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擁有意識的人工智慧,是否會讓人變「無用」?

擁有意識的人工智慧,是否會讓人變「無用」?

作為全宇宙最聰明的人類,是因為具有千變萬化的「意識」,它讓人類一統天下,成為世間萬物的霸主;誰都不願意被自己研發出來的「物種」所主宰。而將來,人類很有可能面臨這一天....

方方先給大家反推一條邏輯線:

首先,人工智慧要想「主宰」,其必須具有人腦思維;

其次,要想具有人腦思維,就必須先注入人腦意識;

再次,意識是一個純哲學命題,至今還沒有誰能真正說清「意識」的來源;

所以,人工智慧要「戰勝」人類,還是一個偽命題。 「意識」是人工智慧目前最核心的問題,也是智能研究工作者面臨的最大挑戰。

「意識」被唯物主義一元論者認為:它是頭顱中活生生的大腦創造出來的。除了我們能夠感知的和通過科學儀器觀察的世界外,其他一無所有。

而被「唯心主義一元論」者認為:一切我們能知曉的事物都被我們的心智過濾,物質世界只是一種幻想,只有心靈才是真實的。

他們的矛盾和對立從一開始就存在,經歷了數個世紀,從未停止過,說明「意識」一直是個未解之謎。這也給哲學家和科學們製造了不少麻煩和機會點,從而催生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和發明。

如果科學家們想要創造一套帶有意識的計算機編程,那就得先和哲學家們一起把「意識」弄明白了再說。或者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來解釋「意識」(哈哈,方方只是弱弱地開個玩笑)。

科學家如沃爾夫勒姆稱:「整個宇宙就是一個計算機程序,我們的心智因此也只是這個宇宙軟體的一部分,正如宇宙也是另一個更強大的超級系統的一部分一樣。」

著名的天才物理學家霍金也宣布:人的「意識」可以看作計算機軟體,在未來可以從生物學身體中剝離,下載到電腦里,於是「你」就可以以數字化的形式永遠生存下去。

丹尼特

1991年,哲學家丹尼特里程碑式的巨著《意識的解釋》出版,他反駁傳統的、常識的意識理論,提出一個全新的模型,廣泛吸收來自神經科學、心理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的信息。

沃森

1994年,克里克與沃森共同發現了DNA分子結構,克里克在他的著作《驚人的假說》堅持一個數理科學家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基於「還原論」的「驚人的假說」。

他認為「人的精神活動完全由神經細胞、膠質細胞的行為和構成及影響它們的原子、離子和分子的性質所決定」。他堅信,意識這個心理學的難題,可以用神經科學的方法來解決。

直到今天,神經生物學家、神經科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一起團結起來,將「意識」帶到了科學的殿堂。 「意識」已開始進入了嚴肅的科學領域(哈哈,說明方方的玩笑已成現實)。

待人類的」意識「用科學的角度能徹底分析和解釋時,機器人具有人腦思維也就有可能了,開頭所提到的反推邏輯線,也將一步一步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芝維智能家居 的精彩文章:

震驚!未來人類將與人工智慧機器結合,成為半機器人?

TAG:方芝維智能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