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月同清,陶冷月繪畫作品欣賞

冷月
出沒;齊秦作品集
齊秦
00:00/00:00
陶冷月(1895—1985),中國畫家。原名善鏞,字詠韶,號鏞、宏齋、五柳後人、柯夢道人,江蘇蘇州人。二、三十年代歷任長沙雅禮大學藝術系教授,國立暨南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學藝術系教授,國立四川大學教授,又與謝公展、呂鳳子等創辦南京美術專科學校。擅長山水、花卉、走獸、游魚,尤善畫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
陶冷月幼從祖父陶治孫學畫(陶治孫是「小四王」之一的王椒畦的學生,《清代畫史》稱其「工山水,筆意峭拔,皴擦疏簡,蒼茫渾厚」,吳大澄、陸恢也曾出其門下)。
早期接觸「四王」系統的山水畫,後又鑽研了米南宮、黃公望、王蒙、沈石田、文徵明諸家的山水畫技法,以及王冕、徐渭、陳淳、蔣廷錫、惲壽平諸人的花卉畫技法。在蘇州元和縣高等小學讀書時,學習投影、透視,光線等西方繪畫知識,後又從美國人特朗教授研習油畫、水彩畫。
「壽比長松,皎如明月」,這是文壇鴻碩嚴獨鶴對陶冷月的譽辭。開創「新中國國畫」的陶冷月,1920年在長沙蔡元培演講中,受到美術創新、集中西古今之長冶為一爐的思想啟迪,後又在1926年受到蔡元培多次鼓勵和褒獎,繼用傳統的中國畫技法來表現光影透視原理,呈現明暗色彩,光形遠近,即繪月未嘗不能繪其明,繪雪未嘗不能繪其清,師造化,崇個性,營造具有中國情味又融和西畫技法、顯示出強烈現代感的作品。陶冷月在上世紀30年代的初期,正是接受了康有為提倡的「中國畫改良論」,成為當時歸國留學生為中心的洋畫運動中的一個成功範例。
陶冷月最負盛名是月景雪景山水。為真實地表現雲月的韻味,他用積墨積色之法漸層著色,因而其畫遠看融渾,近看筆筆有致。
為了有別於日光下的山水畫,畫月色朦朧中的景物時,參照張僧繇、楊升的「沒骨」法,吸取水彩畫中干畫法等技巧,逐層著色,採用勾、皴、斫、擦等筆法,形成了他的藝術特色。
為了表現雪的質感,他冒著嚴寒對雪景觀察寫生,以畫出雪的清朗、厚實、疏鬆的神韻和凜冽之感。也愛畫梅。他吸取前人楊補之、王元章等人的畫法,參以徐崇嗣的沒骨花技法加以發展,並用自己擅長的月影、雪景相襯托,使人有置身花海月影中的美感。
陶冷月 葦岸漁歌 1933年作
陶冷月 湘江秋月
陶冷月 松崖賞月
陶冷月 秋高月滿 1944年作
朗朗明月在明靜的雲層間緩緩移動,潺潺的溪水泛著白色的熒光,翠柏紮根岩隙,紅樹依崖而立,石徑邊坐賞吟詠,似入仙景。
陶冷月 微雨夜來
陶冷月 月夜泊舟
近現代畫家所畫的月,基本上只是一個圓圈,並沒有精心描繪,更沒有終身以月景山水為題材的。陶冷月卻知難而進,他引西潤中,取烘雲托月的方法,用雲的流動變幻襯托出月的皎潔明亮,以此表現月夜的靜寂肅穆。他通過長期觀察,總結出畫月的四季區別:春月明媚、夏月爽朗、秋月高亢、冬月清寒,雨前烏雲拱月,分外明亮,雨後碧空如洗,明凈皎潔。
陶冷月 雲山夜景 1982年作
陶冷月 月夜梅花
陶冷月 池塘廬雁
陶冷月 雪溪月夜
陶冷月 月光瀑布
此作描繪清冷月光之下奔流的瀑布和岸邊密布的樹叢,秋意甚濃。迷濛的雲彩中掩映著一輪圓月,月光投在瀑布傾瀉的地方,厚塗的白色讓水面非常明亮,而淡黃的機理紋路又給水瀑染上了詩意的月色。光影的運用與瀑布的大弧度的描繪使人幾乎能感受瀑布傾瀉而下的強大力量。
陶冷月 瑞雪圖
陶冷月 雪夜梅花
陶冷月 寒宵野艇 1979年作
以下為陶冷月更多作品欣賞
本圖文綜合整理自網路。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