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宋名臣賈黃中:成語「著作等身」典故主人公,15歲考中進士

北宋名臣賈黃中:成語「著作等身」典故主人公,15歲考中進士

宋元時,賈姓人中仍不斷湧現家族式的名人,如賈黃中家族。

賈黃中5歲開始讀書,每天讀身高長度的文章

賈黃中,字媧民,滄州南皮縣(今河北南皮縣)人,北宋初名臣,是唐朝名相賈耽的玄孫。

賈黃中的父親賈玭,字仲寶,對賈黃中的教育聞名後世。

賈玭在五代十國時期後晉政權的天福3年(938)考中進士,進入北宋後,官至水部員外郎、浚儀縣(故址在今安徽壽縣板橋鎮)知縣,70多歲時去世。

賈黃中自幼聰明伶俐,剛會說話,母親王氏就教他識字、背詩。賈黃中5歲時,賈玭教他寫字、寫文章。

每天清晨,賈玭把賈黃中叫到跟前站正,把要讀的文章篇幅展開,用來量賈黃中的身高,身高多少,就得背多長的文章。賈黃中記憶力驚人,讀完就能背誦。

這就是「著作等身」典故的來歷,後世用來形容著作極多,疊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在賈玭的嚴格教育下,賈黃中6歲時通過了童子科考試,7歲能寫文章,看到什麼東西能即興作詩吟誦,大家稱他為神童。

儘管如此,賈玭仍沒放鬆對賈黃中的教育,經常叫他只吃蔬菜。

賈黃中想吃肉,賈玭說:「等你學業成功了,才能吃肉。」

賈黃中也很爭氣,努力讀書,15歲那年,即建隆元年(960),考中了進士,任職校書郎、集賢校理,後遷任著作佐郎、左拾遺、左補闕。

朝廷平定嶺南地區後,任命賈黃中為採訪使,掌管檢察刑獄、監察州縣官吏事務。

賈黃中在任上廉潔正直,處事公平,待人寬恕,使當地百姓能安居樂業。

回朝後,他上奏了幾十條興利除害的事,宋太祖趙匡胤都覺得很好。

朝廷軍隊攻克江表後,賈黃中被任命為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知州。

恰好遇到饑荒年,百姓有很多人淪為盜賊。賈黃中拿出俸祿,買米熬粥給饑民吃,讓上千人活了下來。

他還想盡各種辦法禁止盜賊,盜賊全部解散離去。

宋太宗即位後,賈黃中被升任為禮部員外郎,第二年任升州(今江蘇南京市)知州。

當時北宋剛滅掉南唐,升州才歸附宋朝,賈黃中治理政務簡便易行,把轄區治理得很好。

一天,賈黃中巡視府署,看見一間屋子大門緊鎖。

他叫人打開屋子,發現裡面有幾十個柜子,柜子里裝的全是金元寶,價值幾百萬兩銀子。再一查,原來是南唐宮中的遺物。

賈黃中馬上上奏此事,宋太宗看後說:「如果不是賈黃中廉潔恭謹,南唐的這些亡國財物,就將玷污法律並害人犯罪了。」

宋太宗為此賞賜賈黃中30萬錢作為獎勵。

謹慎過了頭,賈黃中常拖延政事

不久,賈玭去世,賈黃中回家居喪。

太平興國5年(980),賈黃中回朝,被起用為駕部員外郎、管理制誥。

3年後,賈黃中與宋白、呂蒙正等人共同主持會試,遷任司封郎中(主管封爵、授職、褒贈等事務)、翰林院學士。

雍熙2年(985),賈黃中又主持會試,注重選拔平民出身的人才。

掌管吏部時,他對官員的品評定級精當。

淳化2年(991)秋,賈黃中與李沆一起被任命為給事中、參知政事(副宰相)。

賈黃中畫像。

宋太宗召見賈黃中的母親王氏,因為王氏善於教子。

賈黃中當上大官後,王氏經常用「諸葛亮一生唯謹慎,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典故教育他,讓他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

宋太宗對王氏說:「你把兒子教育得太好了,簡直就是當今的孟母啊!」並為王氏贈詩,重獎財物。

淳化4年(993),賈黃中與李沆一起被罷相。

賈黃中被罷相的原因,是因為他太過謹慎,很多政事被拖延,遲遲得不到解決。

第二年,朝廷任命賈黃中為襄州知州,賈黃中因母親年老,上疏希望留在京城,被改任為澶州(今河南濮陽市)知州。

賈黃中上任前,與宋太宗辭別。

宋太宗告誡他說:「小心翼翼,君臣都應當那樣;但如果太過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體統。」

這相當於是宋太宗對他在為相期間拖延政事的一個警鐘。在這個事情中,誕生了「小心翼翼」這個成語。

賈黃中走後,宋太宗對身邊人說:「賈黃中的母親有賢德,70多歲的人都不顯老。我與她交談,她頭腦都很清醒,反應也快。賈黃中成天憂慮謹慎,我看他未必活得過他的母親。」

至道元年(995),賈黃中患病,朝廷召他回京,特拜為禮部侍郎,代至兼秘書監。

第二年,賈黃中病重去世,享年56歲,而王氏身體仍很健康,果然被宋太宗說中了。

賈黃中去世後,被追贈為禮部尚書。

賈黃中一生廉潔無私,宋太宗聽說他家裡貧困,特別賜錢30萬。

賈黃中下葬後,王氏到朝廷致謝,宋太宗又賞賜她近300兩銀子,安慰她說:「不要為各個孫子擔心,我不會忘記的。」

賈黃中的5個兒子都很有出息:賈守謙,雍熙2年(985)考中進士;賈守正,賜進士出身,官至虞部員外郎;賈守約,國子博士;賈守文,殿中丞;賈守訥,右贊善大夫。

(作者:黃勇

【特別提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百家姓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四川百家姓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