;第二,說話要有智慧。

有一次,一位法師接見信眾的時候,現場一位女居士一直在說她的兒子如何如何不好,問法師該怎麼辦。法師就附和了幾句,說:「你孩子這麼做確實不好。」當時,這位媽媽的臉色一下變得非常難看,法師知道他說錯話了。對一位母親而言,自己孩子的缺點、毛病她可以說,但別人是不可以的。

那麼,應該怎麼說話才是智慧的呢?

有一個孩子經常性出現幻聽,孩子父親就至到一座寺院里向一位高僧求願:「我的孩子有幻聽,怎麼辦?」高僧笑著跟他講:「現在好多人都有幻聽」聽到高僧這樣說,這位父親心裡輕鬆多了。

為什麼第一個故事裡的母親不開心,因為她想在法師這裡得到安慰,並不是想多得到一個傷害。

為什麼後面故事裡那位高僧的回答能減輕幻聽孩子父親的悲傷,因為高僧始終有一種慈悲心。

無始以來,我們的人性中都有很多弱點。對此,如不注意慈悲為懷,在與人的溝通中往往不能覺察,常常就在不經意間、不自覺中把痛苦添加到了別人心裡。

凡夫要想學到佛陀的說話之道,就應通過修鍊自己的身、語意,也就是行為、語言、心,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要修慈悲之心。

修慈悲之心對人的一生有什麼好處?

1. 慈能予樂

佛講,慈能予樂。慈,慈者愛念,即能給予眾生快樂之心,菩薩愛念一切眾生,常求樂事,隨彼所求而利益對方。與人相處,如果保持一個「慈」的原則,就能讓別人和自己快樂。

曾經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說有一個人生了一個智障的孩子,孩子母親非常痛苦,想請禪師予以開示。

從佛教的教理教義上來講,如果生了一個智障的孩子,就是前世所做的因造了這個業,這是感果。但是,跟這個媽媽不能這麼講,不能說你的兒子做了壞事,所以這輩子遭報應,那會追加她的痛苦。

禪師告訴這位母親,「我寧願相信,你的孩子是菩薩,是來替眾生承擔這苦難的」這樣說後,這位悲傷中的母親當下釋然然很多。

其實,說話之道很簡單,首先從抱著一顆讓別人快樂的慈心說話開始。

2. 悲能拔苦

什麼是「悲能拔苦」?悲,悲為悲愍,即能拔除眾生苦難之心,菩薩愍念一切眾生受種種苦,常懷悲心,拯救濟拔,令其得脫。

有一個弟子的父親去世了,之後的日子裡,每當他一想到父親含辛茹苦地養育他的那些點點滴滴,心裡就會很痛苦。有一天,他實在忍受不住了,就去找師父求助,說:「我爸爸去世了,我受不了……」

當時,師父只說了一句話:「人都要死嘛。」

弟子的心情一下就轉了。

當然,師父這樣開解是有一個前提的,因為出家人師徒之間對生死有另外一種更加超越的認知和理解,師父只是在恰當的時機把這樣的認知詮釋了一下,詮釋的目的就是拔苦。

什麼是拔苦?就是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寬慰對方,讓對方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所謂悲心,就是在與人相處、溝通的時候,不僅要懷著一顆體諒別人的熱心腸與人同悲,而且還要幫助別人把這種苦拔出來。

如是,從我們嘴裡說出來的話,就會符合菩薩的說話之道。

—— THE END ——

本期編輯? 學妹

文章作者:網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國學共讀 的精彩文章:

一代梟雄「殷天正」:光明頂之戰無冕之王

TAG:有書國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