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張先的這首詞,情真意切,傳誦至今

張先的這首詞,情真意切,傳誦至今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宋 張先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張先的這首詞,情真意切,傳誦至今

張先的這首詞,描寫了女子與相愛之人分離後獨處深閨的情形,表達了相思與愁苦之情。詞的結尾兩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用獨特的比喻,表現了女主人公對待真摯感情的執著、對美好的嚮往,以及對幸福的追求,情真意切,傳誦至今。

上片首句,女主人公經歷了長久的離別之苦後,難以抑制地發問,這傷高懷遠之苦到底還要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能迎來真正的解脫呢?「傷高懷遠幾時窮?」這一問句,隱晦地將其所受的種種辛酸苦楚一帶而過,因而更加深沉。第二句「無物似情濃」,更像是對此的回答,沒有什麼比情更濃厚更深重,所以這相思之苦怕是更難消除。

張先的這首詞,情真意切,傳誦至今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這三句寫女主人公面對飛舞柳絲時的心緒,「柳」為「留」,「絲」為「思」,奈何離人遠去,想要挽留也無法挽留,這思念之情像滿天飄舞的柳絮一般,漫天遍野,難消難除啊。原本應是柳絮擾亂人的心緒,然而詞中卻巧妙地將二者因果關係調換,是人的離愁別緒讓這柳絮紛亂飛舞。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這幾句實為懷舊。遙想從前,他騎馬飛奔,回眸一笑,儘是溫柔,郎情妾意,好生幸福。馬兒嘶鳴,隨即馳騁,塵土飛揚。可如今呢,物是人非,這一方寸土尚且不見他的蹤跡,更何況天涯海角呢,該如何去找他?該去哪裡尋他呢?「何處認」與「何時休」相互呼應,加深全詞愁苦無奈之基調。

張先的這首詞,情真意切,傳誦至今

下片寫登高遠眺之景。「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目光所及之處,有一雙鴛池,池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對鴛鴦嬉戲划水,自由自在。女主人公如何不觸景生情呢,曾經她與相愛之人也是如此,如膠似漆、相親相愛,此情此景,更讓她心生悲傷之感。「南北小橈通」,從前在這蓮塘上相會往來,好像也只是昨日之事,細細算來,不曾發覺,分離已如此之久。

「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黃昏日落,不再遠眺,仔細打量起這樓閣來:年代久遠的木梯靜靜地橫在那裡,樓閣被落日餘暉籠罩著,顏色昏黃,像極了畫卷。夜色漸濃,又是那輪彎月,傾斜於天空之中,皎潔的月光照著這畫閣,越發清冷。一個「又還是」,表明了女主人公的百無聊賴,夜夜望月,期盼著有所不同,然而,總是不遂人願。這三個字,雖然十分傷感,卻隱含也引出了女主人公對自身命運的沉思。

張先的這首詞,情真意切,傳誦至今

結尾「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化用了李賀《南園》中「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恨意深沉,細細思考,自己好像還不及那桃花杏花,她們雖然生命短暫,但還懂得在最是芳華之時嫁給東風,即使凋零,也不枉活。桃花杏花都有歸宿,而自己呢?只能形單影隻地虛度年華吧。這句最是著名,表達了對易逝青春的珍惜,更有對自身命運不能自主的怨恨。

張先的這首詞,情真意切,傳誦至今

這首詞中,尾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使張先除了「張三影」之外,又有了「桃杏嫁東風」的雅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難言滋味: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