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藥種植技術

山藥種植技術

山藥

山藥介紹

山藥為食葯兩用植物,食用量大於藥用。食用著名品種有河南的鐵棍山藥及河北的小白嘴,常用來做菜和煮粥,口感極佳。作為藥材,是大宗品種,年需求量為10000噸,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能。其品種主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i Thunb.(北產懷山藥)和參薯Dioscorea alataL(南方產)的根莖。前者主要分布於河南溫縣、武陟、沁陽、博愛以及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後者分布於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安國市場食用鮮品小白嘴每公斤6-10元,畝產2000-3000公斤,畝收入上萬元。除去種苗、肥料、人工費用,畝純收入超過5000元以上;藥用品種安國地區多用麻山藥,畝產毛條約500公斤左右,現市場價為毛一等15、二等11、三等8.5,光一等29、二等23、三等17,畝純收入超過3000元,有肥厚沙壤土的產區種植戶可以適量種植。聯合社回收鮮品,解除您不會加工的憂慮。收穫後即可聯繫藥材通17749898881或關注下面公眾號發布。

山藥

生長習性

喜光,耐寒性差。宜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壤土中生長。忌水澇。地下 山藥莖為圓柱形,也可能因為生長地質不同而變形,肉質肥厚。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山藥為深根作物,宜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鬆,土質肥沃,透氣性強,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低洼積水、土壤黏重的地不宜種植。忌連作,一般間隔3~5年種1次。

冬前選好地後進行深翻,現產區叫打鉤,可深翻80厘米(打眼栽種的不深翻)第二年播種前結合填土,施足底肥翻地30厘米,細耙,整平,然後起壠或作高畦、平畦,一般壠寬40~50cm,畦寬100~120cm,畦長視地形而定。

繁殖方法

選種

採取根莖繁殖的在收穫山藥時,選擇粗壯而無病害的根莖留種,整株儲藏,春天栽種;蘆頭留種的於蘆頭7~15cm處折斷,切口粘上草木灰,以使傷口癒合,置通風處晾4~5天後,儲藏於沙中,備作種用;珠芽(零餘子或叫山藥豆)繁殖的於植株枯萎摘收零餘子或叫山藥豆,選擇個大飽滿,無病蟲害,色澤好的作種,用濕沙或兩合土埋於室外,也可裝入籮筐內,置於室內越冬。

栽植

1、株芽育苗: 一般於春分至清明前後栽種。珠芽(零餘子)作種栽的多採用高畦或壠作栽種,畦按行距20~25cm開溝,溝深6~10cm,壠作栽種的於壠上開淺溝,兩邊均按株距10cm下2~3個珠芽,然後覆土,種後澆水或蓋上一層草,使土壤保墒。當年秋季挖出作種栽。

2、蘆頭作種栽的多採用壠作或平畦栽種,壠作的於壠上開溝種植,畦作的按行距30~35cm開溝,溝寬15cm,可種雙行或單行,蘆頭順序平放溝內,若雙行可擺成人字形,使蘆頭在溝之中線的兩旁,相距3cm。栽後覆土,稍加鎮壓,然後澆水或蓋上一層草即可。

3、根莖繁殖:將留種的山藥於蘆頭7~15cm處折斷,切成長10~15cm段,切口粘上草木灰,以使傷口癒合,置通風處晾4~5天,栽種方法為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

4、打眼栽種:有的產地為加工光山藥,多採用穴栽,於種植前用木棍或鐵釺打洞,洞口直徑2~5cm,深40~100cm,洞內填細沙或穀殼,待下沉後栽種,並將種栽的根芽對準沙土,然後覆土。

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山藥出苗後,在南方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土壤易板結,特別在旱地種植又無稻草遮蓋的情況下,每次澆水或雨後雜草滋生很快,要及時中耕除草,一般進行2~4次。生長初期鬆土由淺漸深,生長後期則應淺松,以免損傷地下部分。

2

灌水:北方產區種植山藥生長期要注意適時、適量澆水,以促進山藥根部生長發育,使根莖粗、圓、長,兩頭勻稱,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乾旱會使根部發生畸形或分杈。第1次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會長粗脖子。當地表未乾時進行第2次澆水,以防地表乾裂,造成植株死亡。以後澆水要逐次增多,以不超過根部生長的深度為宜,否則根部易長成細長狀。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好,如遇連續高溫天氣,地溫增高,可用井水小澆,以調節地溫。雨季要注意田間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爛。

3

搭架:山藥是纏繞草本植物,生長期要搭架,以利通風、透光,促使根莖生長和防止蔓延伏地叢生,葉枯黃或感染病蟲害。一般苗高20cm左右,可用竹條或樹枝插於壠(畦)面上,使之攀緣;支架要牢固,高1.5-1.6m。

4

間苗:山藥栽子或蘆頭,一般可萌生幾個芽,形成一株數蔓;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應進行間苗,要求每株留1~2個健壯的芽,其餘莖葉全部摘除。

5

追肥:山藥為喜肥植物,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長期還要追肥2~3次,追肥時間,第1次在苗高30~45cm時,第2次在6~8月初,第3次在8月下旬。追肥可採用溝施,肥種以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施肥量可視地力、肥源等情況而定。

病蟲害防治

炭疽病

1

病原為真菌中半知菌類盤圓孢屬黑盤孢菌。主要危害莖、葉。發病初期在葉脈上產生褐色小斑,病斑逐漸擴大後呈黑褐色(中部褐色),並有不規則輪紋,上面有小黑點。莖基部常出現深褐色水漬狀病斑,造成枯莖落葉。天氣潮濕時病部可產生粉紅色黏狀物,即病原分生孢子堆。病原菌以菌絲在病株或殘體上越冬,翌年在適宜條件下,分生孢子借風或水傳播浸染,並能引起多次浸染。當夏季溫度在25 0C~30℃,相對濕度大於80%時,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搞好田間清潔,及時清除枯枝殘葉並將其燒毀,防止病原菌傳播。栽種前用1:1: 150倍波爾多液浸種栽5~10分鐘;發病期可用5%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洒,7天1次,連續2~3次。

褐斑病

02

病原為半知菌類中柱盤孢屬黑盤。主要危害葉,發病初期在下部葉片上,產生黃色或黃白色病斑,病邊緣變褐色,微突出,中部淡褐色,散生黑色小斑點,即分生孢子盤,有時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菌絲或分生孢子盤附著於受害部位越冬,翌年隨風、水傳播浸染,並能引起多次反覆浸染,高溫、高濕易感染髮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枝殘葉燒毀;用1:1: 120倍波爾多液噴洒;用5%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7~10天噴洒1次,連續2~3次。

蟲害:主要有蠐螬、地老虎、黑肉蟲等蟲害。病蟲害防治要以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環保方針及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採用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禁止使用國家禁用農藥,並充分考慮套種作物的安全。冬季通過清園,可大大降低越冬病蟲害基數,減輕來年病蟲害發生。

採收與加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