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0多個版本的小熊維尼,哪個最好?

50多個版本的小熊維尼,哪個最好?

請問小熊維尼哪個版本好呢?網上搜到的好像都不是原著,原著故事就只有迪士尼動畫的插圖嗎?

我試著以「小熊維尼」為關鍵詞,在噹噹上搜了一下,Duang的一下跳出50多個頁面,粗粗統計了一下,不下50個版本,有的標註「迪士尼故事」,有的標註原著故事,還有各種繪本、紙板書、有聲書。

前兩屏的搜索結果

我瞬間明白那位媽媽的疑問:維尼熊真的就是迪士尼動畫片中的那個樣子嗎?這麼多個版本的書,該挑哪個呢?

那好,今天,我們就來八一八維尼熊,這隻世界上身價最高的小熊,以及它衍生而出的各種版本的書籍

企鵝出版集團2005年版《小熊維尼阿噗》封面插圖

講真,維尼熊也確實是一個特別值得一說的角色。《小熊維尼》是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入選美國亞馬遜書店推薦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也是全球譯本最多的書之一;

被迪士尼購買後,它和小夥伴的故事成為多部迪士尼經典動畫片的主角,2003年公布的福布斯最有價值的虛擬人物排行榜中,小熊維尼以59億美元的身價,打敗炙手可熱的米老鼠,榮登世界第一。

1914年,當加拿大獸醫哈里在火車站買下一隻被獵人捕獲的小熊,並把它叫做維尼的時候;

1925年聖誕節,當英國作家A﹒A﹒米爾恩在《倫敦晚報》寫下小熊維尼阿噗的故事時;

所有人都不會想到,這隻小熊日後會如此盛名吧?

維尼熊確有其「熊」

故事開始於1914年的加拿大。

一名年輕的獸醫哈里,即將離開祖國,奔赴大洋另一端的陌生國家,戰爭的前線。

在離家幾百公里的白河火車站,哈里看見月台的長凳上坐著一個頭戴巴拿馬帽、手持獵槍的男人,長凳底下蜷縮著一頭小黑熊。

哈里內心掙扎了很久,終於下定決心,把口袋裡不多的錢全都掏了出來,買下這隻小熊。也許是作為獸醫的職業習慣,也許是即將奔赴戰場時,茫然又複雜的心理。

哈里把小熊叫做「維尼」,他的家鄉溫尼伯(Winnipeg)的簡稱。

在漫長的行軍途中,維尼長成一隻聰明、可愛、善解人意的大熊,也成了所有戰士的開心果和吉祥物。

哈里和維尼在軍營里。

它形影不離地跟隨部隊在瓦爾卡地亞的軍營里訓練,又一起橫跨大西洋,到達彼岸的英國,直到分別的日子到來。

一個寒冷的冬天,哈里接到了戰鬥命令。他叫上戰友,與維尼拍了一張全家福,然後開車把維尼送到了城裡的動物園。

前排左數第五位是哈里,他懷裡抱著維尼。

1914年,維尼正式入住倫敦動物園,在那兒待了整整20年,直到1934年去世。

全英國都被維尼感動了。在那場殘酷的世界大戰中,1000萬人死亡,1000萬人失蹤,就連馬,都被迫捲入人類的戰爭,死傷慘重。

只有天真可愛的維尼,沒有被戰爭玷污一絲一毫。它的故事,代表著和平、愛和信任,而這些,正是歷經浩劫的人們,最嚮往的東西。

維尼去世後,倫敦動物園和它的家鄉溫尼伯,分別建起一座維尼的雕像。後腿直立的維尼,拉著「哈里爸爸」的手,深情地望著他,一如他們在瓦爾卡地亞軍營里經常的姿勢。

這就是小熊維尼的「前傳」,一本名叫《尋找維尼》的繪本把這段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出來。

繪本的文字作者,林賽﹒馬蒂克正是哈里的曾外孫女,她聽著維尼熊的故事長大,一直把維尼當作自己的「熊爺爺」。

而創作這本繪本的初心,是林賽想讓剛剛出生的兒子科爾,聽到家族時光深處的迴響,並且,「讓你時常記起一份小小的愛心所能產生的巨大影響。」

《尋找維尼》獲得2015年凱迪克金獎。書中的一句話特別打動人心:

有時候最好的故事都是真的。

動物園的維尼激發起作家的創作靈感

維尼成了倫敦動物園的明星動物,迎來一群又一群小朋友,直到遇見最特別的那一位:羅賓﹒米爾恩。

他們成了真正的好朋友,動物園甚至允許羅賓進入圍欄和維尼一起玩,羅賓還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熊改名為維尼。

羅賓和維尼在動物園裡

他們玩耍的身影,被羅賓的父親,A﹒A﹒米爾恩看在眼裡。A﹒A﹒米爾恩是一位作家,他一直想為兒子寫些什麼,維尼的出現,激發了他的靈感。

1925年聖誕節,以羅賓和他的小熊、老虎、小豬、小驢玩具為原型的童話故事,在《倫敦晚報》刊登,緊接著,BBC廣播也播放了這個故事。

羅賓的玩具,已經成為兒童文學史上的「大人物」。

1926年,《小熊維尼阿噗》由企鵝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阿噗(Pooh)是羅賓給家裡飼養的天鵝取的名字,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這本書完全遵照著羅賓的視角和心理。

這本書也連同A﹒A﹒米爾恩的另外三本作品:《當我們很小的時候》(1924年)、《現在我們六歲了》(1927年)、《阿噗角的小屋》(1928年),一起被稱為「小熊維尼四部曲」。

書中的插畫由英國著名插畫家E﹒H﹒謝潑德繪製,雖然只是黑白的線稿,卻極為傳神地勾勒出維尼和小夥伴們的樣子。

多年後,E﹒H﹒謝潑德還親自為這些黑白稿上色。

我們也能看出,日後迪士尼維尼熊的形象,很大程度脫胎於謝潑德的原版。應該說,是米爾恩和謝潑德共同賦予小熊維尼生命

順便插播一個八卦。2014年12月9日,倫敦蘇富比「英國文學、歷史書籍、兒童文學與插畫」拍賣專場上,謝潑德的素描手稿《他們久久凝視著腳下的河流》以31.45萬英鎊成交,成為全場最高價拍品。這幅插畫曾出現在《阿噗角的小屋》里。

迪士尼動畫讓維尼紅得發紫

1929年,A﹒A﹒米爾恩把小熊維尼衍生產品開發權賣給美國人斯蒂芬﹒施萊辛格。1961年,斯蒂芬的妻子,也是他的財產繼承人,授權迪士尼製作小熊維尼動畫片和連環畫。

1966年,維尼熊的第一部迪士尼影片《小熊維尼與蜂蜜樹》上映,雖然只有短短的25分鐘,卻一舉奠定了維尼熊經典形象。

1966年版動畫短片海報

動畫片截圖,當時的畫面,還沒有日後那種鮮亮的光感。

從1966年至今,迪士尼一共推出近20部與維尼熊相關的作品,類型包括動畫片、卡通電影、電視節目、3D動畫、真人動畫電影、舞台劇等。

維尼熊和唐老鴨、米老鼠一起成為了世人皆曉的卡通明星,成為迪斯尼公司的生財法寶。

2005年,維尼成為好萊塢星光大道的第2308顆明星。

種類繁多的小熊維尼書籍

梳理完小熊維尼的歷史,再看看關於它的書籍。目前,主要有4種形式:

第一種:英文原版

由企鵝出版集團旗下的童書出版品牌Puffin出版,目前在噹噹上比較容易買到的,是1988年版和2005年版。

2005年版的《小熊維尼阿噗》和1992年版「四部曲之一」《當我們很小的時候》

都是經典的小開本,封面設計延續了企鵝書籍一慣簡約、清爽的特點,彩色封面,黑白內頁,均由謝潑德繪製插畫。

第二種:原著引進版

這裡要提醒一下,目前國內所有原著引進版,插畫都不是謝潑德的原版

為什麼中文簡體版不採用原版的插畫呢?一個字:貴!

這裡有個作家去世後50年作品才進入公版的問題。文字作者米爾恩1956年去世,文字作品已進入公版領域,原版插畫作者謝潑德1976年去世,插畫作品還處於50年保護期內。

前面也說過了,謝潑德一幅素描原稿就可以拍到30多萬英鎊,估計整本書的插畫版權費相當嚇人吧!

《小熊維尼阿噗》(浙江文藝出版社)

《小熊維尼》(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翻譯最靠譜的版本

要讀原著中文版,這兩個版本最推薦,因為譯者是翻譯過卡夫卡、愛麗絲﹒門羅的作品,獲得翻譯終身成就獎的的李文俊先生。

浙江文藝版的《小熊維尼阿噗》就是原著的《小熊維尼阿噗》,而浙江工商大學版的《小熊維尼》,是原著《小熊維尼阿噗》和《阿噗角的小屋》兩本的合輯。

李文俊先生曾說:阿噗身上的萌態、優點、缺點,我們兒時有,長大了依然未能褪盡。我在譯稿的時候,總覺得這不是寫的我嗎?不是寫的芸芸眾生嗎?

這是對原著有極深領悟,才說得出來的話啊!

《小熊維尼故事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小熊維尼故事全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完整再現原著「四部曲」

沿用原版的「四部曲」:《小熊維尼阿噗》、《當我們很小的時候》、《現在我們六歲了》、《阿噗角的小屋》。

兩個版本整體風格都是比較典型的國內兒童文學作品風格,簡單,清楚,但藝術感比較欠缺。

最大的問題在於插畫,模仿原著,但只是形的模仿,藝術水準就自不待言了。

左邊為安徽教育版,右邊為原版。

如果說上面的模仿還算中規中矩,看看下面化學工業出版社的《維尼熊和他的朋友們》4本合集的插畫,就有點想哭了。

左邊為中文版,右邊為原版。

《小熊維尼原著故事》(人民郵電出版社)

插圖獲得迪士尼授權

這個版本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號稱「中小學生語文新課標必讀名著」,第二是使用了迪士尼電影彩插。

因為打的是教育部推薦,出版社拉來了不少兒童閱讀推廣人做推薦,譯者雖然不是名家,但也是長期從事語言類書籍出版的專業人士。因此,書的內容還是踏踏實實的。

從封面的迪士尼標誌來看,插圖應該是獲得了授權。

但是,即便有動畫彩插撐腰,內頁設計,還是一言難盡。

第三種:迪士尼動畫繪本

迪士尼動畫通常都有衍生的電影繪本,文字是從電影內容改編的,除了人物設定、故事框架一致,跟原著的關係已經不大了。

如果留意封面,看不到原著作者A﹒A﹒米爾恩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迪士尼公司。

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小熊維尼情緒管理暖心繪本故事》《小熊維尼自主意識敏感期引導繪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的《小熊維尼好性格培養雙語繪本合輯》等都是代表。

把一個長一兩個小時的動畫影片改編成一本薄薄的繪本,內容一定大幅度縮水。原著中的意境、細節,字裡行間流露的幽默、慈悲和深情,在這些書上都看不到了。

舉一個例子,第四章《屹耳丟了尾巴,維尼找到一個》,原著開頭是這樣寫的:

藍灰色的毛驢屹耳,獨自站在森林裡長滿荊棘的角落。他的前腿叉得很開,頭歪在一邊,正在想一些事情。

有時候他心裡悲傷地想「為什麼」,有時候在想「為何」,有是有又在想「到底是因為什麼」,有時候他自己也不太清楚自己在想些什麼。

而動畫繪本版的《小熊維尼》,只有一句:

在百畝林的另一邊,屹耳正若有所思地嚼著野薊草。

但一個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心,不就在於那些細節嗎?

關於要不要讀動畫片衍生繪本,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有過這樣的話:

迪士尼卡通成功的秘密,在於以光來表現色彩。迪士尼電影與圖畫書在品質方面的差異,在於一個是充滿光線躍動的活潑色彩,一個是經過印刷過程而失去光的質感的沉悶色彩。

第四種:跟原著、迪士尼動畫都沒有什麼關係的版本

這種類型,實在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代表!

《小熊維尼》(天地出版社)

說是改寫,但我仔細找了一下,這本書的封面、書脊、版權頁,沒有一處提到原著作者名字,對作者極大的不尊重吶!

再看看所謂的「改寫」是怎麼改的吧。比對了一下,就是以所謂的這個年齡學生的理解力,把所有稍微生僻一點的詞、稍微複雜一點的細節描寫……統統都刪了。簡直就像一篇寡淡的流水賬!

再翻開內頁,滿版拼音標註,視覺上很不舒服。

雖然這本書只賣10塊,封底還有一堆騰訊兒童、京東、噹噹聯合推薦,但真心不建議購買。

《小熊維尼歷險記》(天地出版社)

看到這個封面,有沒有想深深地嘆一口氣?維尼熊額頭那一撮頭髮是怎麼回事?

作者是安東尼,又是改編。

當然不是不允許改編,問題是宣傳語打的是「一套風靡全球的國際兒童文學大獎優秀作品,一座代表最高水準的兒童文學寶庫」!

這是赤裸裸的欺騙啊!

噹噹頁面上,書名後面的備註是:風靡全球的迪斯尼經典!余秋雨特別推薦版本!

但在下面的描述中,沒有餘秋雨半點推薦語。出版社,余秋雨知道這回事嗎?

GIF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這麼多版本的維尼熊,該挑哪個版本呢?我的建議是:

挑選好譯者的原著翻譯版

選擇作者是A﹒A﹒米爾恩的版本,並且,盡量挑選翻譯是名家的版本。

不是有句話,讀翻譯作品不看譯者,就像吃小籠包不吃裡面的湯嗎?

能看原著就不看動畫片繪本

當故事被抽離成一個框架,而缺少豐富的細節、優美的文字時,閱讀的樂趣也少了大半吧?

當然,為了懷舊而看,也是可以的。但問題是,為什麼不翻齣動畫片再看一遍?

注意插畫、設計的藝術性

讀書,不僅是讀文字,也是看圖,欣賞美。平庸的插圖、醜陋的設計,是不尊重孩子的審美力。

當然,目前沒有一個版本,花重金購買原版插畫,希望未來能看到。

而迪士尼動畫插畫,從電視上看當然非常吸引人,但從屏幕到紙張,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最後,那些莫名其妙的改編版就算了吧

梳理完一遍維尼熊的版本,感覺經歷了一翻出版的亂戰。噓~~挑到一個好的版本,多麼不容易吶!

話說,我們閉著眼睛都能買到好看、好讀的童書的時代,什麼時候才能到呢?

-END-

我是歡喜媽,

當過圖書編輯,

也做過童書買手,

現在是天天陪女兒讀書的新手媽媽。

每周一、五更新,

讓我們一起,

追尋閱讀的意義。

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

和小歡喜一起,發現最美好的童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歡喜兒童書店 的精彩文章:

TAG:小歡喜兒童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