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見幾與見機孰大孰小

見幾與見機孰大孰小

「見幾」不會是筆者寫錯了的「見機」吧?

這篇文章不會沒有審校就刊發的。

往下讀一讀,第一部分「見機」,第二部分「見幾」,第三部分人·史及

見機

「見機」一詞最常見於「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語出自《滕王閣序》)

所在段落暫引如下:

嗟乎!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通說認為,「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意為:只不過君子能了解時機,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

當然,王勃亦補充到,年紀雖然大了,志氣則應該更加旺盛,怎麼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有沒有想到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呢)境遇即使困苦,但節操亦應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雲壯志。

所以,「見機」一般可以理解為「看見機會,把握時機」。那麼「見幾」呢?

見幾

「見幾」一詞見於《周易》,周易此外原文暫引如下: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不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按照通解,此句可簡單譯為:

孔子說:「能預先曉得幾微的事理,則將達到神妙的境界了吧?可說是神妙的人物了吧?君子對上絕不諂媚阿諛,對下絕不傲慢,堅定立場,不致於受到危害的牽連,可說是位知道並能神機妙算的人了吧?幾是事情微妙的動機(此處「動機」不應做「目的」的解釋),能先見到吉利的徵兆的人吧,君子能見機未然,所以能夠把握時機的來臨而興起,而有所不動,不必等待以後。」

二者相對比,想來各位讀者已大致明白:「機」是機會、時機,而「幾」則是事物細微的變化,是機會的前兆。

「見機」是看見時機,把握時機;而「見幾」則是從事物極細微的變化中預見其先兆。

故事

此部分通過一段話一個人來簡單看看「見幾」。

余在昆明時,有聯大學生赴湖南江西前線者,臨行前來求贈言。余告以諸生赴前線,首當略知軍事地理,隨身盼攜帶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一書,即就湖南江西兩章細加閱讀。余觀日軍來犯,軍中必有熟此書者。其在天津,不沿京津鐵路進軍,而改道破涿州,切斷平漢鐵路,則北平乃在包圍中。又其在上海不徑沿京滬鐵路西侵,而廣備船筏,直渡太湖徑犯廣德則已至南京之肘腋間。此皆攻我軍之不備,而實為歷史上軍事相爭一必攻必備之地。能讀顧氏《方輿紀要》,則可知相爭要害之所在矣。(出自錢穆著《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

再插入一個人的幾條故事:

歷史學家呂思勉(1884-1957)早在抗戰爆發之前十年,就作過一個極富遠見的預測。據他的女兒呂翼仁回憶:

父親對抗日戰爭是有精神準備的,而且對長期抗戰也有精神準備。他認為中國同日本的戰爭必然是要發生的,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而且中國人也只有打勝這一仗,才能立足於世界。早在一九二七年四月和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也就是抗日戰爭發生之前十年,父親就兩次上書光華大學行政會。

第一封信上提出《一個足食足兵的計劃》,希望學校提倡,學生帶頭,「造成能戰之民和充足維持民生之食」。他認為若能做到這點,「吾國就能與人大戰十年,而無糧食匱乏之患」。

寫第二封信的時候,光華大學正擬擴建學生宿舍,父親就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以中國目前之處境,遲早總不免與凌我者一戰」,但一朝啟釁,戰略上不免要放棄一些地方,在不能堅守的地方,「室廬器用,必極簡單,俾遷徙便利,即毀之亦所損不多」,他建議把當時的男生宿舍,讓給女生居住,而在鄉間另造男生宿舍,地區不必集中,建築不必講究,土牆茅房就可以了,一旦戰爭發生,這些建築物,就不會被敵人利用了。(《先父呂思勉在抗戰生活中的生活片斷》,載《蒿廬問學記》第209頁,三聯書店,1996年)

【補充】:陳寅恪、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見機,只是看見了機會。而見幾,則是歷史中的一種深邃的眼光與洞察,對,就是南美洲的那個即將影響全球的蝴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