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歲月悠然,讓花樣的美在手中綻放

歲月悠然,讓花樣的美在手中綻放


檐鈴奏曲響珊珊,盡日重門不啟關。

多插瓶花供宴坐,為渠消受一春閑。

——高翥《春日雜興》


花是自然給予人類的美麗盛宴,春去秋來,四季的花兒變化萬千,在自然中,人們的內心變得清靜、清澈。

中國傳統思想講究「天人合一、天人和諧」。而對中國人而言,插花作品則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

插花,一門融於生活的藝術。

一花一葉,一器一皿,一枝一語。

以「花」為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

插花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緻,令人把玩,愛不釋手。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源遠流長

中國傳統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響,富有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認為萬物有靈性,因而常把無語無義的花草根據其生活習性,賦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願望之時,以花枝展情韻,表現花品花格,令人在擊節讚歎之餘, 心馳神往。

古人看花是有分別的,飲酒對自然生長的花,飲茶對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 每朵花、每片葉都蘊涵著深長的意味。

插花藝術在我國歷史久遠。

東漢佛教傳入我國後,插花成為佛事供物之一,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

魏晉時,插花從佛前供花發展到宮廷和民間,並開始追求造型上的藝術美。

宋代插花廣泛普及,在花材選擇、色彩搭配、構圖造型、內涵意境方面都有很高水準。

清後期,傳統插花日漸衰微。如今插花藝術得以復甦,並且越來越受大眾歡迎。

一人一剪,兩三盛開,四季怡情。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重視花材自然的美,順乎自然之態,飽含自然之情,賦予自然之趣。

擇最美的一朵花,最美的花面,截合適的位置,去掉不必要的枝葉,留下最美的部分。

中式插花注重簡練意境美,最美的就是一支含苞待放的花,帶著清晨的露珠,斜倚在一隻瓷瓶中。

中式插花在構圖布局上高低錯落,俯仰呼應,清雅流暢,一如山水畫,有遠景有近景也有留白,這便是東方的禪意。

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式插花突出花品花格,追求枝情華韻。

花草本無言,但當人們賦予其情感和詩意,借花木抒發自己的意志和願景時,每朵花、每片葉就被蘊涵了深遠的意義。

以清為精神之所在,以疏為意念之依歸,寓情於花,借花言志,以花喻人,於是成就了中國插花藝術的深遠意境。

日式花道,源於中國的禪意之美

日式花道給人的感覺總是造型簡約,直指人心。不僅在日本,在世界範圍內也廣受喜愛。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式花道最早起源於中國隋唐時期的佛前供花。

公元六世紀末到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來當時的隋朝考察佛教。小野妹子看到隋佛教禮儀中有祭壇供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到日本後繼續研究和發展插花,形成了日本最早的花道流派池坊,即花道的創始者

池坊的歷史即是花道的歷史,雖於漫長歲月中諸多流派脫離池坊另立,但池坊一 直被公認為花道的本源。

正因為與佛教的深厚淵源,日式插花不同於歐美的花團錦簇,造型簡約充滿禪意,是一種觸及心靈的美。

日本茶聖千利休「茶道七則」中的第三則,就是「如花在野」,意思是「花要插得如同在原野中綻放」。

辛夷、菖蒲、百合、晝顏;高足杯、德利酒壺、備前花器、信樂燒……

總有一些花對一個器皿是恰到好處,毫無造作。

中日插花文化的經典組合,品味生活美學

這套《中國瓶花&日本花道》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與日本最古老花道流派——池坊花道的經典組合,是研習花道文化的典範之作,通過了解中國與日本插花文化,品味生活美學。

歲月悠然,以花為引,以心相結,閑靜無昧。

所謂「道」,其實就蘊藏在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中,所以才有佛祖拈花一笑,以此傳道的典故。

在修習花道的過程中,我們會藉由花草,領悟人生之道。

在用心觀察植物時,你會發現草木的「表」和「里」,體會陰陽調和之道;

在修剪花材時,你會難以取捨,體會少即是多的選擇之道;

在實際插花時,你會主次搭配,體會一切皆美的自然之道。

所以有心者,會把每一次插花的過程當做一次參禪悟道的過程,心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凈化。

《瓶花之美》

中國傳統插花初探

特點:

不同於以往的研究著作,《瓶花之美》一書深入瓶花原始史料,挖掘淹沒在故紙堆里的零星線索,嘗試勾勒出中國傳統插花獨特的發展脈絡。深入詩畫傳統,探討中國傳統插花與中國詩畫傳統的關聯和差異,尋求其作為一門獨立藝術形式所得以成立的元素。

從唐代羅虯《花九錫》所創設的中國傳統插花涉及的各個組成部分入手,探討中國傳統插花的相關內容,梳理一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插花的傳承沿革,系統全面為大家展示燦爛輝煌的中國傳統插花文化。

本書堪稱中國傳統插花初探之作,作者結合曆代典籍文獻和繪畫、瓶花作品,從文化、歷史、生活、工藝、藝術、設計、美學、鑒賞等角度,深入解讀唐宋以來的瓶花理論,還原中國瓶花藝術的本來面目。

並通過研讀經典,釐清中國傳統瓶花的藝術旨歸與審美標準,進而探索瓶花藝術在當代空間規劃中的應用。內容通俗有趣,圖片精美,是學習中國傳統插花入門必讀之作。

作者:

徐文治,恭王府傳統中式生活研究所副主任,布里藝術文化中心創始人,資深藝術媒體人、策展人、空間藝術規劃師。中國插花花藝協會理事。曾任《畫廊》雜誌副主編,《新美域》雜誌主編,對蕭謙中、陳師曾、溥儒、趙朴初諸先生研究用功甚勤,有相關論文發表或出版。

近年來致力於傳統生活美學研究,對文人茶事及瓶花藝術頗有心得。近來更致力於探討瓶花在藝術展覽和當代生活空間中的運用實踐,常年為恭王府、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等相關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提供展陳設計服務。


《花道日常》

四季花中尋道

這是一部花道入門書,即便沒有系統學習過插花的讀者們,也可以在家中自己動手插置出美好的插花作品。

為更適應當下的居住空間,書中精心設計了每一款現代插花作品,也將繁複的插花技法化簡為易於讀者動手操作的實用技法。

整本書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每個節氣里在每個節氣中選取一種代表性的花以及相關的文化,並教授讀者使用家中隨手可得的碗碟容器或者網路容易購置的插花工具,在家便可以跟著本書詳細分解的步驟圖學習插花。

在書中相關節氣或經典花型中,會穿插一些花道歷史知識與傳統技法的解說,讓讀者們對花道有更立體的認識。

特點:

★作者為國內知名花道師,多次赴日本京都學習,獲得池坊花道准一級教授資格;

★池坊花道是日本最古老、也是近幾年國內最受歡迎的花道流派;

★出身攝影專業,書中大量精美步驟圖片,不僅美觀,也易於讀者學習操作;

★目前,國內對花道感興趣的讀者越來越多,本書是集鑒賞、操作、文化於一體,受眾面廣,體例通俗,容易接受;

★版式新穎,用紙考究,語言流暢,內容豐富,是花道圖書中的佳作。

知名編劇寧財神、鋼琴家陳薩鼎力推薦

作者:

陳鸛潼,200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從事攝影與藝術創作,作品在各大藝術機構和畫廊展出。從事多年家居產品拍攝工作, ELLE DECORATION中國版北京區攝影師,曾與多本雜誌出版刊物合作拍攝,如《家居廊》《繽紛家居》《時尚時間》《時尚旅遊》等。

2010年創建杭州精品酒店「有間房子」,探索生活美學的方式。自2011年接觸池坊花道研習池坊花道至今,獲得池坊准一級教授資格,獲得日本京都池坊總部授權開設池坊北京教室傳授池坊花道。


華文天下美學編輯:於善偉

在近十年的美學圖書編輯工作中,於善偉編輯出版了大量暢銷的美學精品圖書。也許正如他所說:慢,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作為一個自幼熱愛傳統文化的編輯,一直以來希望做一些有品質、有內涵的作品,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向大眾。當時我正策劃做生活美學類圖書,而自己對傳統文化領域又比較感興趣,就將內容題材鎖定在傳統文化的範疇。

當然,做這類圖書的初衷,除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源於自己的切身感受

高強度、快節奏、機械化的都市生活實在令我深受其苦。我相信很多人與我有共同的體會。這種一切追求速成的觀念和做法使我們的身心遭到嚴重的傷害,即便達到了目的,可我們並不覺得快樂。

日本美學家柳宗悅的一句話給我很大啟發:無論怎樣,「靜寂」、「清幽」都是東方的思想,從這裡可以看到美之歸宿。於是,我把注意力轉向傳統生活。像品茶、插花、彈琴、熏香、賞瓷等這些傳統生活方式,都是在提倡靜,提倡慢。只有靜,心智才能清醒;只有慢,才能做好一件事。


花之純美,觸動著人們的心靈,這是一種出於本能的熱愛。

尋一朵花、幾條枝,信手侍弄,安靜地作一幅心中的景,造一個禪花的境,不論外界如何喧嘩,內心自在如來。

樸素、冷瘦、空寂、靜謐,清雅寄於瓶中,獨抒性靈,幽靜中延續美的意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尚 的精彩文章:

塌鼻子適合什麼髮型 這樣的效果你知道嗎

TAG: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