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嘉澤新能蹊蹺重組 「蛇吞象」式併購遭質疑

嘉澤新能蹊蹺重組 「蛇吞象」式併購遭質疑

近日,上市僅三個多月便火速停牌的寧夏嘉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澤新能」,601619.SH)發布公告,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中盛光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盛光電」)100%股權。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中盛光電主要從事國內外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轉讓和EPC總承包業務,其體量遠大於上市公司嘉澤新能。這場「蛇吞象」的劇情,備受資本市場關注。但嘉澤新能強調,此次交易並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不過,嘉澤新能方面未向記者披露此次交易細節,該公司董秘辦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交易正在推進中,具體的細節以公告為準。

標的「自降身價」?

停牌兩個多月的時間,嘉澤新能便揭開了重組標的的神秘面紗。

根據嘉澤新能披露的相關公告,其擬以發行股份的形式收購中盛光電100%股權,並視標的資產的具體需求募集配套資金。

記者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獲悉,中盛光電成立於2009年,王興華持股51%,泰通(泰州)工業有限公司持股49%。註冊資本為3.53億元。實際控制人為王興華。

此前,有媒體報道披露,中盛光電2013年和2014年的營收分別為19億元和19.1億元,計劃2015年至2017年,實現收入為28.7億元、45.2億元和60.8億元,相應的凈利潤預計分別是1.68億元、2.8億元和4.02億元。

為此,記者致電中盛光電對該公司的上述業績情況進行核實,該公司市場經理邱利君對記者表示,上述數據為中盛光電2015年準備在新三板上市時對外公布的數據,現在拿來對比有可能過時了。

上述嘉澤新能董秘辦人士則向記者表示,此數據均為外界臆想猜測,可信度不高。

記者獲取的一份光伏行業排行榜中,中盛光電位列2016年中國光伏電站企業前20強,營業收入達到了66億元。

相較而言,嘉澤新能的業績數據要遜色得多。根據嘉澤新能2016年報告,當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6.92億元,僅為中盛光電的10%。

兩家公司如此巨大的營收差異,這在外界看來無疑是「蛇吞象」式併購。

不過,就此次收購而言,與其說是「蛇吞象」,不如說是「象」主動選擇了「蛇」。近些年來,中盛光電從計劃赴美國納斯達克IPO,到回歸國內新三板,其籌謀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從未間斷,但始終雷聲大雨點小,未能一錘定音。

東潤環能一位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光伏地面電站,前期需要大量投資,但由於光伏補貼拖欠等問題,項目後期收益減緩。目前,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太陽能等光伏巨頭紛紛選擇私有化,極有可能登陸A股,而中盛光電作為老牌光伏企業,所處的電站投資領域又是光伏行業資金需求較為密集的環節,A股市場較強的融資能力是其較為渴望的。

除此之外,2017年6月,王興華手中所持部分中盛光電股權、總計1.53億元被凍結,本來凍結期限為三年。但在2017年12月12日,事情峰迴路轉,其相關股權被解除凍結,這或給嘉澤新能對中盛光電的重組案掃清了障礙,因此中盛光電作為標的的神秘面紗也隨即揭開。而相較於IPO,此番借道嘉澤新能可以為中盛光電節省大量的時間,儘快登陸A股市場。

廣發證券新能源首席分析師華鵬偉向記者表示,國內光伏上市公司受到國家政策鼓勵等因素影響,再加上A股市場的全面回暖,市值均出現大幅度的增長,融資環境也更為寬鬆。

但是,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從量化指標、定性指標、監管層特殊裁量指標多個維度對借殼上市的認定標準進行了完善。

雖然嘉澤新能公告顯示,此次交易並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從而避開了因控制人變更而被認定借殼上市的紅線,但在如此嚴苛的監管條件下,雙方如何順利地完成交易仍是未知。

外界紛紛猜測,中盛光電為謀求儘快上市融資,有可能願意「自掉身價」,促成交易。

不過,天風證券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嘉澤新能大股東股權較為集中,可以與其他股東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或者參與本次重組募集配套資金來增持股份,也可以再選擇入股中盛光電。但是查閱嘉澤新能董事長陳波履歷不難發現,其鮮有新能源方面的專業背景,交易完成後,如何撐起「風光」的公司,備受關注。該分析師表示,相較於如何完成此次交易,嘉澤新能更應該擔心自身的處境。

閃電重組引猜疑

公開信息顯示,嘉澤新能於2017年7月份成功上市,僅三個多月後,便停牌宣布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可謂是「閃電」重組。

實際上,上市不久即閃電停牌籌劃重組的次新股越來越多,嘉澤新能並不是上市後進行重組時間間隔最短的。此前,宣亞國際則在上市之後不足兩個月就開始籌劃重組的事項,兆易創新更是上市滿月之後便停牌進行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閃電重組的宣亞國際收購映客,以及兆易創新收購北京矽成均以失敗告終。

上述天風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公司在上市後不久便開始籌劃重組的事項不排除是為了加碼主業,亦有可能是上市公司希望通過收購資產來粉飾疲軟的經營業績,或者以此解決上市懸而未決的問題。同時,嘉澤新能2017年12月16日公告稱,關於與關聯方等共同設立產業投資基金,也可以看做是其迫切尋求重組的信號。

嘉澤新能90%的營收來源於風電領域,只是略微涉足光伏行業。而中盛光電從事國內外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轉讓和EPC總承包業務,是名副其實的光伏企業,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不同,加碼主營業務一說便不成立。

記者查詢嘉澤新能招股說明書發現,儘管嘉澤新能的營業收入有一定的波動,但凈利潤還算可喜。其中2016年凈利潤達到了實現了1.37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163.30%。而據其公布的2017年半年報及第三季度報表顯示,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嘉澤新能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伴隨的是其應收賬款的急劇上升。嘉澤新能2017年第三季度報顯示,其應收賬款為8.37億元,較年初的3.99億元增長了110%。而當期營業收入僅為6.23億元。與同類可比上市公司相比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較高。金風科技佔比為39.33%。而湘電股份雖然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18.06%,但是也低於嘉澤新能的134.35%。

針對此種現象,上述分析師更是直言,上市公司極有可能在財務數據上存在非常規的操作。

而其資產利用率更是受到業內人士的詬病。2017年嘉澤新能第三季度財務數據顯示,其總資產為91.40億元,資產利用率僅為7%。而觀察同類可比上市公司,資產利用率明顯高於嘉澤新能。金風科技為25.1%,湘電股份為30.21%。

不僅如此,據嘉澤新能招股說明書介紹,嘉澤新能相較於同行業有著模式創新優勢,即對新能源發電項目,採取了全程式控制制下的供應商一站式服務的創新模式,是其核心競爭優勢,而且嘉澤新能風電項目毛利率在52%至59%之間,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

除此之外,嘉澤新能表示,其已成為寧夏地區規模領先的風力發電企業,截至 2015 年底,該公司在國內風力發電民營企業中,單體併網裝機容量排名第一。

不過,一位券商分析師向記者提出了質疑。該分析人士認為,嘉澤新能如果真的具有如此「優秀」的業績,為什麼不憑藉自身的優勢,發展自己的主業,卻反而要在剛上市不久跨界收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營報微能源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經營報微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