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學回憶錄》讀後感

《文學回憶錄》讀後感

《文學回憶錄》讀後感——張宇寧

1989年,六十二歲的木心在紐約開講世界文學史,一講就是五年。《文學回憶錄》便是這五年間,其學生記錄而成的聽課筆錄。

木心所講述的文學史,充滿著妙語趣談,簡潔生動。更為難得的是,木心已達耳順之年,依然有著可貴的銳利,品評中西,才氣橫溢。字裡行間,可以想見講述者煥發的神采。

他在向聽者傳遞知識,更是沿著文學史的脈絡,和作家、作品對話,和自己的文學記憶對話。

木心的記憶,是詩人的記憶。清新雋永的文字背後,有著哀慟的體驗。在被囚禁的歲月里,木心用白紙畫成琴鍵,無聲彈奏貝多芬的樂曲,突然就懂了,將生命經驗融入到對藝術、文學的感悟當中,由此平靜,度過難關。

那時他三十歲,想當個純粹的藝術家,自以為頗有經歷,回首才發現其實還很淺薄。直到四十歲時,才有所頓悟,人生看透了,藝術成熟了,一切都是人生,都是藝術。

如木心自己所言

沒有像樣的青春,但拉到一點浪漫主義的尾巴,不是豬尾巴,是有點光彩的孔雀屏。

或許中年人的悲樂格外深切,木心像是熟悉的長者,殷切為年輕人開出了解憂老藥方:沙發、巧克力、狄更斯。

並建議通俗小說最好在三十歲之前讀,而且一口氣讀完。或許三十歲有著特殊意義,三十年為一世,人由青年走向中年,身心皆產生大變化。

時空變幻,再讀同樣的作品,也難覓相同的心境。木心試圖引領讀者追尋一種心嚮往之的境界,飛出迷樓,飛向天空中永遠拿不到的東西,這個東西姑且叫「藝術」。

文學回憶,其實就是心嚮往之的地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園文青年 的精彩文章:

2017的讀書清單

TAG:園文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