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頭痛!你重視了嗎?

頭痛!你重視了嗎?

頭痛(headache)是臨床常見的癥狀,普通人因對疾病知識了解不多往往易被忽視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頭痛病因繁多,神經痛、顱內感染、顱內佔位病變、腦血管疾病、顱外頭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導致頭痛,那麼急劇的頭痛,持續不減,並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常常提示顱內血管性疾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而顱內動脈瘤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什麼是顱內動脈瘤呢?

顱內動脈瘤多是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據統計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後,死亡率高達30~40%,其中半數在發病後48小時內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發生再次出血,是腦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

顱內動脈瘤病人按手術的危險性分為五級

Ⅰ級:無癥狀,或輕微頭痛及輕度頸強直。

Ⅱ級:中度至重度頭痛,頸強直,除有腦神經麻痹外,無其他神經功能缺失。

Ⅲ級:嗜睡,意識模糊,或輕微的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

Ⅳ級:木僵,中度至重度偏側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質強直及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Ⅴ級:深昏迷,去皮質強直,瀕死狀態。

顱內動脈瘤的先兆癥狀

40%~60%的動脈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癥狀,表現為局部頭痛或全頭痛,眼面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和眼球外肌麻痹,噁心,頸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等。先兆癥狀中以頭痛和眩暈最常見。從先兆癥狀出現後不久即可能有大出血,先兆癥狀出現發生大出血平均為3周,80%~90%的動脈瘤患者是因為破裂出血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才被發現,故出血癥狀以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表現最多見,出血癥狀的輕重與動脈瘤的部位,出血的急緩及程度等有關。

顱內動脈瘤的誘因:部分患者在動脈瘤破裂前常有明顯的誘因,如重體力勞動,咳嗽,用力大便,奔跑,酒後,情緒激動,憂慮,性生活等,部分患者可以無明顯誘因,甚至發生在睡眠中,多數患者突然發病。

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方法簡介:與傳統的開顱動脈瘤夾閉術不同,無需開顱暴露病灶藉助影像設備的引導,以動脈血管做通道將栓塞材料送入動脈管腔內將動脈瘤閉塞,達到治療目的。該方法創傷小、恢復快、併發症少、安全性高,是國際上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栓塞術後護理指導

1.病房安靜,絕對卧床休息,情緒穩定,避免血壓波動過大,保持大便通暢,勿用力排便、咳嗽等。

2.抬高床頭15-30°,減輕腦水腫。

3.腹股溝穿剌點沙袋加壓4~6小時,制動24小時,避免屈髖。

4.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術後6小時鼓勵患者多飲水以加快顯影劑經腎臟排出,保護腎臟。

5.術後服藥一定按醫囑,不可自行停葯或減葯。

6.定期複查。

飲食指導:

進食富含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瘦肉、雞蛋、牛奶、豆製品等。

作者:於淑平 神經外科

編輯:呼雨辰 護理部

校對:王 宇 護理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山人民護理部 的精彩文章:

TAG:唐山人民護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