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成為一流的創新者?

如何成為一流的創新者?

偉大的創新者,一方面活在「少數人的世界」,掌握了少數人的語言、思維方法或者信息量,另一方面,能夠站在兩個世界交集、聯結之處,與「多數人世界」溝通。如何向世界一流的創新者看齊,進入「少數人的世界」?今天與你分享以下幾本書,發現偉大設計與產品的新模式,從而與「多數人世界」溝通,成為偉大的創新者。


創新演算法

1946 年,前蘇聯發明家阿利赫舒列爾(G. S. Altshuller)開始尋找發明的規律,在研究了世界近 250 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之後,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發明創造理論體系,稱之為「TRIZ 理論」。

但當時正值蘇美冷戰,蘇聯政府決定雪藏該理論,一藏就是 50 年,直到現在,該理論才被人熟知,就是這本《創新演算法》。

@xbaiyuan

人們常常相信:理想機器應該外表美觀。這是個嚴重的誤區,使發明家產生了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這種想法使發明家傾向於尋找那些漂亮雅緻的機器方案。這種情況下,新概念可能就不會被考慮。

@Bobfindx

工作中,大多習慣先把限制條件羅列在側,再想怎麼解決問題,這是適應理性的做法,是讓工作儘可能不出錯的妥協做法,而往往不是最優,甚至稱不上是優的做法。因為思維一開始已經限制在一個非最優解的解決域裡面了,所以,如果想在工作中成長並有所突出,或者想在某個行業里獲得彎道超車甚至顛覆創新,那麼不妨嘗試下捨棄所有現實限制,先定義出最終理想解

同類閱讀:《進化樹》、《哇!發明家誕生了》


創造力

《創新的本質》是一本近乎於道的超級好書,最接近中國人思維方式。作者野中郁次郎是知識管理之父,這本書難得的寫出了禪味。就是那種大幅留白,但不給你完全點透,讓你猛然領悟的感覺。

@mujincn

我們常以為創新離不開各種人際關係的支援,但其實複雜的人際關係,會打擾創新者內心的平靜,也會打斷創新過程中的思路,斷續而破碎的進程不易產生創新。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不僅會消耗時間和精力,還有可能最終演變為疲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忘了創新才是最初的目的,並把產品導向平庸。

@AVipassana

認知吝嗇鬼的原理告訴我們:隨便給出結果,大腦會認為已經學會了,然後停止思考。雖然人的思維慣性和經驗隨便給出的方案也不會差,但是草草給出的方案所獲得結果自然不會很好,並且自己的能力和成長也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同類閱讀:《創造性》、《創造力》


創新的語言

日本知名的設計師深澤直人、建築師後藤武、生態心理學學者佐佐木正人,共同分享在「affordance」 的觀點下捕捉到的「設計」本質。除了設計原理,本書也分析眾多經典的設計實踐與創作案例,並援引美術、建築、設計的代表作品,詳盡講解如何構思、判斷與進行設計工作的步驟。

@fei913

知識的膨脹會抑制創造性的思考,從而妨礙到「設計」。「知道」並不等於設計行為的時間,切勿因「知道」抑制了思考的展開。此類知識只是司機知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弊大於利的。知識的吸收應該要思考與行動結合,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Bobfindx

為什麼有時候越想做好,越是做不好呢?例如考駕照的科目二,練習了很久,但越練越差,教練制止了我,說練多了會影響發揮。這是因為身體的肌肉群是有記憶的,當身體記憶足夠的時候,再調用意識控制就會形成意識和記憶對身體爭奪控制權的局面,反而互相都亂了陣腳。

同類閱讀:《形式綜合論》、《創造知識的企業》


設計心理學

告訴你不一樣的用戶設計體驗和設計準則背後的心理學基本原理,書比較薄,一共只有 140 多頁,文字和排版都比較舒服,人類行為原理的入門書,建議閱讀。

@sunwenbo

經歷了漫長的學校學習,並且時常能看到智力挑戰類的遊戲和節目,因此我們可能以為人們喜歡計算和解決問題。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過多地憑感覺和習慣行動,而很少願意去計算和解決問題。

@Lamperouge1

同一個學習者的動機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動機,可能是內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比如現實生活中很多藝術家和作家,從小內心喜歡藝術、喜歡寫作,無憂無慮,並喜歡以此為業,一旦之後生活中經濟上遇到困難,很多藝術家和作家很多就因為外界獎勵去改變自己的真的喜歡的風格,而去創造一些符合大眾的口味的作品,違背自己的初心。

同類閱讀:《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設計心理學》


設計的邊界

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什麼是有限的?這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我們如何通過腦力鍛煉而拓展這些極限?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學術領袖克林貝里,將關於大腦進化的討論、神經科學的歷史、最前沿的科研方法學、信息理論,以及對神經可塑性的最新見解和關於多種神經發育疾病的全面綜述,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guoyuming

如同計算機中硬體決定速度,人類處理信息的能力由腦容量決定,這給身處資訊洪流中的我們帶來挑戰。你有更多工作記憶,你處理信息能力越強。與工作記憶相關的智商測驗,也被證明最能預測個人的財富。我們會因為看中健康而鍛煉,如果現代社會需要某種能力,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訓練它呢?

@sarsbiker

工作記憶的容量大小影響著控制注意力、多任務執行、流體智力,對日常工作生活影響很大。恰恰是認識到它的容量有限,我們會有意識地減少干擾,分清任務的優先次序,學習策略。同時,主動去鍛煉大腦,擴充工作記憶的容量。

同類閱讀:《心智探奇》、《人類的演化》

開智好文

想成為創造者,歡迎來認知寫作學,一起探索人類心智之奇與文學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人會盲目自信?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