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田玉籽料的「俏皮之謎」

和田玉籽料的「俏皮之謎」

俗話說:「瓷看底,玉看皮」,漫長的歲月都會在玉皮殼上留下自然演化、老化的痕迹,從皮殼上可以分析出玉的種類、產狀、工藝及沁紋痕迹。

將漂亮的玉皮留住,雕琢時做為俏色巧皮,會使籽料增加美觀而更具藝術性、觀賞性。

俏色玉皮早在秦漢已有,但數量很少,到宋朝時才獨創留皮之作,而至清乾隆則專尚玉皮,留皮之作登峰造極。現在利用玉皮俏色雕刻而成的籽料作品,為籽料文化增添絢麗的色彩,濃厚的文化氛圍。

在我國和田玉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關於帶皮美玉的故事,如: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神話傳說中的鍊石;楚人卞和三獻璞玉而演繹出和氏璧與傳國玉璽的歷史典故;《紅樓夢》中「通靈寶玉」外表顯示「大如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

在和田玉原料市場里,歷年都演繹著「相皮」猜玉、賭玉的的場面。

一回回提心弔膽的冒險行為,給人們帶來無窮的興趣和悲傷,隨之而來的暴富與破產,富翁與乞丐的產生,只在彈指一揮間。「賭玉無專家」,目前還沒有一種儀器能通過玉皮殼很快準確判斷出其內是「美玉」還是「敗絮」,只有把玉皮殼切割開方可「皮落玉現」,露出「廬山真面目」。

和田玉籽料作為世界名玉,是獨特、溫潤、恬韌、高貴、通靈的,在和田玉上形成的玉皮更是奇異豐富、多姿多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玉飾:女人華麗的第二件「外衣」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