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昏君奸臣,都曾是蓋世英雄,卻被史書醜化成大反派

這些昏君奸臣,都曾是蓋世英雄,卻被史書醜化成大反派

歷史上最令人惋惜的是哪類人物?

如商鞅、吳起、李斯、崔浩等人雖死於非命;如齊桓公小白、趙武靈王趙雍、西楚霸王項羽、魏太武帝拓跋燾等人雖或未終壽考,或功業成空;然而他們一生奮鬥,能力業績終究得到歷史認可。

與之相比,更值得可惜的,正是或壽命太長、或前明後昏、或晚節不保,因此評價大受影響,反而不如提前幾年早逝的歷史人物,如以下幾位:

楊素:(544年—606年)隋代名將,重臣。

輔佐楊堅建立隋朝,開創「開皇盛世」,攻滅南陳、北伐突厥,皆立下首功。

隋文帝楊堅得以一掃胡氛,中興漢統,並結束數百年的大分裂,讓華夏中國重新大一統,並開創「開皇盛世」,居功至偉的頭號功臣就是軍政全能,才幹卓絕的楊素。

是楊素出兵東征,擊斬北周宗室宇文胄,掃蕩關東數十州;

是楊素在三峽之戰同時用騎、步、船三軍協同作戰,摧毀南陳長江艦隊,打出「江神」之名;

是楊素歷時百戰,越嶺翻山,次第蕩平江南各地各處反叛軍;

是楊素北征突厥時,以騎陣對騎陣,輕勇先沖,大軍奮進,大破突厥大汗親率十餘萬精騎,殺傷不可勝計,打得突厥大汗重傷而逃,從此遙遙遠遁,大漠之南無復虜庭。

楊廣即位後,并州的漢王楊諒率二十萬大軍謀反,又是楊素僅以數萬人東征,從山路襲敵後路,迅速平定亂事。

楊素治軍亦深具個人特色,嚴軍法、厚賞賜而喜征誅,因此總能保持極高士氣,用兵,步戰騎戰水戰皆長,最喜歡以敵之長擊敵之長,征戰一生,戰必勝、攻必取,正兵奇兵兼備,兵種的適應性、協調性、全能性,哪怕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屈指可數。

論楊素用兵才幹,足可與韓白、衛霍、李岳,同居中國最頂級名將之列。

楊素《出塞詩》:【漠南胡未空,漢將復臨戎。飛狐出塞北,碣石指遼東。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橫行萬里外,胡運百年窮!】

楊素才兼文武,長詩文,工書法,善於識人,唐朝名相房玄齡和大唐軍事李靖都是他首先發掘。可惜的是,因為楊廣取代楊勇成為太子時,楊素幫助出謀劃策,出了大力;同時楊廣二征高句麗時,楊素之子楊玄感起兵造反,事敗被誅。

因此隨著隋朝滅亡,楊廣被醜化成千古昏君和暴君典範「隋煬帝」,楊素也就變成了和楊廣狼狽為奸的禍國奸臣,在大眾印象中僅留下陷害忠良、擅權亂政之名,成為隋唐之交各類演義小說和相關影視的反派大boss,其卓越的才能反不為世人所知。

楊廣:(569年~618年)隋朝皇帝。

修建大運河,典定科舉制度,營造東都洛陽,開拓絲綢之路,征服青海高原。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次子,他美資儀,性敏慧,才華橫溢,二十歲時為南征大軍主帥,攻滅南陳,結束中國長達數百年的大分裂。之後,楊廣主政江南十年,招攬士人,推廣文教,有效促進了南北混一。

即位後,楊廣懷著成為千古一帝的高遠志向,在帝國版圖上肆意書寫恢宏篇章。

他始典定科舉制度,建進士科,恢復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削奪高門士族權勢,提拔平民人才;又營造東都洛陽,讓政治重心脫離關隴集團控制;

他修建大運河,西巡張掖,開拓絲綢之路,使全國物資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南北東西各方文化經濟交流得以通暢;

他又遣將出兵,陸續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更親自率軍遠涉海拔數千米的高原,攻滅吐谷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

楊廣即位僅僅五年,隋朝國勢達到鼎盛時期,戶口數直到數百年後的唐玄宗天寶年間方始接近,而著名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皆不能及,其各項政治經濟舉措功在後世,利在千秋。

楊廣還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的文學家和詩人,其詩文起六朝敝,風骨凝然一洗頹風;新聲競作,為後世戲曲之萌芽;律體大進,以導唐人之先路;《煬帝集》55卷,《全隋詩》今存40多首,實為閎麗壯闊的唐音前奏。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千乘万旗動,飲馬長城窟。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楊廣《飲馬長城窟行》

可惜的是,楊廣希望在短短十年內就做成其他傑出君主幾十年、上百年方能完成的政績,導致透支民力過度。而東征高句麗一戰,三十萬精兵九軍盡陷,僅奔還二千七百騎,是以民怨沸騰再難壓制,天下皆反,聲討其罪狀「罄竹難書」。

因為「誇三皇,超五帝」的夢想已然破滅,自負的楊廣不願再去勉力收拾殘局,以一個向命運屈服的平庸之君收場,而是慨嘆「大好頭顱,任誰斬之」,終為其親信所弒。

取代隋朝的李唐王朝為楊廣上惡謚「煬」。曾經的千古功業皆成虛談,被史書醜化成弒父烝母、貪淫好色的千古暴君。一嘆。

李隆基(685~762)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儀錶雄偉英俊,少年時便英明果決,為李氏皇族千里駒,曾當著祖母武則天的面放言「吾家朝堂」。中宗復辟後,李隆基暗聚才勇,結交禁軍萬騎將領,發動「唐隆政變」,誅除韋後並諸韋勢力,被李旦立為太子。

即位後誅除太平公主集團,終結唐朝女禍。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相,革新吏治,精簡機構,嚴格考核,檢田括戶,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建立集賢殿書院,收集藏書七萬卷。

又改府兵製為募兵制,招募「長征健兒」十二萬,孳息軍馬至之前數倍,大力擴充軍事屯田,極大增強軍力,出兵攻滅後突厥汗國,連續擊敗吐蕃,招附回紇、渤海,扭轉了武周以來的邊疆戰事不利。其時大唐王朝國家安定,文化繁榮,萬邦來朝,史稱「開元盛世」,為之前歷朝前所未有的極盛之世。

李隆基不但政績彪炳,而且精通音律,擅長書法,是中國歷史上開一代先河的偉大戲劇家和音樂家,著有作有《霓裳羽衣曲》等百餘首樂曲,並多首羯鼓獨奏曲。可惜李隆基後期自滿怠政,奪其子壽王妃楊玉環,立為貴妃。楊氏姿質天挺,有傾國色,擅琵琶歌舞,李隆基與她沉湎於音律享樂,朝堂奢靡之風大興。

李林甫得以獨相十九年,專斷朝政,打擊異己。胡人安祿山更領三鎮節度,坐擁十餘萬精兵,終起兵造反。

李隆基丟棄兩京,倉皇逃亡蜀中,途中楊玉環被朝臣禁軍逼死,香魂斷於馬嵬驛,太子李亨於靈武自立為帝。李隆基還都後,名為上皇,實被囚禁,凄涼而終。

唐王朝歷時八年,雖平定叛亂,然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盡沒於吐蕃,國土戶數減少一半,國勢由盛轉衰至不可逆。

可惜李三郎,享年78歲,高壽反辱,若早死十年,又何嘗不是文治武勛居於極致的明君聖主?

賈似道(1213~1275)南宋宰相

字師憲,號悅生、秋壑,浙江松溪人。重臣賈涉之子,其姊為宋理宗貴妃,嘉熙二年進士,官運亨通,在地方主持護邊、屯墾、招徠,頗有政績,被名將孟珙臨終前薦為自己繼任者。

蒙古忽必烈十萬大軍南下攻鄂州,賈似道率軍應援,建造木柵,修補城池,身先士卒,沉著應戰,堅守四月,南宋各路援軍紛紛來到,城守愈堅。

蒙軍久不得進,糧食匱乏,疫病叢生,又因蒙古大汗蒙哥死於四川,忽必烈欲北還與阿里布哥爭位,遂決議撤軍,感慨「我手下怎麼沒有如賈似道這樣的奇才」(【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並呵斥屬下諸將「對面只有一個文官賈似道,你們十萬大軍殺人數月而不能拔,是你們的罪過,怎能責怪文人士子?」(【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

賈似道趁機追擊,是為鄂州大捷。同時自雲南經廣西圍攻潭州(今長沙)的兀良哈台部南路蒙古軍,也因此戰失利而北返。南宋渡過一次亡國之險。賈似道因此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封衛國公,被朝野百官譽為再造宋室之功。

【經文緯武之略,出將入相之才。身佩安危,力侔造化。】——姚勉

【投袂而起,倍道疾馳,身先將士,蒙犯矢石。以袞衣黃鉞之貴,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數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掃如山之鐵騎,不世之功也。】——劉克莊

便是與賈似道為政敵的文天祥,亦讚歎此役是「己未鄂州之戰何勇也」。

賈似道因此大功,得以獨相理宗、度宗兩朝二十年,被理宗稱為「師臣」,朝野敬稱「師相」,遂推行「公田法」,廢除和糴,限制土地兼并,打擊豪強,並以身作則,捐田萬畝。充實國庫,彌補軍需,令南宋得以維持二十年抗蒙戰爭所需。然而此舉在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走形,下層官僚藉機肥私利己,小民亦紛紛破產受其害。

而賈似道專斷國政,打擊異己,生活奢靡,擬比帝皇,對宋度宗亦跋扈不禮,又好鬥蟋蟀,著《促織經》,人稱「蟋蟀宰相」,是以人心漸失。

當蒙元再次大軍壓境,兵圍襄陽時,賈似道害怕領軍出外時會為朝中政敵攻擊,失去相位,不敢親領大軍迎戰。而他所派遣的援救襄陽諸將又紛紛為蒙元軍擊敗,襄陽堅守數年後終於城陷,宋軍主力亦大損。

賈似道無奈,在朝野壓力下親出督師,與蒙元決戰於丁家洲,此時眾將已然離心,十三萬大軍潰敗,因遭罷官貶斥。昔日護國功臣,一時千夫所指,為監送官鄭虎臣擅殺於漳州,後又被元修《宋史》列入《奸臣傳》。

而「賈似道蒙蔽皇帝,數年不救襄陽」一說,經歷史科普讀物《上下五千年》、金庸小說《神鵰俠侶》廣為流傳,因此亦成為相當程度的大眾共識,賈似道也變成了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

另提名一個雖然和他們比顯得過於平庸,但如早死數年,歷史評價同樣截然不同的著名君主。

劉禪(207-271)三國·蜀漢皇帝。

劉禪即位後,前十年謹遵父教,「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以充分自知之明,信任孔明,君臣不疑,不負劉備和孔明對他「氣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天資仁敏,愛德下士」的好評。

孔明逝後,三十年間選賢任能、蕭規曹隨,亦有治平政績;對降臣姜維委以軍國重任,並一直支持其北伐,儘力壓制朝中反對姜維、欲剝奪其軍權的意見。一生雖做不到清心寡欲,屏黜奸讒,是其短處,但不因小人而害正臣,對大多數君主而言已算難能可貴。其個人才能雖不甚高,若在大一統王朝治世做個太平皇帝,同樣綽綽有餘。

最大的遺憾,恰恰是沒有早死幾年,因此僅留下屈膝降敵的膽怯懦弱,樂不思蜀的千秋笑柄。否則他的謚號,就必然不是西晉給他的「思公」或匈奴人給他的「懷帝」了。取兩漢諸帝不曾用過,再參見大張皇后「敬哀皇后」的謚號,可謚為「季漢孝敬皇帝」,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合一州之士民,抗九州之強邦,敢與中原爭鼎立,哪怕上比兩漢諸帝,也算是中等以上水準的君主了。

四十年治平天子,臨老昏聵,晚節不保,辱沒了先主和丞相之明,亦是歷史一大憾事:只恨劉禪,何以臨難苟免?只惜阿斗,何不早死數年?

寫文不易,若您喜歡,請輕輕一點下方欄,支持原創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王子流亡十九年,回國登基,開創稱霸天下百年的霸業

TAG:狐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