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他曾兩次與愛因斯坦談笑風生,卻是改變了一代文盲命運的人

他曾兩次與愛因斯坦談笑風生,卻是改變了一代文盲命運的人

微博上總是活躍著各種網紅明星,但其實有一位年過百歲的老者引起過很多人的關注。

他每天堅持讀書寫作,刷微博寫博客,收穫了一大批的粉絲。

但可惜的是,就在2017年1月13日他剛過完111歲生日,1月14日便與世長辭,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他前半生毅然放棄華爾街高薪工作,一心一意想為國家經濟建設出謀劃策。

他後半生卻禁不住當時文字改革委員會的猛烈遊說,半路出家走上語言學之路。

就這樣,理科出身的經濟學家搖身變成漢語改革先驅。

他被許多媒體譽為「現代漢語拼音之父」,但他卻一再否認,認為自己只不過是背後眾多工作者中的一員而已。

可若是沒有他大力推廣的漢語拼音,恐怕就沒有我們現代普及度極廣的拼音輸入法了。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出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一個貧窮破落的家庭。

他從小成績優異,17歲時就考上了上海聖約翰大學主修經濟學,兩年後又前往光華大學學習。

大學期間,他除了經濟學還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基本上什麼都懂一些,被別人親切地稱為」周百科「。

當然,此時這位」百科先生「"與「合肥四姐妹」的二姐張允和發生了一段愛情故事。

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當到了談婚論嫁之時,門不當戶不對的周有光退縮了,只得給張允和寫信:「我很窮,恐怕沒法給你幸福。」

張允和倒是樂觀堅定:「幸福可是要靠自己去爭取!」。

就這兩句樸素的對話打消了彼此的所有顧慮,畢業後兩人結為夫妻,相愛一生。

從16歲結識相伴到終身,百年婚戀成一段佳話

隨後周有光帶著妻子前往日本留學。

學成歸國後的他不久就趕上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他又不得不帶著全家四處逃亡。

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他輾轉到了美國,謀得了華爾街的高薪工作,才得以過上舒適與安穩的日子。

機緣巧合下,他還曾兩次與愛因斯坦坐在一起談笑風生。

訪談時周有光回憶與愛因斯坦的談話內容

當1949年新中國一成立,他立馬選擇放棄一切回國搞經濟建設。

正當他研究經濟準備有所成就卻不得不半途而廢轉而跨界研究語言。

因為那時與經濟建設一同迫切的是,漢字拼音文字變革問題。

其實,自清末以來,漢字拼音化的呼聲就此起彼伏。

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一次次戰敗後我們幡然醒悟落後就要挨打,自然而然它是與教育程度是脫不了干係的。

他們發現西方拼音文字只要會說就是會寫,整個國民識字率很高。

回過頭來審視我們幾千年的漢字,它卻是獨立於語言之外,加上複雜的筆劃,連有識之士不由發出「漢字至難」的慨嘆。

盧戇章

直到1892年,語言學家盧戇章寫成了一本名為《一目了然初階》的書。

這本書記錄了他創製的「中國切音新字」,因此他被稱為我國第一個創製拼音文字的人。

儘管他的「切音新字」並沒有得到推廣,但是一場「漢字拼音化運動」便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但幾十年來,各種漢字拼音方案橫空出世,從未有過統一的標準。

1932年出版的使用拉丁化新文字印刷的「大眾報」

漢字筆畫式的、拉丁字母式的、速記式的、甚至豆式的字母,各種稀奇古怪。制訂者更是覺得自己的方案最佳,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

一時間,反倒是琳琅滿目的漢字注音方式搞得人摸不著頭腦。

儘管當時拉丁化新文字曾在部分地區廣泛推行,甚至快趕上漢字了。許多農民學會之後,都能用它寫信、讀拼音。

可它最大的問題是沒法解決同音詞問題,人們總是靠上下文猜來猜去的,鬧出了不少笑話。

趙元任

又比如語言學家黎錦熙和趙元任創立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變讀法較為全面,但相當複雜,一般人難以掌握;

就算當時得到國際認可的威妥瑪式卻連很多音都拼不準,實在是難以擔起大任。

其中一種注音法,沒學過的人根本無從下手

到了二三十年代,新中國至少80%以上的人是文盲。

要普及文化起碼得先會讀,可當時連最基礎的發音都不能統一,又何從教起?

漢字改革已成為社會問題迫在眉睫,一些激進派甚至提倡廢除漢字,直接用字母來拼寫。

這個問題同樣吸引著精通中、英、法、日四門語言的周有光注意。1954年,他還利用業餘查閱資料撰寫了一本《字母的故事》。

書中深入淺出地解釋對拉丁字母的起源、發展與傳播,並積極提倡26個字母來標註漢語。

這受到了一些業界學者的重視,他也就被推薦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

會議最終決定,就用這些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來標註拼音

在領導的挽留之下,周有光答應留在北京,加入新成立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負責起草這個改革方案。

1958年起草的漢語拼音方案

在這個提議得到通過之後,整整三年的時間裡,他和同事們每日待在小房間里,用26個拉丁字母作為注音基礎編寫漢語拼音方案。

那時,讀音「基欺希」需要選哪些字母與之對應;讀音「知吃識」又是否能採用雙字母標識,以及調號的形式及標註的位置等等,都是讓人絞盡腦汁的難題。

只得一次次反覆推敲、試驗、分析,為現代漢語一個個漢字進行定形、定音、定序、定量。

除此之外,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收到了海內外三千餘封群眾來信,其中不乏質疑聲和叫罵聲,尤其害怕拉丁字母有一天會取代漢字。

周有光和其他委員會成員們,全部都一一回復來信,不厭其煩地解釋漢字拉丁化的可行之處及其對漢字推廣的作用。

就在一片質疑聲中,1958年,漢字改革方案最終確定下來。

那年九月開學季,它就走進了全國小學的課堂,成為了每一個小學生的必修課。

與此同時,全國掃盲工作也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就比如從來沒念過書的農民伯伯花費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能掌握漢語拼音,100個小時就能識字1500個。

在周的推廣下,拼音電腦研究成功

起草了漢語拼音方案之後,他們還花了整整3年時間將它推向國際。

周有光也寫了一系列關於漢字、拼音的書,解釋漢語內在規律的書籍。

而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機就是按照他的理論發明出來。從那時候開始,周有光就開始用打字機來寫信、寫文章。

之後,作為語言學家周有光還肩負起了向全世界推廣漢語拼音的工作,一直到85歲才離開工作崗位。

退休之後,原本可以直接安享天年的他卻依舊筆耕不輟,更像是自己給自己換了個地方工作。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就會整日耗在只有9平米的房間里看書、讀報、寫文章。

82歲時,他就學習使用電腦打字;105歲,緊跟潮流,開始玩微博,發表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擁有8萬粉絲;100歲之後,他接連出版了十幾部語言文學著作。

他曾說:「我從81歲開始,作為1歲,重新算起。」當到了111歲時,他又說:「我111歲了,等於1歲。」

走過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一生跨經濟、語言、文化三個領域的他卻依舊像個孩子,對這個世界持有無窮的好奇心。

儘管他的生命刻度永遠停在了2017,但他如少年般的赤子之心卻使我們漢字拼音高速便捷地傳播。

但願漢字拼音逐漸佔領全世界時,人們多銘記周有光一刻。

*參考資料

周有光.百度百科

黃加佳.50年前的《漢語拼音方案》制訂始末[J]..曲阜: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08(10).

口述/李懷宇撰.周有光百歲口述[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5.

視頻訪談:《豪華朋友圈!周有光和愛因斯坦聊啥》

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集齊三種要素就能製造任何氣象,連美國的「炸彈氣旋」也不例外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