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CES 2018:各廠商積極布局,中日韓爭奪5G發展話語權

CES 2018:各廠商積極布局,中日韓爭奪5G發展話語權

2018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已隆重開幕,此次討論主軸包括5G行動通訊技術之應用與發展。

5G傳輸速度和覆蓋率優於4G,提供電信運營商更多的創新服務,其低延遲之無線速度可達1 GB/s。

換言之,可快速連接使許多產業更智慧化,為企業和工作場所生產力帶來新的機遇與商機,甚至使物物相連(物聯網)的部署成為可能。

預計5G推展速度比4G更快,除了美國電信運營商、通訊設備商、晶元商積極發展外,包括韓國、日本、中國等,正開始爭奪5G發展話語權,韓國電信KT與SK Telecom表示2019年將有完整5G網路服務,日本NTT DoCoMo與中國移動則認為要到2020年。

CES 2018:各廠商積極布局,中日韓爭奪5G發展話語權

▲5G發展時程表 source:zbnet

通訊設備業者以邊緣運算解決方案為5G布局

通訊設備商Nokia認為5G創造了新的機會點,網路架構上於2017年8月啟動5G MoNArch研究項目,目標為加速5G行動網路架構落地,其屬於5G-PPP(由歐盟科研框架計劃Horizon 2020提供資金支援)第二階段,透過與業者、學術機構合作,在測試平台上實現5G應用案例,以及採用切片間控制與跨域管理、實驗驅動型建模與優化與基於原生雲之協議棧等多種重要創新來增強架構設計。

隨著5G技術逐漸成熟和處理進入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未來將有新服務與設備的改進,更多功能在邊緣,並具有高速、低延遲和大量等連接特性,此歸功於功耗的降低。

設備大廠Ericsson提出當數據發送和處理功耗有限時,又必須取得更低延遲,可考慮運用邊緣運算,並採用可靠的無線電長度(Radio length)來解決。根據Ericsson 2017年發布5G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全球電信營運商最看好5G將推動娛樂業、汽車、公共運輸業、醫療衛生及能源與公用事業等產業。

5G應用層面廣泛,涵蓋智慧城市

5G應用領域廣泛,包括汽車、醫療保健和製造等垂直產業,尤其在製造業革命中發揮關鍵作用,以遠端控制和維護高度自動化系統提供工廠智慧化,為工廠和機械自動化打開新的大門。

另一方面,在交通、汽車和智慧城市領域,5G技術可增加安全性和視覺運算系統的連通性,即應用於交通管理系統相對來說可靠、安全,而在智慧城市應用,5G可提高電網使用效率。

人工智慧為汽車自動駕駛帶來變革,以精確測繪顯示器、感測器運用,達到智慧汽車所需之可靠、安全和低延遲頻寬,5G技術加強車輛與車輛間的連接能力,讓路上的汽車能夠在駕駛員作出反應前收到相關車輛可能正在行駛或轉彎的訊息,5G實施將是推動全自動駕駛車的關鍵之一。

而低延遲通訊,為駕駛者提供各種實時訊息,包括交通、天氣等行車狀況,甚至允許汽車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如停車計時器或交通號誌連結。

CES 2018:各廠商積極布局,中日韓爭奪5G發展話語權

▲汽車通訊要素 source:pcmag

至於在醫療應用,5G扮演遠端醫療和遠端病人護理角色,不過醫療牽涉醫療監管機關態度,即5G技術的採用相較於其他應用慢,不過仍會在相關應用發揮重要作用,隨著5G發展的可靠性,未來將形成醫療專業人員依賴的系統。

5G將改變民眾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預計2018年部署5G的應用更多元,並為消費者和企業打開未來連接世界。

美國電信運營商面對5G態度不盡相同

AT&T認為5G技術發展重點為低延遲而非速度,尤其側重具體使用案例,包括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自動駕駛汽車(Autonomous Cars)和垂直專用解決方案,預計於2018年底前提供12個地區5G光纖建置,至2019年中光纖部署將達82個,計劃在向所有產業企業試用5G技術的同時也向消費者提供服務。

此外,AT&T實驗室發展重點包括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數據協作(Data Collaboration)和5G。

Verizon則著重於5G覆蓋率,預計於2018年啟動廣泛5G部署計劃,與有線電視(Cable)業者競爭,提供家用(Residential)與企業(Business)物聯網4G應用,並於2018年Sacramento推出5G服務,其中由Samsung提供Verizon路由器和無線電頻率規劃服務,作為最初5G商業推廣。

文丨拓墣產業研究院 謝雨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拓墣產業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拓墣產業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