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外留學是鍍金還是妒忌鉛?排名數據來解讀

海外留學是鍍金還是妒忌鉛?排名數據來解讀

這樣的焦慮,過去並不明顯,而今卻挺普遍,其原因正是「留學—海歸」的天平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新的趨勢。

在英國十大名校中讀了文科碩士,期望5000元月薪實際打了七折;澳洲留學六年花了200多萬,結果回國第一份工作底薪僅2000元——這類關於留學投資回報的事情,最近常有耳聞。

從付出成本和收入水平的反差看,其中的天壤之別可能來自極端個案,卻也折射出一種社會焦慮:高成本鍍金回來,這層「金」還賺得回來嗎?

其實,這樣的焦慮,過去並不明顯,而今卻挺普遍,其原因正是「留學—海歸」的天平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新的趨勢。一方面,中國發展速度和質量越來越高,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國發展;另一方面,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也在提升,本土人才的競爭力也越發強勁

此消彼長,放在如此大環境、大背景下看,留學焦慮就「宜解不宜結」了。

權威數據說話: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透露,從全國留學人員「出入」情況看,2016年度統計出的出國留學人員超過54萬人,同比增加3.97%;同期,留學回國人員超過43萬人,同比增加5.72%——後者增幅比前者更高。這兩三年來,我國出國留學人員與留學回國人員數量分別保持在50萬40萬以上,趨於穩態。

同樣,留學「一出一進」正趨向新的平衡,這種「出入口」之間的人流拐點在最近一兩年已經露出端倪。從上海看,按照市教委國際交流處數據,2016年不完全統計發現,國家和地方公派出國留學人員與自費出國留學人員的增幅有增有減,而留學回國人員則呈持續增長之勢,且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海歸人員比例正在增加。僅在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今年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服務的受理量就超過1萬人。

可見,在自己國家發展力的吸引之下,海歸正越來越多,也不再是稀缺資源,以往對於海歸「以稀為貴」的應聘觀和招聘觀於是改變了。同時,大批海歸也並非處於同一根「質量標準線」上,個體之間差異甚大,由此也帶來了海歸之間的競爭加劇,具體到個人拿多拿少,還是取決於人才市場選擇。

另一方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海歸尤其是海歸畢業人才,正面臨與國內名校畢業生的同場激烈競技。中國高校總體實力進步,自然也帶動畢業生培養質量進步。在2017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中國內地共有45所大學入圍世界500強,中國港澳台地區則有12所大學上榜,合計數量繼續增加,佔比11.4%。清華大學首次進入世界前50,北京大學位列世界百強。

而細分至52個學科領域的「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國大陸共有162所高校至少有一次登上各科排行榜,甚至已在7個工科為主的學科上位列世界第一。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名校與世界名校的整體差距正在減小,輸出人才的整體差距也在減小

長遠來看,我國「雙一流」建設方案的「三步走」節點既定——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根據各大名校近日出台的具體方案,滬上一流高校已明確對標2030年的排名,比如:學校整體實力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前列,主幹學科位列世界三十強,若干學科方向具有世界領先地位。顯然,這些藍圖如期實現之時,出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畢業人才與海歸畢業人才相比,不僅是「同一起跑線」,甚至有一定先機和優勢。

當然,並不是說,國家高等教育發達了,留學與海歸市場的景氣就一定與之形成反比。比如,歐美教育發達國家的學子也絕非只在本國求學深造,而是同樣遍及世界,但海外與本土的人才流向是對等的,人才價值與人才價值觀也是基本一致的。

如以此為基準,投以發展和進步的眼光,抱以理性和自信的心態,中國人就不會扭曲甚至異化地看待留學歸國的所謂「投資回報率」走低。相反,如還是持有不合時宜、不識時務的「鍍金」思維,那麼海外留學高企的物質成本將越來越難在短期內收回。

新聞來源:解放日報·上官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好大學網 的精彩文章:

TAG:最好大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