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雅圖之旅(九)——萊德蒙德圖書館

西雅圖之旅(九)——萊德蒙德圖書館

萊德蒙德圖書館

說來慚愧,作為學生出身的一名知識分子,我此生好像與圖書館就幾乎沒有什麼交集。當然,上大學期間除外。不過,那時所以能堅持經常鑽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其實是出於一個青春期小夥子的某種不可告人的特殊心理,至於看書、學習等等的借口,純屬扯淡。

如今再次出入圖書館,已經是久違它30年之後了。說來也巧,同樣,還是原班人馬,還是雙出雙入,只是當年年輕英俊的面龐,如今已是人老珠黃。當然,同樣還是不為了看書,而只是出於好奇而已。

來到西雅圖一個月過去了,這些天里,真正能走出家門到外面遊玩、購物就只能在雙休日,唯有這兩天,兒子才有時間陪我們。除此以外,我們就只有窩在家裡,最多也只有在腿腳允許範圍之內散散步而已。這該死的美國,全然不像咱們中國,它的地廣人稀幾乎到了離開車子就寸步難行的地步,而我這點兒識路的英語水平目前還遠不足以在美國的大街上暢通駕行。

雖然我們的住所毗鄰微軟總部,而且微軟的各個大院也整潔如洗,綠樹成蔭,但那種每天置身其中,感受心臟劇烈跳動的激情已經在頻繁的光顧中逐漸降溫。北面的薩馬米什湖(Lake Sammamish)、周圍的幾個豪華別墅小區,儘管也是風光旖旎,風景如畫,但也被我倆幾乎不間天的訪問給游得興味索然。就連步行單趟都需要近一個小時的華人超市,我們也是隔不幾天就要徒步去採購一回。剩下,的時間還要怎麼打發,就很值得考慮了。

兒子每天按時上班、下班,卻很挂念在家百無聊賴的我們,便建議我們去他上班的萊德蒙德城裡去玩玩。美國這個地方很奇特,各個方面都跟咱們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單是「城市」這個概念就完全不是咱們中國人想像的那樣,跟咱們中國的城市有著根本的不同。首先,它們的城市幾乎完全不像咱們這兒那樣,緊緊聚攏在一起,或圍繞著一個中心向四周散開,或延著某個某幾個道路向幾個方向伸展。美國除了幾個特大的城市(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等)相對集中一些之外,其它很多城市都是由眾多小塊組成,相當分散。往往這裡一大塊全部是購物中心,那裡一大塊全部是餐飲中心。居民區相對集中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麼配套的生活設施,吃一個早餐要開車走上半個小時,買一瓶醬油要到幾十公里以外的超市。好在美國是一個「汽車輪子上的國家」,而且汽油便宜,高速公路又不收過路費,出門就開車唄!

我們今年暑假基本的棲息之地,說是西雅圖其實是不正確的。我們不過是從西雅圖機場下的飛機,然後兒子接上我們,行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才到了他租住的小區,這個小區其實是屬於另一個城市——雷德蒙德。這個雷德蒙德照我的理解,應該也是一個稍微比西雅圖低一個級別的市,它們同隸屬於美國最西北部的「華盛頓州」,只不過,這個州的首府設立在西雅圖市而已,相當於咱們這兒的省會城市。而雷德蒙德市相當於下面的一個地級市。而我們居住的這個小區雖然屬於這個地級市裡的一個小區,但它卻遠離市區,跟前後不搭市區的微軟總部作了鄰居。但由於微軟規模太大,它幾乎把相距老遠的另一個城市「貝爾維尤(Bellevue)」和雷德蒙德連接了起來。

其實,這兩個城市,平時雙休日的時候兒子也都曾帶我們去過,但也都是去吃飯,基本上沒有去閑逛過,故而對它的城市本身,諸如街道、店鋪基本沒什麼了解和認識。就連兒子上班的雷德蒙德市區,我們也不了解,於是,兒子建議我們前去市區轉轉,到圖書館看看,倒也是不錯的,況且兒子就在市區上班,聯繫也比較方便,於是,我們滿口答應了下來。

說實話,我本來就對逛街沒什麼興趣,但聽說可以去它的圖書館去看看,我便產生了興趣。早也想看一看美國的圖書館,了解一下美國人讀書的情況。前些時候在網上看過一資料,說是2016年,美國人均購買圖書為50本,而中國人則僅僅是5本而已。我不敢說這個統計有多少科學性,但至少我個人是不會懷疑的,回想我們夫妻兩個作為教師的知識分子,已經足足有近十年沒有買過一本書了,不知道那些整日為錢奔波的國人們又能買了多少書。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每年平均在校的大中小學生就有近3億多人,試想,如果再刨去這些不得不讀書、買書的孩子們,我們這些成年的中國人,一年又能正而八經地讀過幾本書,買過幾本書?

現在在中國,每一條大大小小的路上走過的永遠是匆匆的行人,每一個公園的長椅上坐著的永遠是閑聊的耄耋長者,偶有個別年輕人閑靠樹下或牆角,不是聊天微信就是聽歌、玩遊戲。舉國上下都在奔小康、掙大錢。人們都近視得只顧眼前的口中肉,有誰還去關心將來的國之途。眼睜看到國人的口袋鼓了,腦袋癟了,胃裡滿了,心裡空了。滿世界裡到處能看到被外國人戲稱為「活動的錢包」的中國人,公共場合下目中無人地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丟棄雜物、無視交規、投機鑽營……活在別人鄙夷蔑視的眼光里滿不在乎。

太多的國人離書籍越來越遠,距文明日漸渺疏。曾有一些名人雅士模仿外國人嘗試著勸誡警醒國人,他們懷著好意將一些書籍悄悄地放在地鐵、公交,以期引導並激起人們的閱讀興趣,但很快他們便發現,他們慷慨奉獻的幾萬冊書籍全都打了水漂。

現實一次又一次打了先驅者們的臉——當前,勸中國人讀書,比神舟飛天還難!

勤勞的中國人都在辛苦地勞作,他們沒有時間停下掙錢的腳步;勇敢的中國人根本不在乎讀書,真的是無知者無畏。反正中國有的是人,儘管讀書人的比例在世界排名很低,但其實,僅這一點比例的讀書之人,就足夠維持這個國家乃至世界之用,其他人儘管可以去全力掙錢,用錢換來其他讀書人的智慧產品,這也叫合理分工吧!

說實在的,對這個問題我直到現在也還是矛盾不已。縱觀當代中國,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已經完全改變,人們的信仰已經沒有了任何主義可談,奮鬥的終極目標也只不過是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一向窮慣了窮怕了的中國人不顧了一切地要成為一個有錢人。他們收回以前「窮開心」的渺茫的眼光,只看見眼前實在的每一點可得利益。在他們看來,「時間就是金錢」「有錢就是享受」,即使能給自己的未來帶來收益的東西他們都不願意考慮,所謂「活在當下」被短視的國人運用到了極致。

去年暑假,我到紐西蘭度假。在那裡親眼看到紐西蘭人慢條斯理地生活,不緊不慢地工作,感覺一時不能適應。他們每天早九晚五輕鬆地工作,認真地度過雙休日,充分地利用每一個假期去休閑、娛樂。甚至連一些服務性行業,諸如餐館、商店也是這樣,使我這樣一位勤勞的中國人早晨居然無處去買到早點,晚上更別指望能吃到夜宵。

常在咖啡館裡看到,有的人要上一杯咖啡,找一個角度坐下,打開帶來的書籍或報紙,一看就是半天;

常在街邊樹蔭下看到,有的人靠在長椅背上,展開書本旁若無人地專心閱讀;

常在草坪或沙灘上看到,有的人一邊曬著太陽浴,一邊凝視靜氣地翻閱著書籍或雜誌。

……

經常可以看到,隨處可以看到,無論紐西蘭還是美國,無論是澳洲還是美洲,無論是黑人還是白人,除了中國人。

而說到它們的圖書館,我之前還真沒進去過。去年在紐西蘭的時候,倒是經常從他們的圖書館門口經過。那是惠靈頓圖書館,論地位應該跟咱們的北京圖書館差不多。從門前經過時,就感覺它的巍峨、高大,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也不知道人家的進館規矩,因此,也就沒有進去看過。

這次聽兒子說,萊德蒙德的圖書館可以隨便進,隨便看,不需要任何證件,也不作任何檢查和約束,我們便決定進去一看,親身領略一番美國人在圖書館裡的讀書情況,順便也考察一下當今美國的圖書館建設情況——說實在的,中國近些年的圖書館是個什麼樣子,我們也是兩眼漆黑。

兒子每天早晨上班總是7點半出門,儘管美國的一些公司尤其是英偉達公司對員工上班時間不作苛刻要求,但令琪總會在8點之前趕到。大概也就是20分鐘左右,兒子把我們帶到了雷德蒙德的中心市區。在一個十字街口把我們放下,讓我們自己往裡面隨便逛,反正現在圖書館開門還早著呢。等我們逛累了就打開手機搜索圖書館,然後導航到那兒歇著,等他中午下班就到圖書館來接我們去吃飯。

萊德蒙德果然是個好地方。城市規模不大,高樓大廈也不太多,大都是些精緻小巧的小洋樓、別墅。沿街門面也是以平房為多,但這些平房均為一些木質結構的西洋式樣,加上飾以各種點綴、色彩,以及各具特色的招牌、燈箱、牌匾等,明顯和咱們中國的建築有著迥然不同的風格。

當然,萊德蒙德首先還是一個乾淨、整潔、處處花花草草的一個大花園。「小而美」「潔而靚」是陳莉給它的經典評價。而且,據兒子介紹,這個小城地處較為偏僻,華人多,黑人少,故而城市的社會治安也較西雅圖要好很多。難怪,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要把家安在這裡居住。

我倆就在這些街道間悠閑地逛著,走不多遠,不知怎麼轉到了一個龐大的建筑前面。我突然覺得這個地方我們以前好像來過。我們停下腳步,一起努力地搜尋著記憶,終於,我們恍然大悟——這正是我們剛來美國不久來看的那個電影院,在這兒,我們一起觀看了由兒子的「渲染技術」製作的3D大片《猩球崛起3》。

說實在的,我都活了半輩子了,可能也沒讓我的父母親為我感到過一次自豪和驕傲。而我,卻著實被我的兒子感動過多次,驕傲過多次。先不說他一舉奪得阜陽市高考的理科狀元,也不說他被清華、北大爭著錄取。單說他憑著自己的計算機技術,在本科期間就為韓國三星手機獨立設計完成了他們要求的軟體;來美國讀博的第一年暑假,憑自己世界領先的計算機3D渲染技術,到迪斯尼動畫公司參與他們的動畫片《瘋狂動物城》和《超能特工隊》的製作。這部《猩球崛起3》是令琪在第三年暑假,到紐西蘭的維塔公司,參與制作的。

如今,坐在電影院里,跟兒子一起欣賞他自己的作品,我想,其驕傲和自豪的感覺簡直是語言無法表達的。所以,儘管那天是晚上來的,我對這個電影院還是記憶深刻的。

雖然說萊德蒙德城小不大,但是,等我們轉回到圖書館的時候,那兒已經開門多時了。

圖書館是建立在足足有一個足球場大的草坪上的一大片紅色建築。主體為高大單層建築,坐北朝南,館前有一些雕塑,南面是一大片停車場。館後是一些綠蔭休憩區和一些活動場所。

圖書館貌似是有前後兩個門的。因為是第一次來到,所以,看見有人從北面的小讓進去,我們並沒敢貿然跟著,就繞到南面,來到它的正門。正門果然氣派,高大莊嚴,深茶色的玻璃配上古銅色的金屬門框,透著一種肅穆的書卷氣。

推門進去是一個南北貫通的寬寬的走道。走道的東邊是一排房間。從房間的門來判斷,那個對開的大門裡可能是一個諸如會議室的所在,其餘幾個小門的房間估計應該是領導的辦公室什麼的。最北頭一個沒有門扇的大門框里,應該是兩個衛生間。

走道的西面除了通往裡面圖書館閱覽大廳的兩扇大門外,是整整一面宣傳牆,張貼著有著圖書、文化以及萊德蒙德的地圖及市情介紹。在對著衛生間的靠西牆處,是一個長石條桌,桌上放著一些小畫冊及宣傳單。石條桌的旁邊,是一個直飲水機,供前來閱讀的人們享用。

推開閱覽大廳的門,不僅是第一次踏進美國的圖書館,也是我近三十年來第一次進入包括中國的任何一個圖書館。這對於一個當教師的我來說,幾乎算是一個難以啟齒的恥辱。

然而,今天這一腳沒想到卻是踏在了美國的圖書館。一股來自記憶深處的氣流與眼前這溫暖的空氣相碰撞,上下翻滾,使我一時竟有一種想掉淚的感覺。帶著這種久違的懷舊感以及眼前的新鮮感,我茫然地站在門口,難以邁動雙腿,直到被陳莉推了一把。

圖書館的大廳是一個非常寬敞的空間。正對門大約十米處,是一個服務台。那兒擺放著幾台電腦,一名工作人員從在裡面,埋頭整理著什麼。服務台的左右和身後,是幾個不同的閱讀區。也許是萊德蒙德市小人少的緣故,也許今天不是雙休日,圖書館的人數並不太多,但不同年齡的人們零零星星地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都在靜默專註地閱讀著手頭的書籍報刊,絕無半點聲響。

我們踱向里去,竟也沒人過問。我們就按著順時針方向,依次遊覽它的各個角落。

首先要經過的就是服務台南邊的區域,這是一個音像圖書區。遠遠排開的十架書柜上,整齊地擺放著一疊疊的磁帶和光碟。有音樂的、有圖書的、有電影電視的,名目繁多,種類齊全。加上五光十色的各式外包裝,十分惹眼。

拐過音像區,是一大片電子閱覽區。這是由幾十上百台電腦組成的一個特殊的閱覽區域。電腦上都掛著一副耳機,也都配備一個可以播放光碟的驅動器,人們可以從書架取下自己心儀的光碟,坐在這裡靜靜地欣賞。整齊排開的電腦按背向的排列,自然分隔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每個獨立的空間都擺放著一個印表機,連接著這些電腦,方便人們從電腦上直接將資料列印出來。

我懷著好奇心在一台電腦前坐下,等我打開電源一看,才知道,它原來還是需要輸入會員號的。我自然沒有這個東西,也完全沒有必要臨時去辦理,儘管辦理會員是免費的。

離開電腦,我和陳莉走到書架中間,裝模作樣地各自抽了幾本雜誌,然後選了一個離書架最近的桌子旁坐了下來。我拿的是一本電子雜誌,也選的是幾本時裝雜誌。此時此刻,我們恐怕也只能挑選這些才能不至於看不太懂了。

翻了一會,感覺索然寡味,便開始不住地扭動,東張西望地觀察起美國人、美國的閱覽方式。

我發現,到圖書館的人們,並不一定都是來讀書的。他們中間還有自帶電腦,坐下來干自己的活計,要麼發幾個電子郵件,要麼發幾個賀卡,還有一個人帶了厚厚的一摞卡片,埋頭一一往一個表格上填寫著什麼。一個年輕的母親靜靜地坐在桌邊,什麼書也不看,專註而深情地注視著一旁寫作業的兒子。

最有意思的是我第二次來圖書館的時候,還看見一個人背著一個大大的旅行包進來,找一個桌子坐下,掏出一盞檯燈,戴上一個類似於鐘錶店師傅戴的那种放大小筒鏡,一隻獨眼專註地在一塊小木板上雕刻著什麼。

大廳的另一個角落,是一個外文書籍專區。在這裡,我分明地看見不少咱們中文的書籍,端端正正地擺放在書架上。我抽出幾本看了看,幾乎清一色的都是些兒童讀物,有《山海經》、《美猴王》、《葫蘆娃》等,最有意思的是,這裡居然還有中文版的英國書,像《哈利波特》什麼的。我一時發愣,但很快就明白過來,這裡大概是專門供在美國的中國孩子閱讀的。想到這兒,我不禁心頭一暖——好周到、好人性化的服務啊!

萊德蒙德本來就是一個不大的小城市,人口不多,連黑人都很少,更不說中國人了。但他們居然還能照顧到華人的孩子閱讀英文的習慣,真是難為了他們的一片熱心。

我第二次和陳莉到圖書館的時候,就是帶著我的電腦來的。看不懂圖書,乾脆我就干我的私活。那天我們來得很早,一開門我們就進去找了一個靜僻的角落坐了下來。她還是找她的雜誌,我就打開電腦,專心寫我的旅美日記。

大概過了個把小時,我們旁邊的沙發上,來了一位老人。他靜靜地坐,無聲無息地從身上的挎包里掏出一個礦泉水瓶,又掏出一個麵包,然後,一邊吃一邊喝,時不時抬眼看著大廳的人們,很是悠閑自得。一次,他的目光轉到我這兒,發現我在觀察他,他瞬間有些不自在,隨即就轉開眼去,不再看我。

老人吃得很慢、很細,許久才把麵包和水幹掉。我不知他下面還要做些什麼,就好奇地偷偷往他那兒瞥。

他把麵包的紙袋揉了揉,連同那個空瓶子都又裝進包里,然後,又從包里掏出一張報紙,開始認真地看了起來。我不禁又好奇起來,他為什麼要把吃麵包和看報紙分開來做,要是我,肯定是一手拿麵包,一手拿報紙,邊吃邊看,即逍遙自在,又充分利用了時間。

中午的時候,兒子下班也來到圖書館,帶我們出去就近在一家台灣餐館吃了一頓「沸點」火鍋。然後,他又回公司上班,我們仍回到圖書館。

說也真巧,吃了一頓飯再回到圖書館,我們上午的位置還在空著,沒被人占,而這裡,圖書館裡顯然比上午來得人要多了。原先的沙發上也換了一個年輕的壯漢。他身著一套幹練的旅行裝,身邊一個很大的雙肩包,鼓鼓囊囊的。

這人往這兒一坐,便開始閉目養神,很快就進入夢鄉,甚至打起了呼嚕。呼嚕很響,但還沒到吵人的程度,只引得周圍的人們一陣陣善意的發笑,尤其在他的呼嚕產生了一些奇異的變調之後。

我靜靜地坐著,全身心地投入我的電腦之中,於悄無聲息的鍵盤輕擊中,認真編寫著我的日記。說也奇怪,儘管周圍的人越來越多,我卻能旁若無人地置身唯我之地,連一旁的陳莉也注意不到了。這種靜心,甚至比一人在家寫作似乎還要專註。這可能也是為什麼人們大老遠非要來到圖書館讀書的緣故吧。

由此我想到,平時生活中偶見一穿著微有暴露的女郎,不免心馳神往地要偷看幾眼,進而面紅耳赤,心跳加速,胡思亂想。而真正到了游泳池,見到大面積暴露的美女,反倒沒了什麼心思了。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是一個能使人一心專註於讀書的地方,而相比之下,家中靜也倒能靜,但它是一個休息的場所,即便在讀書的時候總想以一種舒適的姿勢或躺或靠,總想捧一杯清茶或飲料,或乾脆抓一把瓜籽邊嗑邊看。或接個電話,發個簡訊,刷個微信,上個廁所……如此等等,剛剛沉入其中,又被另一個什麼事情打斷,而僅平復心情又得花費大多的時間。那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萊得蒙德圖書館自然也有衛生間,還有自飲水供應,但出來進去一趟還是不如家裡方便,故而,僅此一項也能比在家裡省出許多被影響的的時間。

當下午兒子下班又來圖書館按我們的時候,我已經寫了將近四千字了,效率之高,給我整整一個晚上都帶來了極好的心情。

走出萊德蒙德圖書館的時候,我心裡暗想,回國以後,抽一個星期天的休息時間,也到阜陽的市圖書館去看看。就這兩個城市相比較,阜陽明顯比萊德蒙德市大得多,人口更是多出了不知多少倍了。它的圖書館是不是也會比萊德蒙德強得多呢?我想,這個答案其實早就在我們的心裡落實了——中國人都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極樂之宴——盛世大唐的精緻美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