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焦 x 導演劉健、聲音執導李丹楓:一部中國新獨立動畫的誕生

深焦 x 導演劉健、聲音執導李丹楓:一部中國新獨立動畫的誕生

原文作者/ZAC朗讀者/昱霖

訪談、整理 | 柳鶯(發自柏林電影節)

Peter Cat對李丹楓部分訪談亦有貢獻

訪談對象:劉健 - 《大世界》導演

李丹楓 - 《大世界》聲音指導

導演劉健在柏林電影節新聞發布會

深焦:從2010年的《刺痛我》到2017年的《大世界》,中間這段時間,您在忙什麼?

劉健:2010年左右完成《刺痛我》,後來還啟動了一個和法國公司合作的新的項目叫做《大學城》,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擱淺了。從2012年開始寫《大世界》這個劇本,劇本改了幾十稿,2013年開始動筆畫,基本完成是在2016年底。主要的製作工作是由樂無邊工作室完成的,這是我和愛人的工作室。我畫得不是很快,因為我需要操心製作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從劇本到台詞,從場景設計到後期的剪輯等等。我經常和我愛人討論這個故事,她也經常會給出一些非常好的建議。

深焦:《大世界》延續了《刺痛我》的繪畫風格,寫實性比較強,其中又帶有荒誕的元素,白天黑夜的交替並不存在,整個氛圍壓抑絕望。

劉健:雖然風格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大世界》在敘事上和《刺痛我》還是不太一樣。《大世界》的故事從某一天的下午開始,一直延續到當天的晚上,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甚至都還不到24小時。因此畫風是和劇本的走向息息相關的,我並沒有刻意地想要在影片中取消白天的存在,只是故事的起始點和終點都發生在光線並不明亮的時段,因此會給觀眾造成整個城市籠罩在黑夜中的感覺。

我將故事設定在當代中國,故事中的人物的行為也會在這個背景前展開。所以我會對場景有自己特別的要求,希望即便在沒有人物出現的情況下,場景自身也能傳遞一些信息、一些情感。

深焦:所以您在場景的細節設計上非常用心。

劉健:對,比如在小張宿舍的牆上,會貼著梅西的海報,這是我傳遞人物信息的一種方式,所以我會相對仔細地去琢磨這些細節。

深焦:電影中網吧里還貼著《刺痛我》的海報。

劉健:這個就是搞笑一下啦(笑)。

深焦:雖然具有強烈的作者屬性,《大世界》就劇情而言還是一部比較典型的犯罪片。為什麼選擇動畫而非真人來展示這樣一個故事?

劉健:動畫和真人實拍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首先它是畫出來的,主觀性更強,對於我這樣一個一個人創作的團隊來說,是可操作性比較強,又相對純粹的方式。真人片的話,在有些部分,我覺得是不可控的。

深焦:您是如何為影片中的角色們尋找到符合他們的身份定位的,有什麼參考么?比如喜歡自己搞發明創造的餐館老闆等等。

劉健:其實中國社會中存在好多這樣有意思的人物,只不過被大家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比如新聞報道里時不時地會看到中國農村有某某人喜歡搞發明創造,什麼把水變成油啦,土法造飛機啦等等現在所謂的「黑科技」。你認為這些事情不可能發生,但這群人恰恰在這上面花費大量精力,這些都給人一種很魔幻的感覺。

這部片子里最先設計出來的是小張這個角色,也就是在片頭實施搶劫的那位青年男子,由他搶來的那一袋錢,引發後面眾人覬覦的連鎖反應。至於電影中那位曾經和藝術家交好的黑幫大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由我從日常生活中攫取的元素拼貼而來的。我自己平時的社交圈就是藝術家,所以對這群人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從自己熟悉的群體入手,才能將人物刻畫得生動。

深焦:動畫片是一個相對虛擬的世界,個中人物性格刻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大世界》中,您是通過什麼方式讓每一個人物都擁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的?特別是殺手這一角色,他多層次的性格又是如何得以表現的?

劉健:我不是學動畫也不是學電影的,因此創作的時候,也沒有先入為主的「動畫應該是什麼樣」的考量,反而更多地是跟著自己的感覺來,尤其是在動畫語言上,更沒有遵循一個什麼範本。但我非常希望能夠將人物身上微妙的地方表現出來,而不是像大家平時所看到的那樣,讓動畫僅僅停留在誇張、漫畫式的表現狀態上。這和《好極了》的主題也是一脈相承的,我的主題不可能用日漫或者迪士尼的視覺語言來呈現。我希望整部電影的基調是在相對沉靜的氛圍中爆發。

關於電影中的殺手瘦皮,我試圖通過幾個方面把他的形象塑造起來。《大世界》中人物比較多,電影有限的體量里,不可能給每一個人物都著墨太多,因此我試圖通過一些小細節的添加,迅速地讓這個人物的性格凸顯出來。殺手的家中貼著《洛奇》和小狗兩張海報,強烈對比給人一種戲謔感,同時又暗示著他的性格中可能並不僅僅有殘暴和冷血的一面。他殺人的初衷,是為了賺錢送他的女兒出國上學;包括他在網吧中遇見小張,最後做出的決定,也都把他黑暗面之外的性格給表達了出來。包括在其他人物的對話中,我也會用一些旁敲側擊的方法,通過別的角色之口,概括瘦皮清高、孤獨的性格。

深焦:影片的配音工作找的是非專業配音演員吧。

劉健:是的,這點和《刺痛我》一樣,用的都是我在南京的藝術家朋友。但《大世界》的配音團隊和《刺痛我》並不是一撥人。

李丹楓:片中的人物配音並非採用了符合日常交流習慣的說話方式,特意做得有些像說書,營造一種和現實的反差,更加增強荒誕的成分。這個和整個影片的畫風是契合的,儘管我們在做聲音環境設計的時候,會盡量地貼近寫實主義的立場,但對話在某種程度上是抽離的,有點像「戲說」,它是一場戲,不完全的真實。這正是我們當時就決定要使用的風格。

聲音執導李丹楓(左一)在柏林電影節紅毯

深焦:聲音導演李丹楓大概是在什麼時候介入到這個項目中來的?

李丹楓:導演當時初剪都還沒有完成,差不多完成了2/3左右。製片人楊城與導演當時和我聊了一次,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因為這是一部為數不多的動畫片。

深焦:對於一部動畫片來說,聲音至關重要,能談談《大世界》的聲音設計和剪輯的過程嗎?

李丹楓:動畫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電影形式,對於像我這種做過不少真人實拍項目的人來說,動畫聲從無到有的過程非常有挑戰性,但從聲音上來說的話,創造發揮的空間也很大。之前和導演溝通的時候,他說想為《大世界》營造一種「搖滾,而非民謠」的風格。劉健導演的繪畫風格很特別,他並沒有讓自己畫面中的所有人和物都動起來。我會先去感受他想營造的空間,然後根據這些空間的特點單獨去錄一些環境音,並利用導演之前和他在南京的錄音師做的一些環境音,進行結合和潤色。因為是動畫片,不能通過同期錄音提供一個參考系,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靠頭腦中的想像。

深焦:那您如何理解劉健導演「搖滾,而非民謠」的風格指示?又是如何把這個抽象的風格落實到聲音設計的過程中的呢?

李丹楓:導演找到我的時候,給我看的第一個版本除了配好的對白,其他什麼聲音都沒有。當時我就和導演說,你所說的搖滾樂,其實在畫面、剪輯里是已經有體現的。所以在我聲音的設計里,搖滾樂氣質的體現,更多的是在節奏上。在我的理解中,《大世界》的聲音,包括聲音轉換的節奏,應該是生猛、粗糙、乾脆的,比如該轉場的時候,就果斷轉場,不用淡出這種比較啰嗦的方式,而是不同聲音具有衝擊力的快速轉換,以一種硬朗的方式製造影片的聽覺節奏,簡約而有效。其實很多影評說《大世界》像昆汀,我倒覺得更像是北野武,節奏上非常利落,出拳之後,立馬給到的鏡頭是一個人的倒下,寥寥幾筆就把事情交代了。

深焦:影片中間的那段香格里拉的音樂MV,是如何想到的?這一段在影片中非常出彩,將影片頹喪的節奏一下打破,為什麼會做這樣的處理?

劉健:最早的劇本中是沒有這段MV的,在製作的中期,突然覺得是不是在這個地方需要插入一個不一樣的,比較刺激的段落。香格里拉在通常的定義中,是一個世外桃源,是一個夢想的地方,我就想是不是可以以香格里拉為元素做一些相對誇張、荒誕的段落,就好像做菜的時候往裡面撒的一把辣椒。當時想到MV這個點子也很興奮,覺得這個會非常有意思。我之前是做當代藝術的,所以就想用當代藝術的方式來演繹這個MV,用比較鮮明的中國政治符號加上美國的波普藝術,綜合在一起,特別夢幻誇張。當最後電梯到了,人物又不得不從幻想回到現實中。

MV配的歌,值得專門說一下。這首歌是這部電影中除了上海復興計劃之外的原創音樂,是我在南京的兩個朋友王達、朱虹創作的,他們兩口子同時也是本片的兩位配音演員。他們是南京當地非常有名的歌手,我找到他們想讓他們幫我寫首歌。當時我已經把這一段MV的畫面給做出來了,歌詞也是我寫的,我比較想用這首歌表達對「脫下城市衣裳」這種狀態的嚮往。我和他們溝通自己比較想要一個什麼樣的風格和節奏,他們大概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首歌。後期又模擬了一下大喇叭廣播和唱片機劃痕的聲音,還原時代那種不顧一切往前沖、傻呵呵的天真的感覺,和畫面的契合度很好,我自己對這個MV也比較滿意。

《大世界》劇照,「香格里拉MV」

深焦:除了香格里拉MV,電影中還有一小段幻想的場景,就是小張在網吧睡著之後做的一個夢,夢裡出現了長江水。這一段是實拍還是手繪?為什麼會在這裡插入這樣一段抽離現實的場景?

劉健:這一段是實拍的,當時考慮得很簡單,故事發生在江邊,我希望用水來表示人物命運流動的狀態。在我看來,拍出來的江水和畫出來的江水,最後能夠達到的效果是一致的,我就選擇了前一種方法,因為效率更高,後期我還對江水做了顏色和明暗的調整,讓顏色從灰到綠,也反應了人物情感的變化。本來想用無聲的流水畫面,但有一次在火車上聽到Dave Liang做的氣氛音樂,一下子就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於是決定用他的音樂片段,並且是從頭到尾都用。

這一段,就好像是寫書法中的留白,讓人能夠喘一口氣,我希望每一個觀眾都能對它有自己的看法。

深焦:在創作上,受到哪些導演或電影影響較大?真人電影還是動畫電影?

劉健:我們處在信息交叉的時代,所以你說的相互影響,是很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對我來說,受到日本動畫的影響比較大,押井守和今敏都是。記得當時看完《攻殼機動隊》突然意識到原來電影還可以這麼拍。

其他對於電影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看好電影。我喜歡的導演很多,樸素有力的作品和黑色荒誕作品是我的最愛。我喜歡的導演包括:科恩兄弟、北野武、昆汀等等。

深焦:您對國內動畫創作生態,有沒有自己的判斷和觀察?

劉健:我對整個行業並沒有很完整的了解,但因為我自己也在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平時會碰到很多同行。其實最近幾年,國內的獨立動畫是非常活躍的,每年都會有幾部好作品。

深焦:您下一部項目還在籌備中嗎?

劉健:是的,下一部片子也會是動畫片。

- FIN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焦 的精彩文章:

《莫娣》:民間藝術家也有春天

TAG:深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