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登上google首頁的是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今天是他誕辰112周年!

這位登上google首頁的是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今天是他誕辰112周年!

今天,如果你們打開google瀏覽器

會發現Logo長這樣

這位登上google首頁的是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今天是他誕辰112周年!!!

為了紀念他,而谷歌LOGO從拼音(Gǔgē)翻譯成漢字(谷歌)。

1

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筆名,「有光」後來成為他的號。

他生於中國江蘇常州,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當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他的學術方向改變,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擬定《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被媒體稱作「漢語拼音之父」。

中國官方學術界對周有光本人,和他為中國語文改革做出的貢獻有相當高的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介紹周有光是「卓越的語言文字學家」、「具有……完美的人格品質」。

較之簡化漢字,漢語拼音在整體華人社會更被接受。儘管台灣一度採用通用拼音並放棄漢語拼音,但2002年起台北市就以漢語拼音作為音譯標準。馬英九曾表示:「漢語拼音自1958年問世以來,已使用46年,是一個成熟、全球廣泛使用的系統。」2009年起,台灣正式改采漢語拼音為音譯標準。

要知道,如果不是有名的語言學家周有光,語音翻譯就永遠不會出現,世界仍然把「Beijing」稱為「Peking」,而把「Chongqing」稱為「Chungking」。

2

他是任性的跨界學霸

周老一生跨越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經濟、語言、文化三個領域。他早年西裝革履搞經濟,49歲後奉命研究創製漢語拼音,百歲後仍堅持讀書寫作,成為公共知識分子。

你們可以感受一下他的學霸生涯: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出生於江蘇常州,1923年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主修經濟和語言學,1925年轉入光華大學學習。

1927年從光華大學畢業後,先後任教於光華大學、江蘇教育學院等校。

1933年至1935年赴日本留學。

1935年回國,任職於江蘇銀行、新華銀行。

1946年由新華銀行駐派美國紐約工作。

1949年回國,擔任復旦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教授。

49歲後,周有光開始與語言打交道。

1955年,周有光奉命到北京,進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創製漢語拼音,被稱作「中國漢語拼音之父」。

退休後,周老廣泛探討公眾問題,成為公共知識分子。

2005年,已經100歲的周老出版了《百歲新稿》。

算得了錢寫得了文,教科書式的學霸人生,大抵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GIF

3

他是沈從文的連襟、張允和的丈夫

有趣的是,周有光和文學大家沈從文是一對連襟。周有光娶了張允和,沈從文娶了張兆和,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這或許正是他們的寫照。

因為他們,真的幸福了一輩子。

張允和是安徽合肥人,長於蘇州,是當代著名崑曲研究家,也是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中的「二姐」。周有光說,「我跟她從做朋友到戀愛到結婚,可以說是很自然,也很巧,起初都在蘇州,我到上海讀書,她後來也到上海讀書。後來更巧的是我到杭州,她也到杭州。常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發展,不是像現在『衝擊式』的戀愛,我們是『流水式』的戀愛,不是大風大浪的戀愛。」

周老還在書中說,「結婚前,我寫信告訴她,說我很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她說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獨立,女人不依靠男人。她當時的思想也比較開明。」談到婚後生活,周老說,「的確,我們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諧的。到了北京,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們每天上午10點鐘喝茶,有的時候也喝咖啡,吃一點小點心。喝茶的時候,我們兩個『舉杯齊眉』,這當然是有一點好玩,更是雙方互相敬重的一種表達。下午三四點鐘,我們又喝茶,又『舉杯齊眉』。有朋友來家裡特別是記者,看到我們『舉杯齊眉』,都覺得有趣得不得了。」

直到2002年8月14日張允和去世,二人都感情和諧,這種流水潺潺的戀愛也許正是二人相守相伴七十多年的原因吧。

GIF

4

小編結語

回顧周有光先生的一生

是精彩、是傳奇、更是所有海外華人的驕傲!

谷歌記得他

我們,也不會忘記

GIF

-------

彩蛋------

以下是插畫師Cynthia Yuan Cheng畫的周有光先生的手稿,一起來欣賞一下。

GIF

澳洲網綜編自人民網、google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澳洲 的精彩文章:

一條狗的死亡,引發了中國2.6億網友的憤慨,而澳洲也發生了相似的事

TAG:今日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