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時代窮人排隊領救濟 衣衫破爛處境可憐

北洋時代窮人排隊領救濟 衣衫破爛處境可憐

原標題:北洋時代窮人排隊領救濟 衣衫破爛處境可憐


這些照片由美國攝影師西德尼·甘博拍攝於1924-1927年的北京。這個時間段里,軍閥割據、戰爭不斷,內政荒廢、民不聊生,北京的貧困或赤貧人口約有10萬人。如何為這些人提供救濟,是北京面臨的一個難題。


北京等待領取救濟糧的老人。



領取救濟糧的貧困老人。


1920年,北方發生了直皖戰爭;1922年,直奉戰爭;1924年,第二次直皖戰爭爆發。在南方,1925年廣州政權兩次東征,1926年起開始北伐。各種軍事和政治鬥爭在全國各地上演,哪個軍閥或政客能致力於改善百姓的生活呢?真是寥寥無幾。


排隊領取救濟糧。


通過這些照片我們不難發現,領取救濟糧的窮人主要是老人和孩子,他們都處於沒有勞動能力的狀態。他們所在家庭的青壯年勞動力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低微,不能滿足他們基本的生活所需。那時候北京的工業不發達,工作機會很少。



等待領取救濟糧的老人。

甘博在調查中發現一個現象,前清的遺老不願意工作,坐吃山空,靠典當家裡值錢的物什過活,甚至把家裡的地磚也撬起來賣了。賣完家當,他們就陷入貧困,過去享盡了榮華富貴,現在卻吃不飽肚子。有些人寧願餓死,也不去勞動。



領取救濟糧之前,先排隊登記。


當時的救助窮人的渠道有官方和民間慈善組織兩種,諸如建粥廠、發棉衣、孤老收容等等,但是官方的救濟一般來說杯水車薪。由於甘博沒有留下文字介紹,我們不清楚這次發放救濟糧是什麼背景。


一個少年在登記。


甘博發現,北京民間互助的氛圍很好,富裕的家庭一般都願意出資救濟窮人。在發生洪災和饑荒時,很多學生自願每天少吃一頓飯,節省一些錢捐給有需要的人。慈善組織募集資金的需求,通常都會得到滿足。



排隊領救濟糧的老人。

甘博對北洋政府資助窮人的工作進行了批評,他發現那些經手慈善資金的官員經常從中撈取油水,還把家人、朋友安插到官辦的育嬰堂等慈善事業中,使得很多錢並沒有到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手上。



拿口袋等著領救濟糧的老人。


在當時廣泛存在貧困的情況下,窮人的要求其實並不高。許多貧困者只要有機會得到一點資助,生活便能有很好的轉機。一筆不超過10元的貸款,就有可能使一個家庭恢復元氣。



北京平民借本處。


北京的平民借本處,服務對象實際上是「貧民」。平民借本處是以教代養型的慈善組織,採用微利或不計利息的方式將小額款項借貸給貧民進行小本經營,在扶助農工商、救助貧困方面起到過積極作用。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北洋軍閥時代,窮人領取救濟糧現場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