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不該盲從,應是一個家庭的重大決策
一位在事業單位工作了近30年的張先生,7年前和妻子好不容易把兒子送到美國留學。去年,金融專業畢業的兒子回國求職,多次碰壁後,入職一家金融企業,月薪5000元。而兒子留學期間,每年學費、生活費加起來都超過30萬元。
留學,究竟是投資,還是消費?這筆賬該怎麼算?
留學讓自己看到「更大的可能」
現在國內不少家庭都具備送子女留學的經濟實力,年輕人可以有更多選擇,這本是好事。視野開闊了,能力相應也會提高。但有些家長很糾結:有人認為,留學花費越多,將來孩子就一定越有「錢途」;也有家長疑惑,省吃儉用,哪怕「砸鍋賣鐵」送孩子出國鍍金,到底能有多少回報?
數據顯示,多數海歸,尤其是沒有工作經歷的海歸,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並不高,年收入在8至10萬元左右的不是少數,與國內大學畢業生相差不多。如果用預算留學的幾百萬元作為創業啟動資金,說不定也能在國內做成一番大事。因此,出國留學的投資回報,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迷茫。
業內人士認為,投資子女教育,讓其出國留學,考慮成本和收益很自然。但「細賬」之外,還有一本「大賬」。作為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途徑,看待留學,應有更開放的視野和更長遠的考量。今天的留學生和父輩一代的留學生已完全不同。現在的留學生去校園餐廳或圖書館做「小時工」,更多為的是體驗生活,培養責任心。一位留學美國的大學生說,留學經歷了太多「人生第一遭」,雖然為此付出昂貴代價,卻會被無比珍貴地收藏在成長記憶中。更多留學生認為,自己看到了人生「更大的可能」,留學的意義可以概括為「更寬闊豐富的人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斷創造的可能」。
教育不能簡單用投入回報衡量
一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階段留學人數每年增加3至5萬人,但增幅比例在減緩,預計未來5至10年,大致都是這個趨勢。
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留學生出口國,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超過54萬,預計今年將超過60萬。從出國留學發展趨勢來說,從年齡段看,本科階段是主力,研究生已達到平台期,高中階段是增長點;從留學目的國來看,赴美留學人數仍將是未來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佔比最大的,但中國留學生的去向也會越來越多元化。
出國留學與每個人的性格、愛好、家庭背景、知識與經濟基礎、個人期望值,都密切相關。任何階段出國,都沒有絕對的「好」或「壞」。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說,出國不是簡單地用經濟投入與回報可以衡量的,任何教育都不可以用經濟投入與產出的模式衡量。教育的對象是人,人的品行和思維都可能影響人一生的幸福感,這不是能以投入多少錢來評估的。
「每個孩子的個體不一樣。有的孩子很有想法,主動性強,留學後在新的模式培養下,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或成功的創業者;有的孩子則不適應,家長花了大錢,效果適得其反,不僅錢打了水漂,孩子各方面表現可能變得更不理想。」俞立中說,根據自身志向和家庭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發展方向才是最好的。他建議,尊重孩子的選擇,讓每個孩子自己權衡,哪種學習模式更適合,能帶動他愉快學習。家長和學生都應冷靜,不要隨波逐流。
出國留學的花費很大,學費和生活費可能因匯率波動而變化,特別是留學的經濟預算,應根據家庭實際情況量力而行,提前做好規劃,避免盲從。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宗瓦提醒,出國留學不只是孩子個人的事,更不是家長單方面的事,而是一個家庭的重大決策。留學規劃應由孩子和家長一起制定,不應孤立地看哪所名校或哪個熱門專業,還要考慮就業因素,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他建議選專業把目光放長遠,不盲目追求熱門,要考慮行業發展與競爭情況。有條件的家長在決定孩子留學前,可先遊學或旅遊,提前了解海外院校特色、當地學校環境和風土人情,有助於作出更合適的選擇。
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linyidiwo
TAG:臨沂帝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