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當「法油子」朗讀篇

別當「法油子」朗讀篇

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 正能量

摘自《回歸本然》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回歸本然》22

無常不只是理論上的研究,在學習的同時,必須在內心有所體會才行。初入門的共加行、中間的不共加行、後面的大手印修持,這些無上甚深的佛法如果沒有引發內心的感受和變化,也就沒有起到作用。特別提醒大家,學佛的人必須要謹慎,解脫輪迴的人是學佛人,但是大多數墮入惡道的人也是學佛人。

為什麼學佛人能解脫?因為他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為什麼學佛人會墮入惡道?因為有些學佛人只是表面上學佛,佛法不但對內心沒起什麼作用,還成了他們衡量別人的工具。

大家必須明白,佛法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知識,更不是衡量別人的工具。有些學佛人無法發現自己不如法的地方,卻很容易發現別人不如法的地方,他們把佛法變成了很糟糕的知識,還不如不學。不學佛,就不知佛法里有這麼多的規則,也就不會拿這些規則去衡量別人是否如法。學佛以後了解了這些規則——該做的是什麼,不該做的是什麼;如法的是什麼,不如法的是什麼,有些學佛者了解了這些規則以後,就拿這些知識評判別人:把別人的行為和佛法一對照,發現很多人做得不如法,於是,批評他人的言論就產生了,是非產生了,誹謗產生了,甚至邪見也產生了。這種現象對於修行人來說是很危險的,一定要特別謹慎才是。

如果修行人剛開始得到了正確的引導,這方面的問題就會小一些;如果得到了錯誤的引導,自己的正知正見又不夠,越學佛就越會遠離佛法,最後成為「法油子」,是非常可怕的。

「法油子」借用藏地的比喻來說,就如同用水泡過的牛皮,越泡越硬,什麼東西都無法讓它變軟。我們學佛也是一樣,不能越學佛,心變得越硬,修行人的心一定要柔軟。很多經典里說,修行好不好,要看內心有沒有像棉花一樣柔軟。如果有了柔軟的心,說明佛法已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接觸佛法越久,心變得越硬,那就是因為自己修得不如法,已經「中毒」,最終導致墮入惡道。這一點大家要特別小心。

那麼,該怎樣避免這種危險性?怎樣避免成為「法油子」呢?

學佛學成了「法油子」,甚至墮入了惡道,這些危險性都是來自世間八法。這世間八法是修行人的最大障礙。如果我們內心隨著世間八法所轉,那麼,做什麼樣的功德都屬於今生今世的利益,不可能獲得解脫。

世間八法究竟是什麼?就是「稱譏、譽毀、苦樂、利衰」。

「稱譏」的意思就是:被人稱讚你就很高興,被人批評你就不高興。「毀譽」是指:有人誇獎你,使你獲得好名譽,你就高興,有人詆毀你,你就不高興;得到尊重就高興,得不到尊重就不高興。「苦樂」的意思就是:快樂就高興,痛苦就不高興。「利衰」是指:發財就高興,賠錢就不高興;遇事順利就高興,不順就不高興;得到供養就高興,得不到供養就不高興。

由於世間八法不斷變化,我們的心會隨之強烈地波動,不能做自己的主,無法清凈平和。真正的修行人要像龍樹菩薩說的那樣:「利無利苦樂,稱無稱毀譏,了俗世八法,齊心離斯境。」

那該如何斷除這世間八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觀想無常。為什麼?因為要斷除世間八法,就要做到平常心,要想做到平常心,就得觀想無常,既然四大無常時時相伴,不如用平常心泰然處之。有了無常心,遇到快樂時,你不會覺得很興奮,因為快樂是無常的,很快就會變化。痛苦時你也不會覺得很難過,因為這一關早晚都會過去,苦樂都不會讓你動心。發了財也不用特別高興,因為財產終究有一天會離開我們。財產損失了也不用難過,因為在死亡面前,有沒有財產都一樣,況且死時沒有財產可能更省心,不會有那麼多牽掛。經常這樣觀想,內心就不會被「利衰」牽著跑。

讚歎又怎麼樣?誹謗又如何?別人誇你年輕、漂亮、能幹,仔細想想,雖然別人這麼誇你,可你還是會無常地變化,還是會老、會死去。反之,誹謗也是一樣,一樣不能阻止我們變老、死去。根據寂天菩薩的觀點,當有人誹謗你時,你不應該感到沮喪,因為喜歡你的人,仍然讚美你;當有人讚美你時,你不應該感到驕傲,因為不喜歡你的人,仍然誹謗你!

有些人追求名譽,特別是一些名人,他們更容易被名譽所牽。可一旦死亡來臨,名譽又有什麼用?它既無法阻擋死亡來臨時的恐懼,也無法解決來世的痛苦。當我們遭到別人的誹謗,或者別人將我們做的壞事傳出去,反而會減少我們的業障;當別人讚美我們,或是將我們的名聲傳揚出去,我們的福報反而會減少。

現在,我們了解了世間八法的概念,也有了斷除的方法,不僅要在日後的生活中去實修,更要在聽聞的當下就盡量去體會。噶舉傳承中非常強調「聞思修同時進行」,在聽聞佛法、思維佛法的當下就要修行,這是正確的方法。有些人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可以先聽聞佛法,積累知識,等年紀大一些再去思維,等退休了再實修,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中國儒家先哲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說的是聞道的滿足感。但如果真的早上聞道,晚上就去世,其實還是很可惜的。我們今天聞思佛法,誰也不能保證明天不會死去,如果死亡突然來臨,實修的機會就沒有了,當然也就不能解脫,那就太可惜、太可悲了。

所以,聽到一句,就要盡量做到一句。聞思是教法,實修是證法,只有教法沒有證法,佛法就不圓滿。因此,聞思的當下就要實修,這非常重要。大成就者薩迦根噶寧布曾說:貪執此生非行者。所以,修行人首先要斷除世間八法,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生活,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橋旦曾堪布 的精彩文章:

TAG:太橋旦曾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