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溫氏股份「公司+農戶」模式制約全產業鏈拓展?

溫氏股份「公司+農戶」模式制約全產業鏈拓展?

作為創業板的霸主,溫氏股份還是創業板唯一一家凈利潤超過100億元的企業,然而如今這一神話要被打破。2018年1月9日,溫氏股份發布了2017年的業績預告,預計2017全年公司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為66-70億元,而2016年同期為117.9億元,同比下滑40.63%-44.02%。

對於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溫氏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養豬業務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商品肉豬銷量同比增長11.18%,銷售均重同比增加7.31斤/頭,但受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8.59%,商品肉豬盈利水平同比下降。

此外,上半年養雞業務也很不景氣,報告顯示,報告期上半年,活禽產品市場行情整體持續低迷,公司養雞業務受到嚴重衝擊,商品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0.19%,養雞業經營業績同比由盈利轉為虧損。但報告期下半年,隨著H7N9事件影響的消退及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公司肉雞銷售價格快速上漲,公司養雞業務報告期內整體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51.24億元,同比下滑11.41%,凈利潤18.1億元,同比下滑74.95%, 其中,肉豬類養殖行業營收173.26億元,同比下滑6.23%,毛利率24.65%,同比下滑15.63%;肉雞類養殖行業實現營收62.1億元,同比下滑26.4%,毛利率-21.56%,同比下滑33.82%。無論肉豬養殖還是肉雞養殖都出現下滑。

從豬價格來看,數據顯示,2017年1-2月的豬價格為17.21元/公斤,全年呈現不斷下滑趨勢,12月份稍微有所上漲,到2017年12月到14.75元/公斤。豬周期的波動確實對溫氏股份帶來很大影響。

而在業績預告發布之前,溫氏股份剛剛發布了2017年12月商品肉豬銷售情況,數據顯示,2017年12月,公司銷售商品肉豬190.10萬頭,收入33.63億 元,銷售均價14.95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別為12.29%、2.66%、-11.28%;2017年全年,公司銷售商品肉豬1,904.17萬頭,收入337.95億 元,銷售均價14.98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別為11.18%、-6.74%、 -18.59% 。

對此,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除了豬周期等行業因素以外,溫氏股份在終端建設的投入也拉低了公司的利潤。具體而言,公司在營銷推廣、品牌運作方面都投入很多,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業績。

資料顯示,溫氏股份在2015年底就啟動了生鮮門店項目,在廣東等地建立了200多個品牌特約專營終端店,向香港銷售冰鮮雞產品,此前據媒體報道,溫氏股份目前已開業的溫氏生鮮約100家,逐漸由深圳拓展至廣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

對於溫氏股份涉足終端店的效果,朱丹蓬坦言,溫氏股份終端店的加價率不高,效果很不好,因為同一個終端店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同次產品由不同的農戶提供,每次的產品口感都不同,很難實現標準化,這就無法在消費群體中進行口碑的傳播,造成很多因素的不可控。

而這和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脫不了干係。資料顯示,溫氏股份從1986年開始探索「公司+農戶」模式,至今已經有26年,在溫氏股份的發源地新興縣,一部分養戶已經與溫氏合作超過了20年,這種模式確實帶動了溫氏股份迅速發展擴大規模,但在溫氏股份探索全產業鏈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一定問題。

此外,「公司+農戶」的模式還使得公司的業績變動幅度較大。數據顯示,溫氏股份的凈利潤從2011年的50.91億元下降至2013年的6.69億元,2014年凈利潤又迅速上升到26.89億元,2015年凈利潤達到62.05億元,2016年凈利潤繼續飆升至117.9億元,每次的波動幅度都要在100%-200%。

而對於另一個養殖企業大戶天康生物,2010年-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07億元、7688.7萬元、1.08億元、1.7億元、2.36億元、2.46億元、3.93億元,無論上升還是下降變動幅度都不大。

朱丹蓬表示,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造成公司對農戶的依賴性很大,可控性很低,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南方天氣變化大,降雨較多,這對養殖行業也造成一定影響,最終使得溫氏股份的業績波動比較大。

作者丨中國商報記者周子荑

編輯丨欣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商產經 的精彩文章:

TAG:中商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