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屬決定了:放棄一個30歲的生命……

家屬決定了:放棄一個30歲的生命……

若能把生命留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自豪的呢?

作者 |劉好

來源 | 笑看人生百態樂觀萬里浮雲

我們醫院有個規定,年輕醫生必須到急診科輪轉,要不然就影響晉職稱,這種規定也是合理的,一個內科醫生,不會搶救危重病人,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內科醫生,不過急診醫生確實不是一般的辛苦。好多時候,能救命,救不了心。有時候,又救不了命。

急診室只有幾百平方米大,在這裡,生死逆轉有時只是瞬間之事,這裡每天上演著生離死別,發生的事情無奇不有,大悲或大喜都直面人性,折射出的是大社會的縮影,這是我在急診工作那段時間的深刻體會。

1

一天,救護車送來一個安徽的30歲的年輕病人,休克,昏迷狀態,消瘦,四肢厥冷,血壓70/40mmHg,近一月出現明顯消瘦、口乾、多飲癥狀,未在意,幾天前出現腹痛,一直在縣醫院看病,查尿常規尿糖4個加,血象高,醫生未在意,按闌尾炎治療,一天前出現昏迷不醒,又到縣醫院,醫生一看,告訴家屬,患者治不好了,建議轉大醫院治療,到急診後,查出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立即開通輸液通道,緊張搶救,經過半天的忙碌,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建議收入院繼續治療。

接下來家屬的反應令我愕然,家屬說他們不治療了,回家準備後事,他們家裡沒有錢,不希望人才兩空。像這樣家屬決然地放棄一個30歲的生命,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我告訴他們,他目前雖然病情危重,但還沒到不可治療的地步,糖尿病酮症酸毒現在已經不是什麼不治之症,目前生命體征平穩了,我們可以努力一下。畢竟他比較年輕,如果回家只有等死。

家屬說,他們不治了,縣醫院的醫生已經告訴他治不好了。我感到奇怪,既然他相信縣醫院醫生的話,轉到我們醫院幹什麼?既然死都不怕,為什麼不拼一下呢?家屬問我,拼一下要花多少錢?有多大希望,我說兩三萬吧!多大希望不好說,畢竟他現在處於昏迷狀態,保守估計50%吧!家屬說三萬塊錢也不是小數目,並且可能花下來也不至三萬,才只有50%的希望,還不如他們現在回家準備後事,好歹也可以死在家裡,也不會成為孤魂野鬼。

聽到這些,我痛心疾首,一年輕的生命連三萬塊錢都不值,當我想繼續努力做家屬思想工作的時候,家屬說,醫生,您別勸了,俺不治了,俺認命……。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他們把一個有希望救活年輕生命拉出醫院。

那一幕將永遠刻在我的心上,我的苦口婆心沒有動搖家屬任何信念,他們只想放棄。像他這樣的年齡是不該被放棄的。這是誰的錯呢?誰該承擔這份苦難、這份生命之重呢?

人啊,就是不一樣,命在不同的人心中的分量也是不一樣的。

2

3年前的一個大熱天,又是一個徽小夥子,在南京工地上打工,救護車送來時,病人已經沒有呼吸和心跳了。隨車醫生說,他們到達時就已經沒有生命體征了。對於這樣的病人,我們通常還是要進行搶救的,不為別的,為了那百分之一或更少的存活希望,也為了道義。

經過40分鐘的心肺復甦,恢復了心跳,也有了微弱的呼吸,後來呼吸不穩定,又給予呼吸機維持。

患者情況非常嚴重,我得和患者母親做一次深入的談話。結果我剛一開口,患者母親一擺手攔住了我:「醫生,你不要說了,你要說的那些話我已經聽別的醫生說了無數遍了。情況我了解,救不活我不怨你們。但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請你們盡最大努力。費用你不用擔心,大不了我把房子賣了。我就這麼一個兒子,他殘廢了,我養著他;他死了,我也不活了。」

那天晚上,我們醫生和護士通宵守護。後半夜小夥子又是兩次心跳突然停止,都被我們及時救了回來。他年輕,我們抱著很大的希望。整整一個晚上,我們都不敢大意,因為監護儀上的心跳曲線一直不穩,時有時無,總讓我們不踏實。

第二天早6點,已經過去了整整12小時,就在看似穩定的時候,小夥子的心跳突然又停止了,這次不管我們怎樣搶救,他的心臟都沒能再跳起來……

看著聲嘶力竭的家屬,再看看我們疲憊不堪的醫生和護士,我只感到心酸,眼淚就要滴下來。有委屈的成分,因為我們所有的勞累和付出沒有一丁點兒的回報,那條命輕飄飄地走遠了。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找個角落裡將沮喪、悲傷、痛苦深深的體驗,然後要馬上收拾心情,繼續工作。因為還有很多人在等待著,我沒有多餘時間留給痛苦。這些生命雖然在病歷冊上只留有一頁,但是在我心裡卻留下了極深的烙印。

記得一位科學家說過,「醫學是沒有真理的科學」。我會思考留在我心裡的那些揮之不去的病例,希望找到更個體化、更合適的辦法,更好的去生挽救生命。醫學再進步,生老病死有其自然法則。有的病人一輩子就看了一次病,病歷冊上就只有一頁,這一頁卻是死亡記錄。

若能把生命留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自豪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 的精彩文章:

小飲怡情?No,酒精危害這麼大你都不知道嗎

TAG:醫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