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玉帝派兵抓拿孫悟空眾神都敷衍了事,唯獨此神非要與悟空一決高下

玉帝派兵抓拿孫悟空眾神都敷衍了事,唯獨此神非要與悟空一決高下

話說孫悟空被玉帝封為「弼馬溫」後,發現不過是一個養馬喂馬的主,一氣之下掛印辭官,回他的根據地花果山悠哉悠哉去了。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將下界捉拿,反被猴子打得落花流水。玉帝無奈,只好接受了太白金星的建議,封了悟空一個看守蟠桃園的美差。結果猴頭醉酒大鬧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還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後逃之夭夭。

這下玉帝惱羞成怒,調兵遣將兵發花果山。托塔天王奉旨帶領天兵天將浩浩蕩蕩前去討伐孫悟空。且看《西遊記》中二郎神和孫悟空的那場精彩打鬥,在整部《西遊記》里恐怕是吳承恩老先生最濃墨重彩的一段了:

楊戩睜鳳目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通,卸下彈弓,搖身一變,變作個餓鷹兒,抖開翅,飛將去扑打。

大聖見了,搜的一翅飛起去,變作一隻大鶿老,衝天而去。二郎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作一隻大海鶴,鑽上雲霄來旺。

大聖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二郎真君變作個魚鷹兒,飄蕩在下溜頭波面上。等待片時,那大聖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隻飛禽,似青鷂,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頭,打個花就走。

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鰓上無針。定是猴頭所變之。

兩人棋逢對手,你來我往不相上下,斗的是難分難解。最後太上老君不得已進行偷襲,用金剛鐲打中悟空,二郎神趁機放出哮天犬咬傷大聖,悟空才失手被擒。

那麼問題來了,在和孫悟空交手的眾多神仙中,別的仙家都是敷衍了事,比如巨靈神只一招就敗給悟空,就連哪吒三太子也沒和大聖鬥上幾招,便賣個破綻認輸了。為什麼只有二郎神楊戩對猴王不依不饒,縱然千辛萬苦也要把他繩之於法呢,難不成楊戩和悟空之間有什麼過節還是其它原因呢?

這事說起來話就長了,首先得從二郎真君和孫悟空的師傅那輩算起。孫悟空的師傅菩提老祖和如來是師兄弟,楊戩的師傅是玉鼎真人,玉鼎真人的師傅是元始天尊,孫悟空師傅菩提老祖比玉鼎真人輩分高一輩。玉鼎真人是元始天尊的十二大弟子之一,是金仙序列。而西遊記里里的菩提老祖按通說即是封神里的准提道人,是西方教的兩大教主之一,和原始天尊平輩。

由此可見孫悟空的輩分比二郎神也要高出一輩,楊戩管大聖叫師叔才是正解。可是二郎神本就心高氣傲,哪裡會把一個剛剛出道的猴子放在眼裡,更別提叫悟空師叔了。所以楊戩一聽玉帝宣他去拿潑猴,感到露臉的機會來了,所以才高高興興來到花果山,想一戰揚名,也為自己的師傅爭爭光,壓壓菩提老祖的風頭。

再者二郎神也憋著一肚子無名火,明明自己比悟空出道早年齡大,見了面卻反被猴王嘲笑奚落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讎;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本來楊戩的母親當年私自下天幽會凡人,已經是二郎神隱匿多年的恥辱,如今被大聖口無遮攔地當眾講出,豈不引發他心底滔滔怒火。

聽孫悟空那個口氣,他的年齡應該比楊戩還要大才對,那麼到底楊戩和孫悟空誰的年齡大呢,誰才是小輩?

當年悟空大鬧幽冥地府,在森羅殿上,悟空親自檢閱生死文薄,直到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這一年,孫悟空三百四十二歲。到後來他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時,悟空應該是五百多歲。而且孫悟空也一直稱自己被壓在山下五百年,在現代楊潔版電視劇《西遊記》插曲里也有說明:五百年蒼天桑海,頑石也長滿青苔……

五行山是在王莽篡漢時得名。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是公元九年到公元二十三年。再之後就是東漢了。所以孫悟空被壓五行山是公元九年----二十三年的事情。西遊記中,唐僧出長安是貞觀十三年。即是公元六三九年,這時候唐僧把孫悟空從五行山下救出來。所以孫悟空實際上在五行山下壓了六百來年。

這個時候算算,孫悟空也是一千二百來歲了,倒推回去,孫悟空出生的時候大約是公元前六百年左右,正是東周春秋時代。

而楊戩早在商朝時已經封神了,商肯定比東周要早,所以說楊戩比悟空年齡要大許多才對。但是大聖卻奚落他是娃娃,如此之嘲弄自然令二郎神肝火大增,和孫悟空一決高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最後要說說的是楊戩的身世。

本來楊戩的出生就是一次出軌的產物,傳說他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妹,因為羨慕人間恩愛生活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結識了一位姓楊的書生名楊君,並與之結為秦晉之好。還生了兒子,就是楊戩。

按照《西遊記》里的說法:二郎神的媽媽是玉帝的妹子,思凡嫁給了凡間一個姓楊的男人,他們的兒子名叫楊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郎神」。玉帝因為妹妹嫁給凡人,龍顏震怒,就把自己的親妹妹壓在桃山底下。後來二郎神「斧劈桃山」,這才救出母親。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楊戩和他這個高高在上的玉帝舅舅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

也是因為這點,玉帝對二郎神這位親戚外甥也不冷不熱,採取的也是不接觸、不使用、更不重用的政策,只讓他住在灌江口,無事不得上天,「聽調不聽宣」。這「聽調不聽宣」是個很有意味的話頭:宣,是玉帝召見臣子,是日常政務,二郎神不得或不必參與,所以「不聽」;調,是調兵,應該出現於緊急情況時,是二郎神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要聽」。玉帝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天庭有你不多,無你不少。識相點就有多遠躲多遠吧,做舅舅的反而眼不見心不煩。

楊戩自然明白玉帝的意思,也就順水推舟去了灌江口,做了個與世無爭的逍遙神仙。不過即使如此,楊戩心裡還是很不好受的,被親舅舅看不起,世人又有幾個能心裡平衡?

表面上看楊戩在灌江口和梅山六兄弟打打鬧鬧,開心的不得了,其實他內心壓抑的很。為了扭轉母親和自己在天庭的地位,讓舅舅刮目相看,就勢必要做出一件出彩的事來,以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恰好,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黔驢技窮拿大聖沒有辦法,這才想到了他這個不親不疼一身本領的外甥來。而這也正和楊戩之意,所以對孫悟空的一戰,他志在必得,非勝不可。

反觀悟空自出世以來,拜師菩提老祖,學得七十二般變化,還在龍宮得了如意金箍棒這個寶貝兵器,讓玉皇大帝也不能小覷,還招安猴頭做了天官。雖然弼馬溫官職不怎麼樣,可也比二郎神在一個偏遠角落裡自怨自艾強得多。不過猴王並不買玉帝的帳,反倒大鬧蟠桃盛會,弄了個天上人間盡皆知曉的風光場面,出盡了風頭。

這讓鼎鼎大名的二郎真君如何能夠心裡平衡,所以和悟空這一決鬥,與其說玉帝指派,不如說是嫉妒心作祟,戰勝孫大聖,才能引起三界震動,揚名立萬,笑傲天庭。

所以才有了二郎神和孫悟空那場精彩絕倫的鬥法,論武力和法力兩人可謂是旗鼓相當:

孫悟空:七十二變、金剛不壞身、筋斗雲、影分身術、法天象地、火眼金睛、三頭六臂、定身法。

楊戩:七十二變、九轉玄功、縱地金。

單論法術大聖明顯多於楊戩,但悟空是孤軍作戰,二郎神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他有三隻眼,所以能看破悟空百般變化。加之老君助力和哮天神犬幫忙,適才勉力抓獲了猴王。

二郎真君終於遂了心愿,一戰揚名。不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孫大聖被太上老君在煉丹爐里煉了七七四十九天,不僅毫髮無損,還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卻是因禍得福。

這一點卻是二郎真君萬萬想不到的吧!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楊紅志

參考文獻:《西遊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