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古代不缺少投機倒把之人,這些考試作弊工具就是鐵證

古代不缺少投機倒把之人,這些考試作弊工具就是鐵證

「請各位考生遵守考試規則,不準夾帶、旁窺,或抄襲他人試卷……」

每當考試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這樣的提示語。考試是一種測試能力的常規手段,高考,公務員考試、職稱考試,我們的一生伴隨著許許多多的考試。在這些考試中,少部分人不依靠真才實學,反而總是想通過一些手段來矇混過關。

現代一些高科技作弊手段不斷升級,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那古代人有作弊的嗎?

天津一位青年收藏的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間的科舉考試作弊工具,這是個火柴盒大小的卷本。每本長約4。5厘米,寬3.8厘米,裡面的內容竟然寫有九篇文章,共計十多萬字。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卷本並非人工手抄,而是利用牛角刻版通過活字印刷術印刷而成。由此推測,這種東西在當時還非常多,應該被大批量印刷了的。

古代的科舉制度就相當於現代的高考,是一件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而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似乎更加絕對,只要考上狀元,就能「翻身農奴把歌唱」了,不但享受富貴,還是「鐵飯碗」工作。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時期,但是從民間收藏的各種作弊工具來看,作弊風氣被證明存在是在唐朝時期,一路盛行至清朝。

作弊工具這樣不光彩的東西,按道理說能流傳下來應該微乎其微才對,因為這就相當於「犯罪證據」,事兒做完了就應該馬上銷毀。

然而,我們還是能從民間的一些收藏者中找到各式各樣的作弊工具,有這麼一個大膽的想法,是不是某些古代看似書香門第的大戶人家延續香火的傳家寶就像上面這件衣服一樣類似的東西。當然我們不能胡亂猜測,但是畢竟這樣的東西留下來了,說明作弊自古有之。

為什麼幾千年來,作弊行為依然存在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古董寶貝 的精彩文章:

越丑的金剛菩提越值錢,文玩偏離了大眾審美

TAG:文玩古董寶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