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薛仁貴,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乃是將門之後,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但是後來家道中落,及至薛仁貴的時,已是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後來薛仁貴應徵入伍加入唐朝軍隊,先是在出征高句麗的時候,於大軍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單槍匹馬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因此大軍得以解圍,而薛仁貴也因此受到上級賞識,開始了如同傳奇一般的軍旅生涯。

隨著李世民的軍隊不斷推進,高句麗派出二十五萬大軍抗拒唐軍,此戰中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沖陣,所向無敵,高句麗軍望之披靡。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李世民賜他馬二匹、絹四十匹及俘虜十人為奴,並升其為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後又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但是真正讓薛仁貴名揚天下的莫過於「三箭定天山」,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李治詔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十三萬餘,之後九姓鐵勒由於成年男子損失過大,因此衰敗下去,不再為邊患。

而薛仁貴也是聰明人,知道立下的功勞太大,恐怕會引起上層忌憚之心,於是將手下抓來的鐵勒族女人當作妾,接受了很多賄賂贈送的財物,被有關官員向李治檢舉彈劾,李治因薛仁貴立下大功而寬恕了他,但此舉也平息了上層對他的猜忌之心,唐太宗之後更加信任薛仁貴。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公元666年,李治先遣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獻誠為鄉導,一同進討高句麗,而薛仁貴也參與了此戰。

此戰中薛仁貴更是堪稱「戰神」,一路攻城拔寨,斬首數萬餘人;後又率三千人進攻高句麗重鎮扶余城,此戰中薛仁貴身先士卒,共殺死、俘虜高句麗軍一萬餘人,攻拔扶余城。唐軍一時聲威大振,扶余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直至高句麗滅國。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可以說,薛仁貴自東北滅高句麗戰役,聲望已達巔峰;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

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於副總管郭待封不聽將令,遭到吐蕃二十萬大軍圍剿,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薛仁貴嘆息說:「今年是庚午年,降婁星當值,不應該到西方打仗,當年魏國的鄧艾因此死在蜀國,我本來就知道必然失敗。」因為戰敗,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為平民。

後來薛仁貴再次被啟用,官拜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負責平定突厥之亂;結果在交戰的時候,突厥人一看到薛仁貴就都下馬排隊拜揖,漸漸逃走。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餘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曾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5萬大軍出征吐蕃,卻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一代名將薛仁貴,一生僅有一敗,而此次戰敗或許是唐初最大的一次慘敗,雖然不是因為薛仁貴的緣故,但是作為主將,薛仁貴也是要承擔責任的,如果不是因為此戰失利的話,或許薛仁貴能與蘇定方齊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尹志平說:吾乃全真教掌門,而且也不認識什麼小龍女,還我清白!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