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東漢到三國,東漢政府究竟哪些地方做錯了?

從東漢到三國,東漢政府究竟哪些地方做錯了?

從東漢到三國,其實就是皇權逐漸衰落的過程,朝廷控制不了地方,各自擁兵自重,等到有實力強大的諸侯(比如曹操)出現,朝廷就名存實亡了。

一種說法是,從桓、靈二帝開始,東漢就名存實亡了。桓靈在位期間,各方勢力鬥來鬥去,外戚、宦官、士大夫輪流執政,官員橫徵暴斂、政府財政破產、人民流離失所,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國家混亂不堪。

桓靈兩位都是色鬼,後宮佳麗無數。漢靈帝時期,連政府也全部淪陷,因為他發明了一個創舉:賣官!漢靈帝早期是個地方侯爺,經濟不寬敞,即位後瘋狂斂財。他還在宮裡設置官邸,專門負責賣官,明碼標價。二千石官職需二千萬錢,四百石官職需四百萬錢,縣令價格根據貧富定價,這些官員上任後,瘋狂榨取民脂民膏。在這個制度下,公務員體系淪陷,國家萬劫不復。

東漢滅亡的直接導火索是黃巾。

黃巾雖然影響大,但卻是烏合之眾,戰鬥力很差,打不過朝廷中央軍、也打不過諸侯的部隊。黃巾之亂開始,就是朝廷的朱雋、皇甫嵩等人,帶著中央部隊四處征討,雖然一直打勝仗,無奈民怨沸騰,到處都是黃巾。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朝廷將地方各州的「刺史」改為州牧,劉表、劉虞、劉焉等宗室就是第一批州牧,他們都成了軍閥。

州牧是二千石的大官,是地方行政長官,而之前的「刺史」只是個六百石的檢察官。州牧最大的權力是可以募兵,而之前東漢的地方政府都沒有兵。

於是,黃巾被滅了,但是在滅黃巾過程中,軍閥壯大了,再也不受朝廷節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油烹忠臣,蹂躪妃女,他們都是三國中的反派角色!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