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有些車上沒備胎?真是因為廠商摳門嗎?

為什麼有些車上沒備胎?真是因為廠商摳門嗎?

文| 車突突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備胎」一詞火了些許年頭了

於有備胎的人,

備胎召之即來,揮之則去;

不痛不癢,不悲不喜;

多一個不煩,少一個不愁。

總之,

備胎一詞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傷感的

在汽車上,備胎的命運大抵如此

顧名思義,

備胎就是給汽車準備的一個備用輪胎

一旦某一個輪胎出了問題

它可以及時替補上場

恢復汽車奔跑的能力

免去等待拖車救援的麻煩

因此,

備胎的這種使用特點決定了它的三大特點

可有可無、

規格要求不高、

安放位置隨意

眾所周知,一輛車由數萬個零部件組合而成

其中又有很多零部件受到相關法律制約

它們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

設計功能、確定安裝位置、達到性能要求

而目前還沒有針對備胎的相關規定

也就是說,備胎是可有可無可的

也因此,如今很多車子上都不再配備備胎了

比如寶馬、賓士、沃爾沃等配備防爆輪胎的豪華車型

後備廂下方通常空空如也

不僅沒有要求車子一定要配有備胎

對備胎的要求通常也很低

所以大多數車子不再配備全尺寸備胎

而用的是尺寸小2個級別以上的輪胎

每當給愛車換上備胎,就像崴了腳一般

並且,因為這些備胎寬度小、氣壓值低

通常只能以最高80km/h的車速行駛

這意味著連上高速公路都變得不安全了

說車子崴了腳一點不為過

它們的安裝位置也很隨意

最常見的是在後備廂下方——

有些在底盤下——

也有些在尾門後方——

老式汽車的備胎直接掛在車身兩側——

其實,不只是像現在

早期的汽車同樣沒有備胎

下面就來深八一下輪胎的這些黑歷史

最早的橡膠輪胎

可追溯至1493-1496年第二次探索新大陸時期

哥倫布發現海地島的人們玩橡膠塊

它比木塊有韌性,有緩衝

由此催生出橡膠輪胎

這種橡膠輪胎也有致命缺點:

又笨又重、也很浪費原材料

所以,1845年土木技師R·w·湯姆生髮明了充氣輪胎

但這時候還沒有汽車

世界上第一台汽油動力車——賓士1號

誕生於40年後的1885年

它採用自行車上的鋼絲輻條和實心橡膠輪胎

所以,R·w·湯姆生的美好願望落空了

直到1888年,

約翰·博伊德·鄧祿普取得了充氣輪胎的專利

被遺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氣輪胎再次問世

不過他的靈感並非源於汽車

而是給10歲的兒子買的三輪自行車上

硬橡膠輪胎引起了他的不滿

這才激發起它重造充氣輪胎的慾望

不過那時候的充氣輪胎用帆布當胎體

橫向和縱向的編織線容易磨斷

所以耐用度通常很低

通常只能行駛200-300公里

大大限制了它的發展

只能在賽車比賽中嶄露頭角

20世紀初,斜交輪胎和子午線輪胎的出現

大大促進了輪胎行業的蓬勃發展

各種各樣的輪胎都被生產出來

1903年斜交輪胎被發明出來,

直到現在還在很多農用車上使用;

1904年大陸公司生產出第一條帶有花紋的輪胎;

1905年鄧祿普又開發出帶有橫向花紋的輪胎。

那麼說到這了,或許你也會說:

既然輪胎工業逐漸成熟起來

又為何說早期的汽車並沒有備胎呢?

這就要從汽車的結構說起了

20世紀初,汽車還只是少數富人的玩具

通常價格很貴,結構也很複雜

那時候汽車的車軸和輪轂通常是一個整體

普通人很難把它們拆分開

備胎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1908年,

大陸公司生產出全世界第一個可拆裝的車輪

大大節省了換輪胎的時間

無獨有偶,福特同年推出了T型車

流水線式生產讓汽車成本大幅降低

汽車漸漸走入普通家庭

數量眾多的汽車行走在馬路上

如果輪胎壞了都要依賴維修廠恐怕非常麻煩

於是形成了備胎的雛形——

人們開始在車上多裝一條輪胎

直到1940年

Walter和Tom Davies才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用備胎

隨後,備胎才出現在汽車清單上

漸漸成為方便汽車使用的一項配置

而有些車上有備胎,有些車上卻沒有

真不是因為摳門……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圖騰 的精彩文章:

TAG:車圖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