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子關係之痛:多少怨恨化作了致命一擊

親子關係之痛:多少怨恨化作了致命一擊

多年諮詢里做了大量案例,見過的人形形色色,最大的收穫是對於人性的深刻洞察,很多時候這些洞察完全顛覆了我過往人生中某些固有的認知。

剛結束的一次母女諮詢,先進來的媽媽對我說:「這孩子太不爭氣太讓我失望了,有時候我恨不得她去死,死了我就省心了。」之後進來的女兒則流著淚懇求我:「老師,麻煩您多勸勸我媽,她特愛生氣,我好怕她生病!」

天下父母都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的孩子?

這話應該改一下:天下真正無條件的愛,是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愛孩子的同時有很多要求:學習要好、要努力、要聽話、要有出息……

從沒有孩子會如此要求父母。

在絕對權威的父母面前,孩子是弱勢群體,這也註定很多傷害來自權威。

1月6日,江蘇泰興黃橋一個叫明明的9歲男孩因弄丟手機,被親生母親毆打5個小時,最後被亂棍打死,鄰居心疼地哭著說:「可憐的孩子解脫了。」原來明明生前三天兩頭被母親毆打,下手特別狠,每次他挨打鄰居都揪著心。鄰居們說,這個媽媽平時對外人都客客氣氣,對自己兒子卻易燃易爆。

山東煙台招遠市賈家莊子村的留美女博士趙慶香,千里迢迢回國探親時,和丈夫魏濤一起被她的親生父親活生生砍死,原因是父親覺得:她不聽我的話,不給她弟弟買房。我過不好,他們也休想過得好。

北京13歲女孩因追星被親生父親活活砍死(其父從輕判處有期徒刑12年),這個父親說,激怒自己的,是女兒說的這句話:我愛明星超過愛父母。

竟敢不愛父母,你不死誰死?

杭州一個媽媽,因為上中學的兒子睡懶覺,她叫幾次都不起床吃飯,一氣之下把被窩裡的兒子活活掐死,案發後所有認識她的人都驚呼不可能,因為她平時是個很溫和的人,很有修養,也很疼兒子,誰料想她有如此戾氣呢,且一出手就致人死命。

瓦房店一個媽媽因為自己不想活了,所以先掐死了熟睡中的7歲兒子,判決時法官說:她人生不幸,從輕處罰。

有媒體大讚法官人性化執法。

誰會想起,無辜死掉的孩子?

不知是否有人注意,一旦發生此類案件,媒體報道後幾乎很快就不太有人關注了,大家對娛樂八卦的興趣遠遠大過此類事件。我認為,這種新聞是大家本能抵觸的,因為太過銳利,會讓人不舒服,也因為潛意識裡有某種認同,認同那些父母的做法,認同不聽話不爭氣的孩子就該被懲罰被傷害。

一個女孩跟我說,她永遠不能原諒母親的,是她很多時候被父親暴打的時候,母親不但不勸阻,還會在一旁煽風點火:打,給我使勁打。

而她父親總是威脅她說:你是我生的,我打死你不犯法。

她問我:為什麼爸爸媽媽這麼恨我?

很多人喜歡做父母,喜歡的是一種幻覺:我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

尤其和孩子處於共生狀態的父母,不能把孩子視作獨立的個體。

自己有種種不順心和糟糕的情緒,還要統統往孩子身上傾泄。

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暴力釋放自己內心的怨恨和不如意。

一個初三孩子的媽媽來做諮詢,坐在我對面依然渾身發抖,原來她頭天晚上斥責兒子時,兒子竟當眾打了她一拳。

這還了得?她氣得通宵失眠,不光被兒子打她一拳的行為所震驚,更震驚的是竟然當著其他人的面,兒子的行為,把她多年來苦心營建的「好媽媽教育出來的好孩子」的美好畫面打碎了。丟失顏面的痛苦遠遠大於挨那一拳之痛。

充分共情之後,我問她為何一向懂事聽話的兒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她說,自己平時在家裡一直充當嚴母的角色,弄得孩子總是跟她作對,她感覺這一點與老公的退縮有關。

原來老公常在她面前抱怨孩子不聽話,每次都攛掇她說:「你去找他(孩子)談。」等她去當了「惡人」,孩子跟她各種抗爭較勁引發大戰的時候,她老公又會跳出來指責她:「你太簡單粗暴了,要注意方式方法啊。」有一次她醒過味兒來,沖老公嚷嚷:「合著好人都被你做了,原來你是怕得罪他呀。」

她心裡壓抑了很多對老公、對兒子的怨,但老公會以工作忙應酬多來逃避她,於是對老公的這份怨又轉移到兒子身上。但她不敢把這份怨恨表現出來,很多時候氣得快要發瘋了還要拚命咬牙忍著。

行動上她是忍了,語言暴力卻沒完沒了,那些惡毒的貶損的刻薄的話,她幾乎每天都要唱歌一樣唱給兒子和老公聽。

語言暴力,有時候比打罵還厲害。

諮詢中她自己承認,兒子打她一拳也是因為被她氣得夠嗆。她很後怕,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兒子會不會做出更加極端的事情。她說她看到一則新聞,四川一個初中男孩兒,用刀殺死了自己的媽媽,且手法相當殘忍,案發後他交代的作案原因是:實在受不了媽媽的長期嘮叨和打罵。

很多悲劇的發生,都不是一時起意,而是長期壓抑、累積的結果。

這個媽媽很有智慧,她已經從兒子的行為中意識到,親子關係需要調整和改變。她一直堅持做諮詢,自身情緒和對待老公、兒子的方式逐漸大有改觀。

有一天,她又和兒子發生衝突,母子倆吵得不可開交,兒子大喊大叫:別說都是為了我好?別裝了,我知道你們都恨我……

換作過去兒子這樣說的時候,她會立刻否認,馬上服軟,改變策略,把這一關先糊弄過去。但這一次,她決定勇敢面對,她對兒子說:對,我就是恨你,當你故意跟我作對,當你明明可以做好一件事,卻拖拖拉拉不肯做的時候,我就是控制不住要恨你,甚至討厭你,雖然我知道,這是你自己的事情,跟我沒關係。

她兒子像不認識她一樣,獃獃地看著她,她突然鼻子一酸:很多時候你的確讓我很失望,但有些時候是媽媽自己控制不了情緒,媽媽向你道歉……

結果她兒子的眼淚刷的一下就出來了。

之前的對抗最後變成母子倆的談心。

而且她和老公、兒子約定,以後有什麼不滿和想法,都可以直接表達,一家人一起來交流、溝通。什麼事情都能說開以後,彼此的關係反而更親密了。

很多人害怕心中的恨出來,會拚命否認和掩藏。

越掩藏,心中堆積的恨越多。

在我做過的很多案例里,看到的真實情況是:父母對子女的愛里,其實都夾雜著恨,所謂的愛恨交織,是很正常的情感。尤其是作為媽媽,從十月懷胎到親自哺育、照料,需要全身心的付出,天長日久難免積壓很多負面情緒,但她們往往不敢去面對自己的這部分情緒,當意識到對孩子有怨恨的時候還要盡量壓抑,結果導致了更大的憤怒和傷害。

而嬰兒對母親也是有怨恨的,尤其當他(她)突然發現媽媽並不能完全滿足自己的時候,媽媽不再是那個完美的好媽媽,有時還是個壞媽媽。

其實,恨和愛是一樣的。

恨,只是因為愛沒有被看到。

當恨可以表達的時候,愛就有了出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璽心理空間 的精彩文章:

愛到失去自我的人,別指望得到真正的愛和尊重

TAG:王璽心理空間 |