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相比較錢,我更喜歡懶」

「相比較錢,我更喜歡懶」

GIF

『 這 是 陪 你 的 第3 5 2個 夜 晚 』

對生活失去了好奇心,也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每天混日子,甚至連混都懶得做。

然後,再美其名曰說:這是成熟的標示,我已不求名利,只要安穩。

別逗了。那不是安穩,那只是被拖垮。

1

出大事了!朋友興沖沖地來和我說。

我嚇了一跳,怎麼了?

朋友說,老魏又辭職了。

我一翻白眼,有什麼了不起,老魏換工作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老魏是我的前同事,人還蠻機靈,按照北京話說這人有點賊,很活范兒,會來事,我從來沒見過只憑几句話就能讓客戶喜笑顏開的人,老魏是第一個。

曾經領導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好乾,只要你踏踏實實,我保證你在這個行業三年就能做到風生水起。

結果,沒到半年,老魏就從我的同事變成了前同事。

他辭職的理由是,總加班,受不了,我還要過日子呢,怎麼能天天把美好的晚上用來工作?

後來,老魏就轉行去了新媒體公司,做某檔節目的選角導演,也算是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工作沒那麼累,做得也開心,還能見到明星,也不錯。

結果,沒到半年,老魏說自己打算辭職了。

這次辭職的理由是,娛樂圈不好混,牛人太多,傻逼也多,受不了這種落差,還是眼不見為凈。

再後來,我就沒有繼續關注老魏的準確動向,只看他今天好像在設計公司做策劃,明天就能去工地里和老師傅嘮家常,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麼。

這次又聽說老魏辭職,我去找他聊天,怎麼?現在打算去哪個行當?

老魏哈哈哈笑了半天,我思考了很久,我覺得自由職業最適合我。

我一愣,為什麼?老魏說,因為自由啊!想做什麼做什麼,自己就是老闆,我說了算,我受不了約束,喜歡隨性。

我好言相勸,自由職業實際上更苦,壓力也很大,你要想清楚。

老魏說,我知道,錢當然好,努力也很好,但是讓我用睡眠時間去加班,讓我用休息時間去工作,我就不行,我會覺得自己沒活著,是個機器。

老魏半開玩笑地說,相比較錢,我更喜歡懶。

2

這句話好耳熟,不知道在哪裡聽過,我想了很久,終於想起來了,這是我爸跟我說的。

在曾經某次我回家過節的時候,我爸跟我說了一件聽起來很奇葩的事情。

他同事的兒子,90後,長得也算帥氣周正,四肢健全,沒有疾病,二本大學畢業,本科專業國際貿易。

之所以這麼詳細地羅列男生的資料,是要證明一點,他是可以進行獨立行為的人。

聽起來特別逗吧?獨立行為,好像現在還有人不能獨立一樣。

沒錯,這個男生,就是非獨立行為人。大學畢業了幾年,他就在家呆了幾年。

這個家裡蹲可不是簡單的和家人住在一起,而是自大學畢業後,他就回家,也不找工作,也不找對象,就這麼坐著。

他的家人要愁死,也不知道這孩子到底怎麼了。

家人問,怎麼不找工作?男生說,不想找。

家人問,怎麼不找對象?男生說,不想找。

家人逼急了,你就這麼在家閑著,整個人就廢了。男生說,廢就廢了,有口吃的就行。

這幾年,男生每天呆在家,睡到十二點,起床就吃飯,然後打遊戲,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也不出門,也不逛街,也不見朋友,就是在家。

就這麼一晃,三四年過去了。

最開始家人以為是他心理出了問題,會不會是有嚴重的網癮?或者有抑鬱症之類?逼著他去看醫生,進行全面檢查,結果發現沒有任何問題。

也不是沒有談過心,家人和他深聊過好幾次,從學業、生活、工作、未來各個方面和他分析利弊,甚至也談到夢想,問他是不是哪裡不滿意,你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就去做,父母一定支持。

可男生說,我沒什麼想做的,什麼也不想做,就這樣挺好。

家人說,你不能靠我們一輩子啊,我們死了怎麼辦?你要自己賺錢,自己養活自己啊。

男生說,比起錢,我更喜歡就這麼呆著。

當時聽完我爸無奈的講述,我也是很震驚,沒想到真的有這樣的人,果然奇葩。

3

說到這裡,我不由想到一個詞:啃老。

好像我們好久沒有說到啃老了吧。

這個詞最早出現,是用來批判80後一代的,當年用來形容80後的不負責任沒擔當,其中有一條最重要的「罪責」,就是啃老。

大學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就靠家裡關係去找,賺得不多養活不了自己,爸媽就要每個月貼補塞錢,買不起房子付不起首付,所有的錢都要家人給。

啃老族,批判的就是坐享其成的一代。

但漸漸的,這樣的聲音就消失了。也沒有人再用啃老去批判90後、00後。

我覺得,其中有一條原因是——

慢慢的人們發現,啃老,已經成為了年輕人一種無奈的常態。

在大城市生活,生存壓力太大,眼看著一線城市的房價飛漲,自己那點薪資根本買不起房子,只能靠家人來積攢首付。

自己也拼死拼活想要上進,可賺得錢就是沒辦法養活自己,家人也心疼,明裡暗裡接濟自己,一開始還心裡慚愧,慢慢也就心安理得了。

我一朋友曾經說過一句金句:我是獨生子,他們離開人世時所有的財產都是我的,那既然早晚都是我的,我現在用了,不過是時間提前了而已,不是啃老。

當時我聽到這話毀了三觀,現在想來,裡面其實也透露著深深的無力感。

沒辦法,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而現在,年輕人又要面對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就是被拖垮。

不僅被現實拖垮,也被精神拖垮,不僅被別人拖垮,也被自己拖垮。

於是,很多年輕人,不想面對,那就選擇不要開始。

我爸同事的兒子就是如此,老魏從某種上來說,也是如此。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有一個詞語:精神早衰。

4

你或許也聽過另外一個詞:巨嬰。

這個詞其實很好理解,春節時曾經在微博上有這樣一件事。

你自己買票買錯,為什麼要怪高鐵?春運一票難求,沒有人有義務承擔你的錯,因為自己的疏忽看錯時間,當然要自己負責,為什麼要到微博上去罵?

這不僅僅是精神早衰,而且是巨嬰心理。

這種心理的特點很明顯:去等,去靠,去怪別人。

遇到事情不會自己思考和解決,就是要去等別人幫助,靠別人解決,如果有任何不順自己心意的事情出現,就只是知道責怪別人。

全是別人的錯,自己一點錯都沒有。

四海之內皆你媽。

加班怪公司不人道,薪資不高怪領導眼瞎,找不到工作怪社會不公,沒有對象怪大眾現實,反正都是別人對不起你。你最偉大。

我把這種巨嬰心理歸於精神早衰之前,先是等著靠著和埋怨著,之後發現好像沒什麼改觀,現實依然還是老樣子,之後就會進入精神早衰的階段。

對生活失去了好奇心,也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每天混日子,甚至連混都懶得做。

然後,再美其名曰說:這是成熟的標示,我已不求名利,只要安穩。

別逗了。那不是安穩,那只是被拖垮。

我隱約發現了一個問題:

當年我們談啃老,是批判年輕一代擔當不足,後來不再談,是因為它幾乎成為了一種常態現實,現在人們談精神早衰,是在批判年輕人認知思維不足,和行動力上的缺陷。

我特別怕,到了某一天,人們連這一點也不再談論了,因為它也會變成一種常態,變得合理化。

而且,按照現在的苗頭,我覺得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當人人都在說自己喪的時候,甚至把喪作為現代年輕人的特點之一,把所謂的無欲無求用來安慰自己的暫時失敗,把你看似風淡風輕的理由當做逃避的借口,這一天,馬上就要來了。

當你習慣了等別人和靠別人,當你遇到事情不知道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倒責怪都是別人和社會的錯,當你也無力改變這種現狀,最終繳械投降,那一刻,你才真的被這個時代拋棄。

但是,你無法認知到這一點,你只會說,老了。

你覺得老了就是這樣,你覺得別人都是這樣。

但實際上,只有你活成了這樣。

· 你 或 許 會 喜 歡 ·

給你點贊,就是喜歡你啊

「如果痛苦的話,就別努力了」

你什麼都沒有,不做自己還能做啥

不是你喜歡的那種人,卻是你喜歡的那個人

我 們 的 相 逢 只 差 一 次 分 享


不 懂 你 的,為 你 憂 愁 。明 白 你 的,嘆 此 生 值 得 一 游

我 是 你 的 樹 洞 , 也 是 你 的 枕 邊 人

? /Ave Maria ——Dan Gibson

文中插圖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麼遠那麼近 的精彩文章:

給你點贊,就是喜歡你啊

TAG:這麼遠那麼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